【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振动臂的振动片和振子。
技术介绍
在具有振动臂的振子中,公知有如下这样的振动片该振动片的振动臂不像弯曲 振动那样在面内进行振动,而是在振动臂的厚度方向进行振动。该振动片一般具有多个振 动臂,且进行行走模式(walk mode)振动,即,相邻的振动臂交替重复地进行相反方向的振 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行走模式振动的角速度传感器。该角速度 传感器具有由硅等形成的3个臂(振动臂),在各个臂的一面上按这样的顺序形成有臂驱动 用的下层电极(下部电极)、压电薄膜(压电膜)以及上层电极(上部电极)。由这些下层 电极、压电薄膜以及上层电极形成压电元件,能够利用压电薄膜的逆压电效应来在振动片 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振动。而且,以使相邻的臂朝相反方向进行振动的方式来设定各电极的 极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4627号公报在这样的振动片中,在一个面上配置有与下层电极和上层电极连接的配线,各个 配线以避免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配线的配置复杂,而且需要较大的面积。并且,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中,特别是在要实现振动片的小型化的情况下,振 动片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片,该振动片具有3个以上的振动臂以及连接所述振动臂的基部,所述振动臂在厚度方向上振动,且相邻的所述振动臂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振动,该振动片的特征在于,具有:下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振动臂的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中的所述第1面上;压电膜,其形成在所述下部电极的上方;上部电极,其形成在所述下部电极和所述压电膜的上方;以及配线,其与所述下部电极和所述上部电极连接,与所述上部电极连接的配线以围住所述振动臂的方式,经由所述振动臂的侧面而被引出至所述振动臂的所述第2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昌宏,舟川刚夫,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生拓优科梦株式会社,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