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74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特异性结合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的抗体,该抗体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抗原检测的特异性抗体,用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设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鉴定、免疫原性检测或质控,也可作为接种疫苗后血清中保护性抗体检测的质控抗体,对于新型冠状病毒BQ.1.1的疫苗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状病毒BQ.1.1的疫苗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体
,具体涉及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新型冠状病毒BQ.1.1是Omicron BA.5亚变体的后代,BQ.1.1和XBB.1.5突变体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突变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团队等在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

CoV

2 BQ and XBB subvari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实了BQ.1、BQ.1.1、XBB和XBB.1这些奥密克戎亚型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因此,BQ.1.1和XBB.1因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同时研究显示,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感染者血清、包括WA1/BA.5二价mRNA疫苗加强的个体的血清对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其针对BQ.1.1和XBB的中和滴度分别降低了13

81倍和66

155倍,这远远超过之前观察到的任何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的情况。而能够中和早期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单克隆抗体对这几个奥密克戎亚型也基本无效。
[0003]因此,为了应对BQ.1.1变异株,需要开发新一代疫苗。疫苗的开发对于其免疫原性和有效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抗原含量的检测是疫苗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而针对多价疫苗的开发,还需要建立针对各种突变毒株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针对XBB、BQ.1组合的多价疫苗,在小鼠实验取得了良好结果。国际上,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造商正在开发针对BQ.1.1的疫苗。开发针对BQ.1.1的特异性抗体能够对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的疫苗进行特异性的检测与鉴定,对于推进更有效的疫苗以更快的速度问世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的Spike RBD蛋白作为免疫原进行小鼠免疫,经细胞融合与筛选、杂交瘤细胞亚克隆,获得表达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抗原识别位点。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杂交瘤测序获得了该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0006]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以下(1)

(6)中的任意一种:(1)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2、3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5、6所示;(2)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7、
8、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0、11、12所示;(3)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3、14、15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6、17、18所示;(4)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9、20、21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2、23、24所示;(5)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5、26、2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8、29、30所示;(6)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1、32、33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4、35、36所示。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的Spike RBD蛋白。
[0008]优选地,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以下(1)

(6)中的任意一种:(1)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8所示;(2)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所示;(3)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2所示;(4)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3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4所示;(5)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5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6所示;(6)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8所示。
[0009]优选地,以上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单克隆抗体、Fab、Fab'、F(ab')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动物源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双特异抗体或多特异抗体。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式中提供克隆号为1F11D1的抗体,其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2、3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5、6所示;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8所示。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式中提供克隆号为3F6A12的抗体,其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7、8、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0、11、12所示;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
序列如SEQ ID NO:3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所示。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式中提供克隆号为5C5C10的抗体,其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3、14、15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6、17、18所示;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冠状病毒BQ.1.1突变株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以下(1)

(6)中的任意一种:(1)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2、3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5、6所示;(2)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7、8、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0、11、12所示;(3)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3、14、15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6、17、18所示;(4)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9、20、21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2、23、24所示;(5)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5、26、2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8、29、30所示;(6)重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1、32、33所示;轻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1、CDR2、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4、35、36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以下(1)

(6)中的任意一种:(1)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7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8所示;(2)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9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所示;(3)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玲郭宝琴陈宜顶苗景赟葛平菊焦秋伶赵翠平宏晶晶牛智杰孔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