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与气电集成化动力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气与气电集成化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在轻载机械上的变速传动方式一般有齿轮单流传动、液压单流传动、液压
‑
齿轮复合传动;动力源为内燃机和电池的混合动力,齿轮单流传动效率高,但传动比固定,操作过程中需要频繁换挡;液压单流传动能够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且传递转矩大,但其传动效率低。
[0003]内燃机和电池的混合动力作为新能源车辆的一种典型方式,但是其驱动的主要动力源基本还是内燃机,不但没有减少能耗,还增加了污染气体的排放。此外还使用大量动力电池辅助,但是由于控制策略不准确或者存在错误导致电池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与气电集成化动力驱动装置,可通过电驱动和气驱动的单独、串联和混联的组合,实现多种驱动方式。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6]一种电气与气电集成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与气电集成化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气动力系统(1)、电动力系统(2)、第一气动力系统(3)、行星齿轮机构(4)、输出构件、离合器组件和制动器组件;所述第一气动力系统(3)包括压缩机(3
‑
1)和第一气马达(3
‑
4),所述压缩机(3
‑
1)与第一气马达(3
‑
4)连接;所述第二气动力系统(1)包括第二气马达(1
‑
4);所述离合器组件将所述电动力系统(2)与压缩机(3
‑
1)连接;所述离合器组件将所述行星齿轮机构(4)分别与第一气马达(3
‑
4)、电动力系统(2)和第二气马达(1
‑
4)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机构(4)与输出构件连接;选择性控制所述离合器组件与制动器组件的接合,提供电动力系统(2)或/和第二气马达(1
‑
4)与输出构件之间连续的传动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与气电集成化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4)包括行星架(4
‑
1)、齿圈(4
‑
2)和太阳轮(4
‑
3);所述行星架(4
‑
1)与输出构件连接;所述电动力系统(2)包括电机(2
‑
2)和电池(2
‑
3),所述电池(2
‑
3)用于提供电机(2
‑
2)电能;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第一离合器C1(2
‑
4)、第二离合器C2(2
‑
1)、第三离合器C3(3
‑
3)、第四离合器C4(1
‑
2)和第七离合器C7(4
‑
4),所述第一离合器C1(2
‑
4)用于选择性的将电机(2
‑
2)与齿圈(4
‑
2)连接以共同旋转;所述第二离合器C2(2
‑
1)用于选择性的将电机(2
‑
2)与压缩机(3
‑
1)连接以共同旋转;所述第三离合器C3(3
‑
3)用于选择性的将第一气马达(3
‑
4)与太阳轮(4
‑
3)连接以共同旋转;所述第四离合器C4(1
‑
2)用于选择性的将第二气马达(1
‑
4)与太阳轮(4
‑
3)连接以共同旋转;所述第七离合器C7(4
‑
4)用于选择性的将齿圈(4
‑
2)与行星架(4
‑
1)连接以共同旋转;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B1(2
‑
5),所述第一制动器B1(2
‑
5)用于选择性的将齿圈(4
‑
2)固定不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与气电集成化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动力系统(3)还包括第一气瓶(3
‑
2),所述第一气瓶(3
‑
2)与压缩机(3
‑
1)连接,用于储存压缩机(3
‑
1)产生的压力气体,所述第一气瓶(3
‑
2)与第一气马达(3
‑
4)连接;所述第二气动力系统(1)还包括发电机(1
‑
1)和第二气瓶(1
‑
5),所述第二气瓶(1
‑
5)与第二气马达(1
‑
4)连接,所述离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镇,张勤博,陈龙,蔡英凤,刘佳龙,田翔,韩江义,孙晓东,朱建国,吴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