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羟基坎利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54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
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制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依普利酮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是螺内酯的良好替代药物。而11α

羟基坎利酮(CAS号:192569

17

8)是合成依普利酮的重要中间体,可通过化学法和生物法制备,其中生物法具有区域和立体专一性、对映体专一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而目前生物制备11 a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其含量较低,收率也较低。
[0003]现有技术中有针对11 a

羟基坎利酮生产过程中含量及收率低的研究,如专利申请CN115505537A一种高活性11α

羟基化赭曲霉及其应用、CN103255192A一种坎利酮高效转化生产11α
‑ꢀ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等,其均以赭曲霉(拉丁名:Aspergillus ochraceus)为菌种经过产孢和生产斜面制备、孢子悬液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培养、添加葡萄糖高密度培养等步骤得到11α

羟基坎利酮,且用于大规模发酵坎利酮时转化率超过85%,这对于采用生物制备法提高11 a

羟基坎利酮的收率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现有的利用赭曲霉菌种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仍然存在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转化率低等问题,且不同的赭曲霉菌株对底物坎利酮的转化特异性差异较大,而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11α

羟基坎利酮的应用。为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阶段利用赭曲霉菌种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仍然存在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转化率低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以赭曲霉为生产菌株,经过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底物转化得到产物11α

羟基坎利酮,其具体的生产步骤如下:S1、种子培养:将赭曲霉种子接入培养基经过灭菌的种子罐中,并调整pH值,使pH值保持在5.0~6.0,经过灭菌、接入孢子悬液,培养18~25小时得到种子培养液,其中,孢子悬液的接入量为每100 L培养基接入0.5~1 L,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30~50 g/L葡萄糖,10~30 g/L玉米浆,2~5 g/L硫酸铵;S2、发酵培养:将S1得到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经过灭菌的机械搅拌发酵罐中,并调整pH值,使pH值保持在5.0~6.0,经过灭菌、接种种子培养液,再培养12~60小时得到发酵液,其中,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的接种量为2~10%,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40~50 g/L葡萄糖,30~40 g/L玉米浆,2~5 g/L硫酸铵;S3、底物转化:在S2的发酵罐中分2~4批加入底物坎利酮,氧化24~60小时后,将
发酵液过滤,用有机溶剂对菌丝进行多次提取,再旋蒸掉有机溶剂得到产物11α

羟基坎利酮,其中,第一批坎利酮的加入量为5~10 g/L,第二批坎利酮的加入量为10~20 g/L,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0.15~0.4。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发酵过程中分批投料的方式,使底物坎利酮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得到有效地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坎利酮对赭曲霉菌种的毒害,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赭曲霉对坎利酮的转化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体积比为0.15~0.4的乙酸乙酯多次提取菌丝的方法,使其产生的副产物2

羟基坎利酮的含量得到了有效地降低,从而提高了11α

羟基坎利酮的产率及纯度,其纯度可达90.0~99.36%,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底物坎利酮分多批次加入发酵罐的方式,使底物坎利酮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得到有效地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坎利酮对赭曲霉菌种的毒害,提高了赭曲霉对坎利酮的转化率,从而使其具有了温和而又高效的生物法发酵制备技术,扩大了11α

羟基坎利酮的应用范围,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11α

羟基坎利酮的产率及纯度。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液相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应用。
实施例1:
[0009]将赭曲霉种子接入培养基经过灭菌的种子罐中,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0g/L,玉米浆10g/L,硫酸铵2g/L,将pH值调节至5.0~6.0并保持,在121℃下灭菌25min,每100L种子培养基接入0.6L孢子悬液,在摇床转速150r/min,温度27~29℃条件下,培养18小时即得种子培养液;再将所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经过灭菌的机械搅拌发酵罐中,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0g/L,玉米浆35g/L,硫酸铵3g/L,将pH值调节为5.0~6.0并保持,在121℃灭菌25min,将种子培养液按4%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培养,通气量为80L/h,在摇床转速150r/min,温度27~31℃条件下,培养20 小时即得发酵液;而后向上述发酵罐中加入底物坎利酮,使坎利酮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5g/L,通入无菌空气培养,通气量为80L/h,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温度为28~31℃,转化30小时,再次投入底物坎利酮,使坎利酮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15g/L,继续氧化48小时,待转化结束后,过滤发酵液,用体积比为0.15的乙酸乙酯分2次提取菌丝,经高效液相检测得到11α

羟基坎利酮,纯度可达90.0%。
实施例2:
[0010]将赭曲霉种子接入培养基经过灭菌的种子罐中,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0g/L,玉米浆15g/L,硫酸铵3g/L,将pH值调节至5.0~6.0并保持,在121℃下灭菌25min,每100L种子
培养基接入0.8L孢子悬液,在摇床转速160r/min,温度27~29 ℃条件下,培养20小时即得种子培养液;再将所得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经过灭菌的机械搅拌发酵罐中,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0g/L,玉米30g/L,硫酸铵2g/L,将pH值调节至5.0~6.0并保持,在121℃下灭菌20min,将种子培养液按8%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培养,通气量为90L/h,在摇床转速160r/min,温度27~31 ℃条件下,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赭曲霉为生产菌株,经过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底物转化得到产物11α

羟基坎利酮,其具体的生产步骤如下:S1、种子培养:将赭曲霉种子接入培养基经过灭菌的种子罐中,并调整pH值,经过灭菌、接入孢子悬液,培养18~25小时得到种子培养液;S2、发酵培养:将S1得到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经过灭菌的机械搅拌发酵罐中,并调整pH值,经过灭菌、接种种子培养液,再培养12~60小时得到发酵液;S3、底物转化:在S2的发酵罐中分批加入底物坎利酮,氧化24~60小时后,将发酵液过滤,用有机溶剂对菌丝进行多次提取,再旋蒸掉有机溶剂得到产物11α

羟基坎利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孢子悬液的接入量为每100 L培养基接入0.5~1 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羟基坎利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培养基包括如下组分:30~50 g/L葡萄糖,10~30 g/L玉米浆,2~5 g/L硫酸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赭曲霉发酵生产11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霞周革刘永全张强周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佳尔科生物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