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03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烹饪锅,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为解决当前烹饪锅防溢检测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烹饪锅包括锅体、锅盖、锅盖内侧的第一防溢电极、第二防溢电极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核心控制板和溢锅检测电路。溢锅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电阻的阻值小于溢锅阈值时,输出溢锅信号。溢锅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输出端和连接于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之间的检测电阻,输出端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第一检测端与第一防溢电极电连接,第二检测端与第二防溢电极电连接。检测电阻为连接于两防溢电极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结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第二结构件为波浪形结构件。件为波浪形结构件。件为波浪形结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锅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疏忽常常会忘记关闭烹饪锅加热的开关,这将导致烹饪锅发生溢锅现象。
[0003]为了解决溢锅带来的安全隐患,防溢烹饪锅应运而生。防溢烹饪锅通常包括一套防溢检测电路,当发生溢锅现象时防溢检测电路会检测到高电平信号,在防疫检测电路检测到高信号的同时会控制加热开关的闭合。但是现有防溢检测电路在检测溢锅现象时有相当的局限性,并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检测到溢锅现象,也就导致了防止溢锅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锅,用于提高烹饪锅防溢检测的准确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烹饪锅,包括锅体、锅盖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核心控制板和溢锅检测电路。烹饪锅还包括位于锅盖内侧的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溢锅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输出端和检测电阻,输出端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其中检测电阻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之间,第一检测端与第一防溢电极电连接,第二检测端与第二防溢电极电连接。检测电阻为连接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当烹饪锅发生溢锅时,检测电阻的阻值减小至溢锅阈值以下,溢锅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电阻的阻值小于溢锅阈值时,输出溢锅信号。结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第二结构件为波浪形结构件,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相比第一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至溢锅阈值以下。
[0007]上述烹饪锅中,通过增加第二结构件,并将第二结构件设置为波浪形,用于增大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爬电路径,间接的增大了防溢检测电路中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的检测电阻,使得检测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至溢锅阈值以下。解决了由于烹饪锅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或食物残渣使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减小至溢锅阈值以下而产生溢锅信号,而造成溢锅检测不准确的问题。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结构件表面设置有疏水涂层。疏水涂层的设置进一步的削弱了于烹饪锅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变小的影响。
[000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与电源端和接地端电连接,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电源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电连接于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电源端之间,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溢锅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开关管的第二极还与第三电阻电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的节点与第一检测端电连
接,第二检测端与接地端电连接,且第一电感电连接于第二检测端与接地端之间。通过在接地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设置第一电感,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磁的高频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的影响。
[000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电连接,还与第一电容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组成滤波电路对溢锅检测电路中存在的电磁干扰进行滤除,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00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和第四电阻。第四电阻电连接于开关管的第二极与输出端之间,第二电容的第一极与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容与第四电阻组成的滤波回路,对溢锅检测电路中存在的电磁干扰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00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和开关。第五电阻和开关串联于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之间。开关还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核心控制板被配置为在烹饪锅烹饪第一预设食物时,控制开关闭合。第一预设食物的粘稠度高于水的粘稠度。当烹饪锅在烹饪第一预设事物时,在发生溢锅时,较高的粘稠度会使食物黏附在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上,会导致溢锅检测电路中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段之间的检测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到溢锅阈值以下。通过在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设置开关与第五电阻,对检测电阻进行合理的分压,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00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烹饪锅设置有扫描模块,扫描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核心控制板存储有预设信息,预设信息包括第一预设食物、与第一预设食物相对应的识别码以及烹饪信息。扫描模块用于扫描烹饪食物的识别码,核心控制板被配置为在识别到烹饪食物为第一预设食物的情况下,控制开关闭合。
[00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模块还包括电磁模块。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电磁模块用于控制烹饪锅的加热功率和加热的通断。核心控制板还被配置为接收到溢锅检测电路输出溢锅信号之后,控制电磁模块停止加热。核心控制板接收到溢锅信号说明出现了溢锅现象,核心控制板控制电磁模块停止加热,来阻止溢锅的继续发生,保障了用户的安全。
[001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之间以光耦隔离形式通讯。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间采用光耦隔离形式通讯减小了电磁模块产生的电磁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的影响,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001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模块还包括即热模块和电磁模块,即热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之间以光耦隔离形式通讯。供电电源与电磁模块的开关电源和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连接,供电电源用于给电磁模块和即热模块供电。核心控制板的电源电路和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连接,即热模块能够给核心控制板供电。通过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对核心控制板进行供电,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规避了用户因为接触锅体而发生触电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部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组成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溢锅检测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002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锅示意图;
[0021]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烹饪锅示意图;
[0022]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模块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包括锅体和锅盖,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核心控制板和溢锅检测电路;所述烹饪锅还包括位于所述锅盖内侧的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溢锅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输出端和检测电阻,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检测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之间,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电连接;所述检测电阻为连接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当所述烹饪锅发生溢锅时,所述检测电阻的阻值减小至溢锅阈值以下,所述溢锅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检测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溢锅阈值时,输出溢锅信号;所述结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为波浪形结构件,所述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相比所述第一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至所述溢锅阈值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表面设置有疏水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与电源端和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电源端之间,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还第三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的节点与所述第一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接地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感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电连接,还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闯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