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82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包括镶件(1),其特征在于:镶件(1)内设有冷却水管(2),冷却水管(2)的连接端设有密封环(6)和螺纹连接孔(7),镶件(1)内还设有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3)、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4)和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5),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3)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1mm处,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4)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3mm处,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5)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6mm处。6mm处。6mm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


[0001]本技术属于系能源汽车零配件压铸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

技术介绍

[0002]压铸作为一种先进的金属成形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铸件尺寸精度好、力学性能优良、易于成形薄壁复杂零件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通信电子等领域。压铸过程中液态金属与铸型的界面换热决定了铸件凝固的凝固方式,是影响铸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整个压铸过程中的传热条件,确定液态金属铸型之间的界面换热系数,建立精确有效的界面传热条件,对于优化压铸工艺、预测和控制铸件质量、避免铸造缺陷的产生以及模拟仿真技术在压铸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通讯装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压铸行业将在智能转型、绿色制造的驱动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显著特点是,液态金属与铸型进行着复杂的热量传递。如果铸型的温度控制不当,铸件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危害。因为充型凝固过程中铸型的界面换热行为决定了液态金属传热和凝固方式,从而导致铸件内部的温度变化,最终影响铸件的微观组织、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因此,探究整个压铸成形周期内的凝固过程,需要准确地掌握液态金属与铸型之间的界面换热机制,获取精确有效的界面边界条件。这对优化压铸工艺、预测和控制铸件质量、避免铸造缺陷的产生以及模拟仿真技术在压铸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压铸过程中对界面换热行为进行表征是十分必要的。
[0004]随着汽车零部件的功能集成化趋势愈发突出,使得实际工况也变得复杂化,模流软件的分析过程也变得更为困难,分析结果也与实际生产有一定差异,这也导致了无法通过模拟仿真的结果来完全指导冷却系统的设计,尤其是有着深腔部位的铸件,其孤岛积热问题会大大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铝液温度难以预估,面对这种局部缺陷问题,进行模具优化设计亦或是浇排重新设计等措施会极大地消耗人力物力,并且优化或无法对孤岛积热区域进行。为了改善此问题,对模具进行简易机压铸,再引入水冷镶件来对模具冷却系统进行补充,并且加载温度传感器利用数值反求法来对界面传热系数进行表征,从而监控铝液温度,进一步保证压铸过程顺利完成,这种措施可以使模具快速投入生产,并且有着高效、便捷以及精准调控温度的优势。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不改变原有冷却系统与模具整体结构并且能够实施监控铝液温度的水冷镶件,使得压铸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
[0007]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包括镶件,镶件内设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连接端设有密封环和螺纹连接孔,镶件内还设有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和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1mm处,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3mm处,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6mm处。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冷却水管通过模具上开设的凹槽上铺设的冷却水管连接至原有冷却水循环系统。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组温度传感器组均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每组中的两个温度传感器对角设置。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1. 本技术引入了数值反求法,通过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1mm、3mm和6mm处搭载温度传感器,以此来测量模具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从而通过数值反求法确定测温面界面换热系数。数值反求法即通过测得的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界面附近的温度变化,假设界面热流密度或者换热系数为常值或者一定时间内呈线性变化,求解温度场,再通过最小二乘法将测量温度和计算温度的温度差异进行极小化,得到目标界面传热系数,进一步预测铝液的温度,以保证压铸过程可以顺利进行。
[0013]2. 本技术设置内循环水冷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原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前提下实现压铸模具局部冷却并且产生良好冷却效果。
[0014]3. 水冷镶件采用座镶结构,与原模具采用螺纹连接,并且尺寸较小,可根据自身模具不同按照原理自行加工,应用便捷高效。
[0015]4. 所述水冷镶件与原模具结合线相对较大,结合十分稳定,应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B

B的截面剖视图;
[0019]图中标号: 镶件

1、冷却水管

2、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

3、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

4、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

5、密封环

6、螺纹连接孔

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2]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将模具深腔处的部分
使用线切割切下,加工一尺寸相匹配的镶件,镶件内装配好冷却水管与传感器,具体结构如下:镶件1内设有冷却水管2,冷却水管2的连接端设有密封环6和螺纹连接孔7,水冷镶件与模具采用螺纹连接,冷却水管2通过模具上开设的凹槽上铺设的冷却水管连接至原有冷却水循环系统。镶件1内还设有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3、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4和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5,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3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1mm处,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4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3mm处,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5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6mm处, 引入数值反求法通过模具不同位置的温度来对孤岛积热区域温度进行预测。每组温度传感器组均包括两个温度传感器,每组中的两个温度传感器对角设置,为保证温度准确性,所测温度取一组两个传感器的平均值。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在水冷镶件局部孤岛内部设置了六个温度监测传感器,位置随远离孤岛最高平面方向规则分布,将六个热电偶固定在距测温面不同深度,以此来测量模具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压铸的可拆卸内循环水冷镶件,包括镶件(1),其特征在于:镶件(1)内设有冷却水管(2),冷却水管(2)的连接端设有密封环(6)和螺纹连接孔(7),镶件(1)内还设有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3)、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4)和第三组温度传感器组(5),第一组温度传感器组(3)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1mm处,第二组温度传感器组(4)开设在距模具孤岛最高平面下3mm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波孙振宇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灿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