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缺陷管理的可靠性。一种实现盘形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形成一个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和多个管理数据区,每个管理数据区都包括一个缺陷管理区,其中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和管理数据区是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上的导入区中形成的,其中,所述管理数据区被放置的位置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上径向彼此分开、并将至少所述的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夹在中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诸如光盘的盘形记录介质、盘形记录介质采用的记录方法,以及用于 驱动盘形记录介质的盘片驱动设备。
技术介绍
作为向记录介质记录数字数据或从记录介质再现数字数据的技术,已经提供了应 用于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的数据记录技术。数据记录技术所应用到的光盘包括了磁光盘。 这种光盘的例子有CD (压缩盘)、MD (迷你盘)以及DVD (数字多用盘)。光盘是记录介质的 统称,激光光束辐射到这种记录介质上并得到反射光,以便读出代表反射光束变化的信号。 光盘是盘形记录介质,由金属薄板制成,并被塑料封装保护起来。光盘被分成两种类型,也就是只再现型和允许用户数据记录于盘片上的可记录 型。属于只再现型光盘的例子包括熟知的⑶、⑶-ROM和DVD-ROM。另一方面,属于可记录 型光盘的例子包括熟知的MD、CD-R、CD-RW、DVD-R、DVD-RW、DVD+RW和DVD-RAM。通过采用 诸如磁光记录方法、相变记录方法和色素膜变记录方法等记录技术可以将用户数据记录到 属于可记录型的光盘上。色素膜变记录方法也被称为一次写入记录方法,它只允许记录数 据一次并且不允许新数据覆盖已记录的数据。色素膜变记录方法适于保护数据等的应用场 合。另一方面,磁光记录方法和相变记录方法允许新数据写在已记录的数据上,因此,在记 录各种内容如音乐数据、视频数据、游戏软件和应用程序等的各种应用中被采用。另外,最近几年已开发出如熟知的DVR(数据和视频记录)这样的高密度光盘,极 大增加了存储容量。为了采用诸如磁光记录方法、相变记录方法和色素膜变记录方法等记录技术将数 据记录到属于可记录型光盘上,就需要提供一种指导方法来实现跟踪盘片上的数据轨迹。 为此,在光盘上形成一种凹槽(groove)作为预凹槽(pre-groove)。然后将凹槽或陆地 (land)作为数据轨迹。陆地是光盘上由两个相邻凹槽夹起来形成的区。陆地与一个类似高 原的形状具有交叉部分。另外,为了能够在数据轨迹任何希望的位置上记录数据,数据轨迹上每个位置的 地址需要嵌入到轨迹中。这些地址一般是通过使用作轨迹的凹槽摆动而嵌入到数据轨迹中 的。也就是说,用于保存数据的轨迹是通过利用其侧面使得正面摆动,从而在盘片上 预先形成预凹槽来代表地址的。通过在盘片上预先形成这样的凹槽,就可以从由反射光束传送的摆动信息中获取 地址,这样,即使没有将地址作为例如凹陷数据等记录在轨迹上,也可以在轨迹希望位置上 记录和再现数据。这样,如上所述,例如通过在摆动凹槽中嵌入附加的地址信息,就不再需要在轨迹 上提供离散的地址区来记录象凹陷数据这样的地址信息,这样地址区就可以保存实际数 据,从而可以将记录实际数据的容量增加了地址区的大小。注意到,由凹槽的这种摆动形状所表达的绝对时间(地址)信息称为ATIP(预凹 槽中绝对时间)或ADIP(预凹槽中地址)。通过这种方法来执行光盘上的缺陷管理。这种管理简称为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为每个缺陷区的地址编制目录的管理。如果在光盘上提供备用记录 区,每个都作为缺陷区的替代区,则缺陷管理也是用于管理备用记录区地址的管理。缺陷区 是由于在其上存在损伤或其它缺陷,使得数据不再可以记录在其上和从其上再现的区。缺 陷管理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损伤或缺陷导致在系统中发生失败的重要技术。在缺陷管理中,数据不再记录其中或从中再现的缺陷区的地址以及备用记录区的 地址都被编制目录在缺陷列表中。因此,缺陷列表是对缺陷管理很重要的用于编制信息目 录的列表。如最近几年开发的DVR高密度盘片,在其物理结构上具有一个覆盖层(衬底), 该覆盖层在盘片厚度方向厚0. 1mm。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结合使用所谓的蓝色激光和 0. 85NA的物镜所设置的条件下,记录和再现相变标记。蓝色激光是波长为405nm的激光光 束。假定数据被在轨迹上记录为相变标记,轨迹间距为0. 32微米,线密度为0. 12微米/位, 并且64KB数据块被用作记录/再现单元,盘片被格式化成具有82 %的格式化效率,那么,直 径为12cm的光盘允许大约23. 3GB (十亿字节)总量的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和从光盘上再现。在光盘上的数据区(zone)是用户数据记录其上和从中再现的区。作为光盘格式 化处理的结果,半径为24mm的区和半径为58mm的圆周变成可用的数据区(zone)。在光盘 上由半径为24mm的圆周所包围的内侧区用作导入区(zone)。用来保存缺陷管理信息的缺陷管理区是在导入区(zone)中预定位置上形成的。 可以提供两个缺陷管理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缺陷管理区是在导入区(zone)中预定的 相邻位置上形成。一般地,需要被形成多个管理区域,如两个缺陷管理区,这是因为,如果由于某种 原因缺陷管理信息不再能被从两个缺陷管理区中的一个中读出,那么缺陷管理信息仍可以 从另一个缺陷管理区中读出。但是,由于两个缺陷管理区是在导入区(zone)中相邻位置上 形成的,当在分配给两个缺陷管理区的盘片部分上产生损伤时,缺陷管理信息不再能向两 个缺陷管理区记录和从两个区中再现,仍然完全在可能的限度内。这就是说,缺陷管理的可 靠性是不够的。在光盘典型旋转速度下,在光盘旋转一周的情况下,大约有1. 9个数据块,每块具 有64KB数据大小,是可以记录在半径为24mm的圆周的轨迹上的。用作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zone)具有较大的记录容量23. 3GB。在数据区 (zone)中,18432个簇可被分配作为备用记录区域。由于这些簇具有大约1. 207959552GB 大小,它们的大小只是用作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zone)大小的5%。每个项目8个字节 大小的缺陷列表将会具有147. 456KB的长度,并且将占用3个簇。如上所述,缺陷管理区包括其中保存的缺陷列表,并形成由多个簇构成的区。在这 种情况下,由于光盘旋转一周大约有1. 9个数据块,而每块具有64KB数据大小可以记录在半径为24mm的圆周的轨迹上,并且在位于导入区(zone)的相邻位置上形成了两个缺陷管 理区,所以,如上所述,当在分配给两个缺陷管理区的盘片部分上产生损伤时,缺陷管理信 息不再能向两个缺陷管理区记录和从两个区中再现,仍然完全在可能的限度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致力于解决对于上述问题,以提高在盘形记录介质上所执行 的缺陷管理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将管理数据区放置在盘形记录介质径向彼此分开的位置 上,并将至少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夹在中间,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盘形记录介质上,在由预定 半径圆周所包围的盘片内侧区域中,形成一个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和每个都包含一个缺 陷管理区的多个管理数据区。另外,缺陷管理区具有多个用于记录缺陷管理信息的记录区,这些记录区包括了 备用记录区。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记录方法,通过在盘形记录介质上完成记录操作,在盘形记录 介质上,在由预定半径圆周所包围的盘片内侧区域中,形成一个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和 每个都包含一个缺陷管理区的多个管理数据区的处理当中,这些管理数据区被放置在盘形 记录介质径向彼此分开的位置上,并将至少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夹在中间。另外,缺陷管理区具有多个用于记录缺陷管理信息的记录区,这些记录区包括备 用记录区。更进一步,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记录方法,在将缺陷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盘形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形成一个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和多个管理数据区,每个管理数据区都包括一个缺陷管理区,其中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和管理数据区是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上的导入区中形成的,其中,所述管理数据区被放置的位置在所述盘形记录介质上径向彼此分开、并将至少所述的记录/再现条件调节区夹在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昭荣,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