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LED技术

技术编号:392627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缓冲层、非掺杂GaN层、N型GaN层、应力释放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GaN层;所述应力释放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N型GaN层上的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所述第一子层为Si掺AlN层;所述第二子层为二元共掺GaN层,其掺杂元素为Cr和Si;所述第三子层为Si掺GaN层和Mg掺InN层交替层叠形成的周期性结构。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升发光效率。可提升发光效率。可提升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LED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LED。

技术介绍

[0002]LEDs(Light emitting diodes),即发光二极管,是众多二极管中的一种,当在其两端加以正向电压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LEDs会发出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光的特定波长取决于LED的制造材料。目前,用于LEDs制造的主要材料分别为III族磷化物和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体系。
[0003]多量子阱层中InGaN量子阱中的In组分较高,由于InN与GaN之间巨大的晶格失配(约11%)致使InGaN量子阱中存在较大的压应力并引诱产生极化电场。极化电场的产生降低了电子空穴波函数的空间重叠度和发光效率。因此为了缓解多量子阱的应力,通常在多量子阱前插入一层InGaN/GaN超晶格层应力释放层。但这种应力释放层具有以下缺点:首先,无法释放高温沉积非掺杂GaN/n型GaN层的热膨胀应力,第二,InGaN/GaN超晶格层无法释放衬底与GaN外延层之间较大的张应力,导致多量子阱层累积应力产生极化效应,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可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效率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缓冲层、非掺杂GaN层、N型GaN层、应力释放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GaN层;所述应力释放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N型GaN层上的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
[0007]所述第一子层为Si掺AlN层;
[0008]所述第二子层为二元共掺GaN层,其掺杂元素为Cr和Si;
[0009]所述第三子层为Si掺GaN层和Mg掺InN层交替层叠形成的周期性结构。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Si掺AlN层中Si掺杂浓度为5
×
10
17
cm
‑3~5
×
10
18
cm
‑3,其厚度为40nm~100nm。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二元共掺GaN层中Si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
10
18
cm
‑3,Cr掺杂浓度为5
×
10
16
cm
‑3~1
×
10
18
cm
‑3,厚度为50nm~100nm。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子层的周期数为2~12,所述Si掺GaN层的厚度为10nm~50nm,所述Mg掺InN层的厚度为1nm~10nm;
[0013]所述Si掺GaN层中Si掺杂浓度为5
×
10
16
cm
‑3~7
×
10
17
cm
‑3,所述Mg掺InN层中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6
cm
‑3~1
×
10
18
cm
‑3。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Si掺AlN层中Si掺杂浓度大于所述二元共掺GaN层中Si掺杂浓度,所述二元共掺GaN层中Si掺杂浓度大于所述Si掺GaN层中Si掺杂浓度。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多量子阱层为周期性结构,每个周期均包括依次层叠的InGaN量子阱层和AlGaN量子垒层;
[0016]所述InGaN量子阱层中In组分占比为0.15~0.25,其厚度为2nm~5nm;
[0017]所述AlGaN量子垒等中Al组分占比为0.01~0.1,其厚度为5nm~15nm。
[0018]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包括:
[0019]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缓冲层、非掺杂GaN层、N型GaN层、应力释放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GaN层;所述应力释放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N型GaN层上的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
[0020]所述第一子层为Si掺AlN层;
[0021]所述第二子层为二元共掺GaN层,其掺杂元素为Cr和Si;
[0022]所述第三子层为Si掺GaN层和Mg掺InN层交替层叠形成的周期性结构。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Si掺AlN层的生长温度为900℃~1100℃,生长压力为50torr~500torr;
[0024]所述二元共掺GaN层的生长温度为750℃~950℃,生长压力为50torr~500torr;
[0025]所述Si掺GaN层的生长温度为750℃~950℃,生长压力为50torr~500torr;
[0026]所述Mg掺InN层的生长温度为750℃~950℃,生长压力为50torr~500torr。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应力释放层的生长气氛为N2和NH3的混合气体,N2和NH3的体积比为1:1~1:10。
[0028]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
[0029]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中,在N型GaN层与多量子阱层之间设置了应力释放层,其包括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其中,第一子层为Si掺AlN层,由于AlN的晶格常数小于GaN的晶格常数,故在N型GaN层上共格生长Si掺AlN层时,可对N型GaN层产生压应力,有利于N型GaN层中张应力的释放。第二子层为二元共掺GaN层,其掺杂元素为Cr和Si,一者其可释放高温非掺杂GaN层、N型GaN层生长过程中积累的热应力,二者,Cr掺杂也带来了压应力,释放了残余的张应力。第三子层为Si掺GaN层和Mg掺InN层交替层叠形成的超晶格结构。由于GaN的晶格常数与InN的晶格常数存在差异,当交替生长时会形成压应力、张应力反复变化的情况,进而在沉积多量子阱层前有效释放残余应力,相应的也促进了InGaN量子阱层中In原子的并入,改善了晶体质量,提升了器件的发光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Si掺AlN层、二元共掺GaN层、Si掺GaN层中均引入了Si掺杂,其可增加电子的扩展通道,促进多量子阱层中电子的均匀分布,提升发光效率,降低工作电压。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中第三子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缓冲层、非掺杂GaN层、N型GaN层、应力释放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GaN层;所述应力释放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N型GaN层上的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所述第一子层为Si掺AlN层;所述第二子层为二元共掺GaN层,其掺杂元素为Cr和Si;所述第三子层为Si掺GaN层和Mg掺InN层交替层叠形成的周期性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Si掺AlN层中Si掺杂浓度为5
×
10
17
cm
‑3~5
×
10
18
cm
‑3,其厚度为40nm~100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共掺GaN层中Si掺杂浓度为1
×
10
17
cm
‑3~1
×
10
18
cm
‑3,Cr掺杂浓度为5
×
10
16
cm
‑3~1
×
10
18
cm
‑3,厚度为50nm~10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层的周期数为2~12,所述Si掺GaN层的厚度为10nm~50nm,所述Mg掺InN层的厚度为1nm~10nm;所述Si掺GaN层中Si掺杂浓度为5
×
10
16
cm
‑3~7
×
10
17
cm
‑3,所述Mg掺InN层中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6
cm
‑3~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龙郑文杰高虹刘春杨胡加辉金从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