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70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定位端和复位端,所述定位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定位孔、定位锁定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复位端从左到右交替设有复位锁定孔与复位孔,所述定位锁定孔与复位锁定孔、相邻复位锁定孔之间均设有凹陷,且凹陷之间弧形相连,所述复位端右端设有附加端。本接骨板可用于骨盆等不规则骨的骨折内固定。定位孔、复位孔的设计更符合粉碎性骨折用接骨板作为复位模板进行复位并固定的操作过程,便于术中骨折的复位和接骨板的固定,操作更加便捷。操作更加便捷。操作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医师在治疗不规则骨的骨折时所用的接骨板通常为重建锁定接骨板。该接骨板通常为长条状,两个锁定孔(结合孔)之间的板体外缘设有凹槽,方便临床医师根据骨折部位进行塑性。由于锁定孔上设有螺纹,能完全锁定螺钉和板体,增加稳定性,减少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0003]但该重建锁定接骨板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在处理临床不规则骨骨折的步骤通常是显露骨折端、骨折复位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加压接骨板最终固定。然而克氏针固定较为复杂的粉碎严重的骨折时效果较差。重建锁定接骨板可根据骨的解剖结构塑形,因此可用该接骨板为模板进行复位并固定,此过程需要用复位钳将骨与接骨板紧密贴合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然而传统的重建锁定接骨板并没有设置复位孔导致以接骨板为模板进行复位时效果差,重建锁定接骨板未设置定位孔,导致接骨板放置位置不准确,定位效果差,导致复位和定位操作不便,最终影响骨折愈合。第二,部分不规则骨的骨折向接骨板中打入螺钉时可能发生细微的滑动,接骨板无法与骨面良好贴合,或者复位过程中将已经解剖复位的骨折再次移位,或者造成板体局部应力过高影响固定效果,增大接骨板断裂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定位端和复位端,所述定位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定位孔、定位锁定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复位端从左到右交替设有复位锁定孔与复位孔,所述定位锁定孔与复位锁定孔、相邻复位锁定孔之间均设有凹陷,且凹陷之间弧形相连,所述复位端右端设有附加端。
[0005]优选地,所述附加端为滑动加压端,所述滑动加压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滑动孔、滑动加压定位孔和滑动加压锁定孔,所述滑动孔与复位锁定孔、滑动孔与滑动加压锁定孔之间均设有凹陷,且凹陷之间弧形相连。
[0006]优选地,所述附加端为复位末端,所述复位末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二复位锁定孔和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复位锁定孔与复位锁定孔之间设有凹陷,且凹陷之间弧形相连。
[0007]优选地,所述板体整体呈长60

200mm,宽8mm

15mm的长条形。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直径2.1mm,复位孔直径2.6mm,定位锁定孔、复位锁定孔直径3.5mm,内设有螺纹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滑动孔孔长8mm,两端为半圆结构,直径为3.5mm,所述滑动加压定位孔直径2.1mm,滑动加压锁定孔直径3.5mm,内设有螺纹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孔直径2.1mm,第二复位锁定孔直径3.5mm,内设有螺纹结构。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接骨板可用于骨盆等不规则骨的骨折内固定。定位孔、复位孔的设计更符合粉碎性骨折用接骨板作为复位模板进行复位并固定的操作过程,便于术中骨折的复位和接骨板的固定,操作更加便捷;接骨板的定位端和滑动加压端或复位末端各设有若干直径为2.1mm定位孔,相较于传统的结合孔,该直径可便于在固定时打入较细的2.0mm的克氏针,方便接骨板固定调节的同时减少对骨的损伤;接骨板复位端设有若干直径为2.6mm的复位孔,该直径与复位钳尖端大小相适应,术中可使用复位钳将接骨板与骨夹紧,增加复位钳夹持的稳定性,使其更好的贴合,减少滑动;滑动加压端设有1个滑动孔,在骨头贴近接骨板的过程中打入的皮质骨螺钉可以在其中滑动,通过调节其中的皮质骨螺钉实现更好的复位效果,使接骨板更加贴合骨面,符合骨的生理结构,减少应力集中,增加固定的稳定性。且与传统结合孔相比,由于孔内不设有螺纹,皮质骨螺钉能够更好的在孔中运动,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分段示意图;
[0014]图3为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中轴线截面图;
[0015]图4为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的侧面截图;
[0016]图5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分段示意图;
[0018]图7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中轴线截面图;
[0019]图8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的侧面截图;
[0020]图9为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0021]图中,1.板体;2.定位端;3.复位端;4.复位末端;5.第一定位孔;6.定位锁定孔;7.第二定位孔;8.复位锁定孔;9.复位孔;10.第二复位锁定孔;11.第四定位孔;12.滑动加压端;13.滑动孔;14.滑动加压定位孔;15.滑动加压锁定孔;16.骨折线;17.第三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包括板体1,板体1整体呈长60

200mm,宽8mm

15mm的长条形,板体1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定位端2、复位端3和复
位末端4;
[0025]定位端2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直径2.1mm的第一定位孔5、直径3.5mm的定位锁定孔6和直径2.1mm的第二定位孔7,定位锁定孔6内设有螺纹结构;定位端2上直径2.1mm的第一定位孔5和第二定位孔7,相较于传统的结合孔,该直径可便于在固定时打入较细的2.0mm的克氏针,方便接骨板固定调节的同时减少对骨的损伤;
[0026]复位端3从左到右交替设有直径3.5mm的复位锁定孔8与直径2.6mm的复位孔9,复位锁定孔8内设有螺纹结构;复位孔9直径与复位钳尖端大小相适应,术中可使用复位钳将接骨板与骨夹紧,增加复位钳夹持的稳定性,使其更好的贴合,减少滑动;
[0027]复位末端4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直径2.1mm的第三定位孔17、直径3.5mm的第二复位锁定孔10和直径2.1mm的第四定位孔11,第二复位锁定孔10内设有螺纹结构;第三定位孔17和第四定位孔11相较于传统的结合孔,该直径可便于在固定时打入较细的2.0mm的克氏针,方便接骨板固定调节的同时减少对骨的损伤;
[0028]定位锁定孔6与复位锁定孔8、相邻复位锁定孔8之间、第二复位锁定孔10与复位锁定孔8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定位端和复位端,所述定位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定位孔、定位锁定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复位端从左到右交替设有复位锁定孔与复位孔,所述定位锁定孔与复位锁定孔、相邻复位锁定孔之间均设有凹陷,且凹陷之间弧形相连,所述复位端右端设有附加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端为滑动加压端,所述滑动加压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滑动孔、滑动加压定位孔和滑动加压锁定孔,所述滑动孔与复位锁定孔、滑动孔与滑动加压锁定孔之间均设有凹陷,且凹陷之间弧形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术中塑形的定位复位滑动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端为复位末端,所述复位末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二复位锁定孔和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复位锁定孔与复位锁定孔之间设有凹陷,且凹陷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峰乔文泽李沈华何志博孙珺方楠武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