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5324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下列步骤:配制一定浓度的硝酸银、硝酸铁和硝酸氧锆的混合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沉淀剂溶液,并将两种溶液以一定速度混和,经共沉积反应制成复合粉末,对复合粉末进行真空抽滤清洗、烘干、煅烧、过筛,制成银氧化铁复合粉末,经冷等静压成型加工成锭坯,再进行烧结、热挤压、拉拔(或轧制)、退火,加工成线材(或板材)。应用该方法制备的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氧化物颗粒在银基体中分布均匀,且氧化物颗粒细小,弥散强化作用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基复合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一种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主要应用于继电器、接触器、马达发动机、开关等电器开关中。根据银氧化铁材料的特性,一般采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造,但是,这种生产工艺采用机械混粉方式,无法避免氧化铁颗粒团聚、分布不均匀的缺陷,即使通过改进,选用混粉效果比较好的设备,对机械混粉的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氧化铁颗粒团聚的问题,而且,设备投入也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氧化物颗粒团聚、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应用该方法制备的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氧化物颗粒在银基体中分布均匀,且氧化物颗粒细小,更好地起到弥散强化作用。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硝酸银、硝酸铁和硝酸氧锆的混合溶液;其中,硝酸铁、硝酸氧锆为分析纯的固体,硝酸银的来源,或者是分析纯的硝酸银固体,或者是分析纯的浓硝酸与银板(纯度为99.995% )反应制备。 (2)配制沉淀剂溶液;沉淀可以选择碳酸钠,也可以选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还可以选择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其中,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均为分析纯固体。(3)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和,发生共沉积反应制成复合粉末;共沉积反应终点控制要求ra值为8 9。 (4)对步骤(3)反应制得的复合粉末进行清洗、烘干、煅烧、过筛,制得银氧化铁复合粉末;粉体筛分时采用的筛网目数为100 200目。所制备的混合粉末的煅烧温度为400 75(TC,煅烧时间2 4h。清洗方式选用真空抽滤清洗,清洗介质为去离子水,清洗后的混合粉末烘干温度为120 18(TC,烘粉时间为10 18h。 (5)对银氧化铁复合粉末进行冷等静压成型,加工成锭坯;冷等静压成型的压力为150 300MPa。 (6)对锭坯进行烧结;锭坯采用阶梯式烧结工艺,烧结温度为400 92(TC,烧结时间为4 10h。 (7)对烧结后的锭坯进行热挤压,挤压成线材或板材;锭坯热挤压的挤压温度为750 850°C。 (8)对挤压后的线材进行拉拔,板材进行轧制,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退火处理,最后加工成所需的线材或板材,退火温度为750 82(TC,退火时间为1. 5 3h。 所述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中主要成分包括三氧化二铁含量为5 15wt^,二氧化锆含量为0. 2 2wt^,杂质含量小于0. 5wt^,余量为银。 所选用的沉淀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方案中两种溶液的混合方式,采用混合溶液加入到沉淀剂溶液中的方式(A),或者采用沉淀剂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的方式(B);在混合方式(A)的条件下,硝酸银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5 5. Omol/L,硝酸铁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05 0. 5mol/L,硝酸氧锆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05 0. 5mol/L,沉淀剂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3 3. 0mol/L ;在混合方式(B)的条件下,硝酸银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5 5. 0mol/L,硝酸铁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01 0. lmol/L,硝酸氧锆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005 0. 05mol/L,沉淀剂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0. 3 3. 0mol/L。 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共沉积反应。既可以将混合溶液加入到沉淀剂溶液中反应,也可以将沉淀剂溶液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反应。其中一种溶液的加入速度控制在0. 5 5. 0L/min,两种溶液混合时搅拌速度控制在200 500rpm。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组织分布均匀在混合溶液中,材料各组成成分的主要元素以离子态存在,根据溶液均一性的特性,这些离子分布是均匀的,即在任意两滴混合溶液中,这些离子的浓度是相同的,这是实现氧化物均匀分布的先决条件,这种均匀分布是微观的,这种混合过程也是微观的;而传统机械混粉工艺,其混合过程是氧化物粉末与银粉的混合过程,这种混合过程是宏观的。而且,机械混粉过程中,氧化物颗粒和银粉颗粒都易发生团聚,容易使产品组织结构上出现氧化物颗粒或银颗粒聚集,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 (2)氧化物颗粒细小,弥散度高 本专利技术中,氧化物颗粒的大小是通过控制共沉积反应的速度来实现的,要控制反应的速度,就必须控制反应液浓度和沉淀剂加入速度(即反应时间),如果反应液浓度比较高,沉淀剂加入速度比较快,反应时间就比较短,氧化物颗粒就比较粗;相反,反应液浓度比较低,沉淀剂加入速度比较快,反应时间比较长,氧化物颗粒就比较细;要将氧化物颗粒大小控制在所需的范围内,就需要将反应液浓度和沉淀剂加入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机械混粉工艺中所用的氧化物粉末和银粉的粒度都较大,若降低他们的粒度则大大增加了粉末生产工艺的难度和加工成本,而且,更细的氧化物粉末和银粉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大大增加了机械混粉过程的难度,反而更容易在产品组织中出现氧化物颗粒或银颗粒聚集现象。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其氧化物颗粒比机械混粉工艺中所用的氧化物颗粒更细,更容易实现。 由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得的电接触材料1、抗拉强度> 220MPa ;2、密度> 9.0g/cm3 ;3、电阻率< 2. 8il Q cm ;4、硬度HV 60 110 ;5、延伸率:5 30% ;6、组织均匀(见图1、图2)。附图说明 图1是垂直于挤压方向截面金相组织照片x200 ; 图2是平行于挤压方向截面金相组织照片x200 ;4 图3是常温拉伸试验断口扫描电镜照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下述施例中所选用的原材料为分析纯硝酸银、硝酸铁、硝酸氧锆固体、1#银、分析纯硝酸。 实施例1 :取硝酸银固体3. 248kg,硝酸铁晶体(Fe (N03) 3 9H20) 0. 759kg,硝酸氧锆晶体(ZrO(H20)2 H20)0. 027kg,加去离子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后加入到反应器内,调节混合溶液体积至25L,再取碳酸钠固体1. 570kg,加去离子水配制成溶液10L ;启动反应器的搅拌器,转速控制在250rpm,将碳酸钠溶液以1L/min的速度加入到反应器内,反应约10min ;反应结束后,用ra试纸检测上层清液的ra值,要求ra值为8 9 ;将得到的沉淀物进行清洗,直至ra值为7 8 ;然后放入烘箱烘干,烘干温度12(TC,烘干时间16h ;再放入箱式电阻炉进行煅烧,煅烧温度45(TC,煅烧时间2h;用10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后,取-100目的粉体(即筛下物)采用冷等静压压成锭坯,压力150Mpa ;将锭坯放入箱式电阻炉内进行烧结,先在40(TC下烧结lh,然后80(TC下烧结4h ;将烧结后的锭坯进行热挤压,挤压温度750°C ;挤压线材规格为小6mm,经过拉拔、退火后,加工成小1.88线材,再在73(TC下退火2h。由该方法制备的线材组织均匀,经检测银含量为93. 4wt^,抗拉强度为230MPa,密度为9. 7g/cm 电阻率为2. Oii Q .cm,硬度为70HV,延伸率为25% 。 实施例2 :取1#银块2. 058kg,加入去离子水2L,再加入分析纯硝酸2L,加热直至完全溶解后加入到反应器内,再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氧化铁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硝酸银、硝酸铁和硝酸氧锆的混合溶液;(2)配制沉淀剂溶液;(3)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和,发生共沉积反应制成复合粉末;(4)对步骤(3)反应制得的复合粉末进行清洗、烘干、煅烧、过筛,制得银氧化铁复合粉末;(5)对银氧化铁复合粉末进行冷等静压成型,加工成锭坯;(6)对锭坯进行烧结;(7)对烧结后的锭坯进行热挤压,挤压成线材或板材;(8)对挤压后的线材进行拉拔,板材进行轧制,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退火处理,最后加工成所需的线材或板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临鲁香粉王达武林万焕张明江
申请(专利权)人: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