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N纳米材料及其在定量检测3-氨基酚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21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CN纳米材料,Co@CN纳米材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称取明胶溶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并均匀分散,得到溶液A;称取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o@CN纳米材料及其在定量检测3

氨基酚方面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o@CN纳米材料,还涉及上述Co@CN纳米材料在定量检测环境样品中3

氨基酚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3‑
氨基酚(3AP)是一种常用于制造织物染料、颜料、医药中间体和光化学材料的有机化合物,是已知的水生生态污染物。长期暴露的3AP可能对人体健康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其进行高效、灵敏、准确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检测环境样品中3AP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荧光光谱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具有灵敏度高和精度高的优点,但操作复杂、仪器价格昂贵,并且由于仪器体积庞大,限制了它们在实际应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0004]目前制备Co@CN纳米材料的方法有水热法、模板法和气相沉积法。然而,水热法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例如:中国专利CN112604706A采用了水热法制备Co@CN催化剂,其反应条件复杂,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有害气体。模板法则需要使用模板剂,增加了制备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并且在去除模板时可能会破坏材料的结构。另外,气相沉积法需要精确控制气相反应条件,可能会导致产物结构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旨在提供一种Co@CN纳米材料,该Co@CN纳米材料呈片状结构,片状碳骨架上孔结构丰富,从而暴露的活性位点多,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Co@CN纳米材料在定量检测环境样品中3AP方面的应用。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Co@CN纳米材料,所述Co@CN纳米材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7](1)称取明胶溶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并均匀分散,得到溶液A;称取2

甲基咪唑和六水硝酸钴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分别得到溶液B和溶液C;
[0008](2)将溶液B和溶液C依次加入到溶液A中,水浴加热并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冷却后得到均一的紫色凝胶;
[0009](3)将紫色凝胶冷冻干燥,再将冷冻干燥后的固体物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氮气煅烧,得到Co@CN。冻干法在干燥过程中通过冷冻样品,并在真空环境下将水分直接转化为气态,避免了体积缩小的问题,有助于保持前驱体的多孔结构,增加比表面积;另外通过在低温下冷冻样品,然后将冷冻的水分以气态的形式去除,避免了水分蒸发引起的材料变硬问题,使干燥后的材料仍能够保持多孔性和可塑性。
[0010]其中,步骤(2)中,明胶、2

甲基咪唑和六水硝酸钴的质量比为1:2:0.8。
[0011]其中,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30~50℃,搅拌时间为0.8~1.2h。
[0012]其中,步骤(3)中,冷冻干燥为将凝胶在

80℃的超低温冰箱中预冻3~6h后,再置于冷冻干燥箱中冻干2天。
[0013]其中,步骤(3)中,煅烧温度为500~700℃,煅烧速度为5~6℃/min,煅烧时间为3~5h。
[0014]其中,步骤(3)中,Co@CN呈纳米片状结构,Co纳米颗粒嵌在碳骨架上,片状碳骨架上孔结构越丰富,暴露的活性位点(Co)越多;Co纳米颗粒的尺寸约为11nm。
[0015]上述Co@CN纳米材料在定量检测环境样品中3AP的应用。
[0016]应用过程具体为:
[0017](1)配制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作为反应溶液;
[0018](2)将Co@CN与PMS加入到含有TMB的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从澄清透明转化为蓝绿色,在波长652nm处测试蓝绿色溶液吸光度;
[0019](3)分别往多份相同的蓝绿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3AP,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2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得到3AP浓度与溶液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基于标准曲线,通过测定待测溶液吸光度,即可得到待测溶液中3AP的浓度。
[0020]其中,步骤(1)中,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的pH为3~7,通过0.1M NaOH溶液和0.1M HCl溶液调节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的pH。
[0021]其中,步骤(2)中,Co@CN、PMS与TMB的质量比为0.034:0.456~0.457:4.8~4.9。
[0022]其中,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35~50℃,反应时间为20~40min,在此条件下,Co@CN/PMS将TMB氧化为oxTMB,3AP再与oxTM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0023]其中,步骤(3)中,测定紫外可见光谱范围为500~800nm,并检测652nm处的吸收峰。对于3AP的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36μM,比色法检测时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A=0.0195[3AP]+0.04595,检出限为2.84μM。
[0024]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Co@CN纳米材料中Co是催化活性位点,前驱体的冷冻干燥使Co@CN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从而暴露的活性位点增加,进而提升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催化效率和催化活性,提高体系对3AP的检测灵敏度;(2)基于本专利技术方法得到的Co@CN纳米材料,氮的掺入能够增强基质与金属(Co)的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且有效改善催化剂的电子传递性能,协同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比色传感法能够快速定量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的3AP,且操作便捷、检测精度高(在0~36μ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ΔA=0.0195[3AP]+0.04595,检出限为2.84μM),说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Co@CN作为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体系对3AP的检测灵敏度,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环境样品中3AP存在的操作步骤繁琐、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Co@CN的TEM图;
[0026]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Co@CN在不同pH下的催化活性;
[0027]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Co@CN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活性;
[0028]图4为PMS浓度对Co@CN催化活性的影响;
[0029]图5为TMB浓度对Co@CN催化活性的影响;
[0030]图6为Co@CN在不同浓度下的催化活性;
[0031]图7为Co@CN的可重复使用性;
[0032]图8为不同3AP浓度对(Co@CN)

TMB

PMS紫外

可见光谱的影响;
[0033]图9为652nm处吸光度和3AP的线性关系;
[0034]图10为(Co@CN)

TMB

PMS比色传感平台测定3AP的选择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CN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o@CN纳米材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明胶溶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并均匀分散,得到溶液A;称取2

甲基咪唑和六水硝酸钴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分别得到溶液B和溶液C;(2)将溶液B和溶液C依次加入到溶液A中,水浴加热并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冷却后得到均一的紫色凝胶;(3)将紫色凝胶冷冻干燥,再将冷冻干燥后的固体物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氮气煅烧,得到Co@C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CN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明胶、2

甲基咪唑和六水硝酸钴的质量比为1:2:0.8;加热温度为30~50℃,搅拌时间为0.8~1.2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CN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冷冻干燥为将凝胶在

80℃的超低温冰箱中预冻3~6h后,再置于冷冻干燥箱中冻干2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CN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煅烧温度为500~700℃,煅烧速度为5~6℃/min,煅烧时间为3~5h。5.权利要求1所述的Co@CN纳米材料在定量检测环境样品中3

氨基酚(3AP)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1)配制醋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雨张武翔黄诚李明德袁赛赛王新刚代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