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491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栓去除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线型约束件,远端设约束限位部;及取栓支架,由单根丝材制成,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推拉段和取栓段;取栓支架的最远端固定或一体或限位连接于约束限位部;取栓段预制成自由状态下远端封闭、近端开口、周面具有镂空区域的血栓收集结构,并且,在相对线型约束件向近段侧牵拉近端推拉段时,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牵拉变小,在相对线型约束件向远段侧推动近端推拉段时,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推动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取栓装置存在的易导致二次栓塞、取栓效率低、易损伤血管以及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柔顺性较差,无法通过迂曲的颅内血管,且耗材较多、成本高等问题。成本高等问题。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栓去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栓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而致的神经组织损伤,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血管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血管内溶栓和机械取栓。
[0003]血管内溶栓是通过导管将溶栓剂注入病变所在血管内的病灶附近,在病灶局部瞬间形成很高的溶栓剂浓度,加快血栓溶解速度,进而增加血管再通的机会,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小时之内进行,动脉溶栓时间窗在6小时之内,极少数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其次,溶栓治疗只适合于体积较小的血栓,对大体积小血栓效果不理想;另外,溶栓需要极大剂量的溶栓药才能使其溶解,但是这样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风险较高;为解决血管内溶栓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不适用于药物溶栓的患者,就要采取机械取栓去除栓塞的血栓。
[0004]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取栓装置,主要包括如专利CN114681009A所提供的开环结构,其为丝材编织结构,远端无封闭区;以及如专利CN113730056A所提供的闭环结构,其也为丝材编织结构,远端有封闭区。
[0005]但是,无论哪种现有结构,均至少存在有(1)易导致二次栓塞、(2)取栓效率低、(3)易损伤血管以及(4)现有取栓装置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柔顺性较差,无法通过迂曲的颅内血管,且耗材较多、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栓去除装置,以缓解现有取栓装置存在的易导致二次栓塞、取栓效率低、易损伤血管以及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柔顺性较差,无法通过迂曲的颅内血管,且耗材较多、成本高等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血栓去除装置,包括:线型约束件及取栓支架;具体地,该线型约束件由硬质材料制成,其近端作为约束件推拉端,其远端设约束限位部;该取栓支架由金属单根丝材或镍钛合金等合金单根丝材制成,包括由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推拉段和取栓段;所述取栓支架的最远端固定或一体或限位连接于所述约束限位部;所述取栓段预制成自由状态下远端封闭、近端开口、周面具有镂空区域的血栓收集结构,并且,在相对所述线型约束件向近段侧牵拉所述近端推拉段时,所述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牵拉变小,在相对所述线型约束件向远段侧推动所述近端推拉段时,所述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推动变大。
[000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取栓段呈绕所述线型约束件的螺旋状,其包括直径自近段向远端逐渐增加的远端锥形段和直径自近段向远端逐
渐减小的近端锥形段,所述远端锥形段的近端面形成所述取栓段的近端开口;所述远端锥形段的螺距小于所述近端锥形段的螺距。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远端连接段,所述远端连接段的近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取栓段的远端,所述远端连接段的远端固定或一体或限位连接于所述约束限位部。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推拉段和远端连接段均呈直线段。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线型约束件采用约束丝或实心约束杆或设有轴向贯通的导丝腔的空心约束杆。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约束限位部包括限位块。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的最远端设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限位块限位配合。
[001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线型约束件上位于所述约束限位部的远端侧设导向头。
[001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和/或所述线型约束件上,与所述取栓段远端处对应的部位或位于所述取栓段整体远端侧的部位设有显影部。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约束件推拉端设用于锁紧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推拉段的锁紧结构。
[0017]特别地,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上述“和/或”表示“和/或”前的结构与“和/或”后的结构同时或择一设置。
[0018]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研发思路如下:面对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取栓装置存在的问题,申请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了现有技术的相关结构,分析出:(1)易导致二次栓塞,主要原因包括:

取栓装置主体在血管内展开后,径向支撑力随着血管直径的增加而减小,而回撤时近端血管直径大于远端血管直径,导致对血栓的抓捕力不足,容易使血栓脱落;

取栓装置主体在血管内展开后,径向支撑力过大,如上述现有闭环结构,易造成血管损伤,且会切割血栓,使血栓破裂成碎片漂流至远端,现有取栓装置的取栓段还会设计各种各样固定血栓的结构,固定血栓的面积越多,则固定过程中切割面积越多,逃逸的血栓也就越多;而现有取栓装置基本无穿透力,无法穿透血栓闭塞处,只能勉强在血栓内部靠近端侧释放,从而,无法对逃逸的血栓碎片进行截留和捕捉,极易导致远端二次栓塞;(2)取栓效率低,主要原因包括:如(1)所述,现有取栓装置只能在血栓内部靠近端侧释放,其释放过程中,取栓部位受到该血管内位置处血栓周向压力的压迫,从而,释放受阻,影响展开面积,且释放后的取栓位置位于血栓内部,单次取栓不完全,进而影响取栓效率;另外,现有取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不可调节,若支撑力过小,则不易嵌入血栓与血栓牢固结合从而取出血栓,取栓成功率低,遇此情况,还要更换合适的取栓装置,造成取栓效率低;开环结构对血栓的拦截和捕捉能力弱,也会降低取栓效率;(3)易损伤血管,主要原因包括:现有取栓装置的取栓结构多由激光切割而成,切
割的断面在扩张过程中存在对血管损伤的风险;当取栓装置主体在血管内展开后,径向支撑力过大,就非常容易造成血管损伤;(4)现有取栓装置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柔顺性较差,无法通过迂曲的颅内血管,且耗材较多、成本高。
[0019]基于以上分析,申请人对现有取栓器械的结构进行突破性的改良,以缓解甚至完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地,申请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栓去除装置,包括:线型约束件及取栓支架;使该线型约束件由硬质材料制成,其近端作为约束件推拉端,其远端设约束限位部;使该取栓支架由金属单根丝材或镍钛合金等合金单根丝材制成,包括由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推拉段和取栓段;取栓支架的最远端固定或一体或限位连接于约束限位部;取栓段预制成自由状态下远端封闭、近端开口、周面具有镂空区域的血栓收集结构,并且,在相对线型约束件向近段侧牵拉近端推拉段时,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牵拉变小,在相对线型约束件向远段侧推动近端推拉段时,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推动变大。
[0020]本实施例中,取栓支架的结构中,取栓段的直径大小可调,至少具有如下效果:(1)防止二次栓塞:由于取栓支架由单根丝材制成,压缩至极限时,可使取栓支架整体为单丝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栓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型约束件(1),由硬质材料制成,其近端作为约束件推拉端,其远端设约束限位部(11);及取栓支架(2),由单根丝材制成,包括由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近端推拉段(21)和取栓段(22);所述取栓支架(2)的最远端固定或一体或限位连接于所述约束限位部(11);所述取栓段(22)预制成自由状态下远端封闭、近端开口、周面具有镂空区域的血栓收集结构,并且,在相对所述线型约束件(1)向近段侧牵拉所述近端推拉段(21)时,所述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牵拉变小,在相对所述线型约束件(1)向远段侧推动所述近端推拉段(21)时,所述血栓收集结构的各处直径能够被推动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段(22)呈绕所述线型约束件(1)的螺旋状,其包括直径自近段向远端逐渐增加的远端锥形段(222)和直径自近段向远端逐渐减小的近端锥形段(221),所述远端锥形段(222)的近端面形成所述取栓段(22)的近端开口;所述远端锥形段(222)的螺距小于所述近端锥形段(221)的螺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2)还包括远端连接段(23),所述远端连接段(2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徐燕伟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