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46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底盘包括车身纵梁、副车架以及摆臂,副车架依次形成有支撑部、固定部以及易脱部,易脱部可脱落地连接于车身纵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整车对乘员的伤害。摆臂包括摆臂本体以及安装支架,摆臂本体的中部形成有第一活动部,摆臂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活动部;第一活动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支撑部,第二活动部可活动地连接于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同时与固定部和车身纵梁连接且相对固定。其中,安装支架用于在易脱部相对于车身纵梁脱落的情况下,牵拉副车架,以限制副车架的位移量。这样可以避免副车架产生较大的位移,避免位移量过大影响车载电池包。避免位移量过大影响车载电池包。避免位移量过大影响车载电池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盘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盘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特别是纯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新开发的纯电动车型由于造型和驾驶员视野的需求,车身的尺寸比例向着短前悬的方向发展,导致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机舱的变形空间变得相对较小,难以保证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0003]正常情况下,汽车在行驶发生意外正面碰撞时,副车架由于受到较大的挤压变形,副车架根部与车身安装点通常会带动车身钣金一起向后向上移动。这里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当移动量较小时,会增加乘员舱脚部区域的侵入量,对乘员脚部和小腿带来较大伤害。当移动量较大时,则增大了对汽车底部电池包的侵入风险。如何既要降低对乘员的伤害,还要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盘及汽车,其能够降低对乘员的伤害,并且有效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其包括:
[0007]车身纵梁;
[0008]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依次形成有支撑部、固定部以及易脱部,所述易脱部可脱落地连接于所述车身纵梁;以及
[0009]摆臂,所述摆臂包括摆臂本体以及安装支架,所述摆臂本体的中部形成有第一活动部,所述摆臂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活动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同时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车身纵梁连接且相对固定;
[0010]其中,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在所述易脱部相对于所述车身纵梁脱落的情况下,牵拉所述副车架,以限制所述副车架的位移量。
[0011]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旋转筒结构以及安装结构,所述第二活动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转筒结构内,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旋转筒结构连接,所述安装结构同时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车身纵梁连接且相对固定。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同时夹持固定在所述旋转筒结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中的其中至少一者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且相对固定。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一弧形板以及固定板;所
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弧形板贴合包覆所述旋转筒结构的部分弧形外壁;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且相对固定。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固定板均与所述旋转筒结构的部分弧形外壁焊接固定。
[0015]可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板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板体两边沿的两个支撑耳板,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弧形板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耳板均与所述固定板呈夹角设置,且,所述两个支撑耳板的一侧边沿均焊接固定至所述旋转筒结构的弧形外壁上;所述板体与所述车身纵梁连接且相对固定。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弧形板贴合包覆所述旋转筒结构的部分弧形外壁。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板与所述旋转筒结构的部分弧形外壁焊接固定。
[0018]可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配合,从而将所述旋转筒结构固定至所述固定部。
[0019]可选地,所述车身纵梁上设置有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且相对固定。
[0020]可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支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同时与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从而固定所述摆臂和所述车身纵梁。
[0021]可选地,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备焊螺母和固定连接螺栓,所述备焊螺母焊接固定至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连接螺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与所述备焊螺母螺纹配合。
[0022]可选地,所述安装支座包括曲面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曲面板两边沿的两个支撑板,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于所述曲面板,所述曲面板的端部以及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边沿焊接固定至所述车身纵梁上。
[0023]可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可断裂失效的第三紧固件,所述车身纵梁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易脱部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用于同时与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配合,从而固定所述车身纵梁和所述易脱部,以及用于断裂失效,从而使得所述易脱部相对于所述车身纵梁脱落。
[0024]可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一螺栓固定套筒,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套筒焊接固定至所述第三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套筒用于与所述第三紧固件螺纹配合;和/或,
[0025]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二螺栓固定套筒,所述第二螺栓固定套筒焊接固定至所述第四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螺栓固定套筒用于与所述第三紧固件螺纹配合。
[0026]可选地,所述易脱部位于所述车身纵梁的下方,所述第三紧固件用于从下而上依次与所述第四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三安装孔配合。
[0027]可选地,所述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以及右纵梁,所述前横梁、所述左纵梁、所述后横梁以及所述右纵梁依次首尾连接从而形成环状结构;
[0028]所述左纵梁依次形成有所述支撑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易脱部;所述右纵梁依
次形成有所述支撑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易脱部;
[0029]所述车身纵梁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分布;所述摆臂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背的两侧;
[0030]其中一个所述摆臂与所述左纵梁以及其中一个所述车身纵梁配合;其中另一个所述摆臂与所述右纵梁以及其中另一个所述车身纵梁配合。
[0031]可选地,所述左纵梁的前端部位设置有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吸能槽;和/或,所述右纵梁的前端部位设置有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二吸能槽。
[0032]可选地,所述前横梁的高度高于所述后横梁的高度。
[0033]可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第四紧固件,所述第四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前横梁的连接处与其中一个车身纵梁连接固定;和/或,
[0034]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五紧固件,所述第五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右纵梁和所述前横梁的连接处与其中另一个所述车身纵梁连接固定。
[0035]可选地,所述车身纵梁横向设置有易脱板,所述易脱部可脱落地连接于所述易脱板。
[0036]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电池包以及上述的底盘,所述电池包搭载于所述车身纵梁,且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后侧。
[0037]可选地,所述汽车还包括车身以及车轮,所述车身设置于所述车身纵梁,所述摆臂本体远离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纵梁(10);副车架(20),所述副车架(20)依次形成有支撑部(21)、固定部(22)以及易脱部(23),所述易脱部(23)可脱落地连接于所述车身纵梁(10);以及摆臂(30),所述摆臂(30)包括摆臂本体(31)以及安装支架(32),所述摆臂本体(31)的中部形成有第一活动部(311),所述摆臂本体(3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活动部(312);所述第一活动部(311)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所述第二活动部(312)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32),所述安装支架(32)同时与所述固定部(22)和所述车身纵梁(10)连接且相对固定;其中,所述安装支架(32)用于在所述易脱部(23)相对于所述车身纵梁(10)脱落的情况下,牵拉所述副车架(20),以限制所述副车架(20)的位移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2)包括旋转筒结构(321)以及安装结构(322),所述第二活动部(31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旋转筒结构(321)内,所述安装结构(322)与所述旋转筒结构(321)连接,所述安装结构(322)同时与所述固定部(22)和所述车身纵梁(10)连接且相对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纵梁(10)上设置有安装支座(40),所述安装支座(40)与所述安装支架(32)连接且相对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52),所述安装支架(32)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0),所述安装支座(40)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01);所述第二紧固件(52)用于同时与第一安装孔(320)和所述第二安装孔(401)配合,从而固定所述摆臂(30)和所述车身纵梁(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52)包括备焊螺母(521)和固定连接螺栓(522),所述备焊螺母(521)焊接固定至所述第二安装孔(401),所述固定连接螺栓(522)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20)以与所述备焊螺母(521)螺纹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座(40)包括曲面板(41)以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盛杨帅钱占伟余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