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090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全热交换器技术领域,提供了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盒、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污风进口、污风出口、风机、全热交换芯;全热交换器盒中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全热交换芯两侧对应的全热交换器盒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新风进口、污风出口与污风进口、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污风出口内端均设置有风机,所述新风出口内端与全热交换芯之间的全热交换器盒上下内壁中设置有导热驱动机构,导热驱风机构的端部与新风出口外端连通,污风出口的一侧连通有污风余热回收系统,污风余热回收系统端部连通到新风进口,本装置可对交换器运行产生的能量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同时降低资源的流失,充分提高使用时高效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全热交换器
,尤其涉及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是一种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热交换处理后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受污染的有害气体进行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而室内的温度基本不受新风影响的一种高效节能,全热交换器的核心器件是全热交换芯体,室内排出的污浊空气和室外送入的新鲜空气既通过传热板交换温度,同时又通过板上的微孔交换湿度,从而达到既通风换气又保持室内温、湿度稳定的效果。这就是全热交换过程。当全热交换器在夏季制冷期运行时,新风从排风中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排风干燥,使新风湿度降低;在冬季运行时,新风从排风中获得热量,使温度升高,同时被排风加湿。
[0003]全热交换器在运行的过程中,新风在经过全热交换芯之后,无论是热风还是冷风,在进入到室内之前,需要经过一段路径,即全热交换芯与新风出口之间的路径,由于新风经过全热交换芯之后便会形成热风或者冷风,由于全热交换器上下的壳体,一般不具有保温性,存在部分热量会经过全热交换器外壳向外传导,导致气体温度发生变化,影响全热交换器热量的变换,同时对于污风出口,在夏季时,其排出的是高温污风,冬季时,排出的是低温污风,对于排出的高温污风与低温污风,一般都是将其直接排出至室外,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对于此部分能力造成浪费;
[0004]因此,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方案设计了一种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盒、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污风进口、污风出口、风机、全热交换芯;全热交换器盒中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全热交换芯两侧对应的全热交换器盒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新风进口、污风出口与污风进口、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污风出口内端均设置有风机,利用风机的驱动作用,将室外新鲜的空气沿着新风进口输入到全热交换器盒内部,以及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沿着污风进口输入到全热交换器盒内,输入到全热交换器盒内部的空气,经过全热交换芯对其进行热交换以及干燥或者加湿,然后污风经过全热交换芯处理之后,沿着污风出口排出至室外,新风经过全热交换芯处理之后沿着新风出口输入至室内,新风经过全热交换芯进行热交换之后,热风转变成冷风,冷风转变成热风,然后传输至新风出口的内侧时,大部分气体直接沿着新风出口输入至室内,其余一部分气体沿着新风出口内侧的全热交换器盒上下盒壁向外渗透流动,此时在新风出口内端与全热交换芯之间的全热交换器盒上下内壁中设置有导热驱动机构,导热驱风机构的端部与新风出口外端连通,用于阻止热量沿着全热交换器盒盒壁向外流失,并且通过驱动气体流动的方式,带动渗透的热量转移,从而将其同步转移至室
内,降低能量的流失;
[0007]由于通过污风进口中排出的污风经过全热交换芯处理之后,沿着污风出口排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部分的能量,即热量或者低温,此时若是直接将其排出,对于其中含有的能量,容易造成浪费,因此在污风出口的一侧连通有污风余热回收系统,污风余热回收系统端部连通到新风进口上,通过将污风出口中输出的污风进行处理之后,再次输入到新风进口内,若是热风可对新风进口内部进行预热,若是冷风可对新风进口内部进行预冷,在充分利用排出气体能量的同时,又可增加新风进口内部新风进入时对管壁的预先加热或者降温,提高新风进入到全热交换芯内时的热交换效率。
[0008]本技术提供的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在新风出口内侧与全热交换芯之间的一端气体传输路径上设置有输送板与导热驱动机构,可充分降低热量通过盒壁向外渗透流失的概率,从而提高本装置对能源的充分利用率;
[0009]通过在污风出口与新风进口之间设置污风余热回收系统,对排出气体中的能量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可提高本装置对余热能源的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全热交换器盒10,新风进口11,新风出口12,污风进口13,污风出口14,风机15,全热交换芯16,保温层17,污风余热回收系统18,回收管道19,泵体20,空气连通阀21,多级过滤网22,渗漏余热回收管道23,小型风机24,输送板26,空气驱动板27,驱动电机28,隔温层29。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7]如图1

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全热交换器盒10、新风进口11、新风出口12、污风进口13、污风出口14、风机15、全热交换芯16;全热交换器盒10中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16,全热交换芯16两侧对应的全热交换器盒10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新风进口11、污风出口14与污风进口13、新风出口12,所述新风出口12与污风出口14内端均设置有风机15,利用风机15的驱动作用,将室外新鲜的空气沿着新风进口11输入到全热交换器盒10内部,以及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沿着污风进口13输入到全热交换器盒10内,输入到全热交换器盒10内部的空气,经过全热交换芯16对其进行热交换以及干燥或者加湿,然后污风经过全热交换芯16处理之后,沿着污风出口14排出至室外,新风经过全热交换芯16处理之后沿着新风出口12输入至室内,新风经过全热交换芯16进行热交换之后,热风转变成冷风,冷风转变成热风,然后传输至新风出口12的内侧时,大部分气体直
接沿着新风出口12输入至室内,其余一部分气体沿着新风出口12内侧的全热交换器盒10上下盒壁向外渗透流动,此时在新风出口12内端与全热交换芯16之间的全热交换器盒10上下内壁中设置有导热驱动机构,导热驱风机构的端部与新风出口12外端连通,用于阻止热量沿着全热交换器盒10盒壁向外流失,并且通过驱动气体流动的方式,带动渗透的热量转移,从而将其同步转移至室内,降低能量的流失;
[0018]由于通过污风进口13中排出的污风经过全热交换芯16处理之后,沿着污风出口14排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部分的能量,即热量或者低温,此时若是直接将其排出,对于其中含有的能量,容易造成浪费,因此在污风出口14的一侧连通有污风余热回收系统18,污风余热回收系统18端部连通到新风进口11上,通过将污风出口14中输出的污风进行处理之后,再次输入到新风进口11内,若是热风可对新风进口11内部进行预热,若是冷风可对新风进口11内部进行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盒(10)、新风进口(11)、新风出口(12)、污风进口(13)、污风出口(14)、风机(15)、全热交换芯(16);全热交换器盒(10)中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16),全热交换芯(16)两侧对应的全热交换器盒(10)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新风进口(11)、污风出口(14)与污风进口(13)、新风出口(12),所述新风出口(12)与污风出口(14)内端均设置有风机(15),所述新风出口(12)内端与全热交换芯(16)之间的全热交换器盒(10)上下内壁中设置有导热驱动机构,导热驱风机构的端部与新风出口(12)外端连通,污风出口(14)的一侧连通有污风余热回收系统(18),污风余热回收系统(18)端部连通到新风进口(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盒(10)的盒壁内部设置有一层保温层(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风余热回收系统(18)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空气连通阀(21),空气连通阀(21)通过管道与空气进风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型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柏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孚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