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60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包括底板、防护导热组件、固定框、顶盖和蓄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防护结构中改进了快速遮蔽顶盖,可快速对内部蓄电池进行查看,并且蓄电池由防护导热组件进行防护,而防护导热组件内置有散热组件、防护件以及矩阵螺旋管,散热组件内部设置有蜂巢铝板,配合矩阵螺旋管可对内部热量进行快速分散导出,而防护件同样呈蜂巢状,该结构内部设置有导热硅胶层和铝合金层,在提供强度的过程中同时提高导热效果,互相配合,功能性强,提高蓄电池在工作时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外壳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在对于氢发动机汽车等一些具备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时,都需要安装蓄电池外侧安装有专用的防护外壳结构,来对蓄电池进行防护;
[0003]中国专利:CN202011085060.X的一种可拆卸式阻燃汽车蓄电池外壳及其使用方法,一种可拆卸式阻燃汽车蓄电池外壳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防护外壳,防护外壳的上端固定有密封盖,防护外壳的内部放置有防护内壳,防护内壳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盖,防护内壳内部的底端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放置槽内均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有效地对放置在内部的电池组进行固定,且可根据电池不同尺寸进行固定,也能够对固定的电池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且通过散热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有效地对装置内部的产生的高温进行散热,且能够不受空间影响的对过滤结构进行方便快捷的更换。
[0004]上述专利和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对于蓄电池的顶部覆盖大多采用螺栓进行锁定,拆装较为不便,若采用快速拆卸结构为外壳,则整体防护性以及稳定性都较弱;并且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过热,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装有导热结构,但现有结构大多为鳍片结构或采用铝制外壳,导热效率较弱,若采用高强度材质进行防护蓄电池时,则容易降低导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包括用于进行支撑的底板、设于底板顶部的防护导热组件、安装在防护导热组件顶部的固定框、设于固定框内侧的顶盖以及设于底板顶部且置于防护导热组件内部的蓄电池,所述防护导热组件可对蓄电池进行防护以及对其进行导热,顶盖用于对防护导热组件内部的蓄电池进行遮蔽防护。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防护结构中改进了快速遮蔽顶盖,可快速对内部蓄电池进行查看,并且蓄电池由防护导热组件进行防护,而防护导热组件内置有散热组件、防护件以及矩阵螺旋管,散热组件内部设置有蜂巢铝板,配合矩阵螺旋管可对内部热量进行快速分散导出,而防护件同样呈蜂巢状,该结构内部设置有导热硅胶层和铝合金层,在提供强度的过程中
同时提高导热效果,互相配合,功能性强,提高蓄电池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顶盖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专利技术防护导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本专利技术防护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6是本专利技术护壳及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7是本专利技术矩阵螺旋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8是本专利技术蜂巢铝板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底板

1、防护导热组件

2、固定框

3、顶盖

4、蓄电池

5、板体

41、通线孔

42、锁定件

43、衔接杆

44、滑杆

45、限位套

46、护壳

21、下翻板

22、安装孔

23、散热组件

24、防护件

25、导热硅胶层

25a、铝合金层

25b、橡胶层

25c、矩阵螺旋管

21a、导热板

24a、支撑板

24b、蜂巢铝板

24c。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包括用于进行支撑的底板1,底板1顶部设置有用于进行防护以及对蓄电池进行导热的防护导热组件2,防护导热组件2顶部连接有固定框3,固定框3内侧设置有可对防护导热组件2内部进行遮盖的顶盖4,底板1内顶部放置有蓄电池5,蓄电池5外侧贴合防护导热组件2,并且上方由顶盖4进行遮蔽。
[0020]请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顶盖4包括活动嵌入进固定框3内部的板体41,板体41内右端开设有通线孔42,通线孔42顶部焊接固定有方形护套,该护套内侧四端均粘接有阻燃橡胶材质的凸块,便于外部连接线伸入进与蓄电池5连接后的稳定,板体41底部靠后端左右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锁定件43,锁定件43底部后端焊接固定有衔接杆44,衔接杆44底部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下端与滑杆45进行铰接,滑杆45下端贯穿限位套46,限位套46外侧通过螺栓锁定在防护导热组件2内侧,滑杆45底部旋入有两组螺母,螺母可预防滑杆45从限位套46内脱落,板体41外侧粘接有硅胶层,可在接触固定框内侧后提供摩擦力,避免晃动。
[0021]请参阅图4

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防护导热组件2包括用于进行防护的护壳21,护壳21顶部与固定框3进行焊接固定,底部与底板1进行焊接固定,护壳21内侧与限位套46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护壳21内侧前后位置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与下翻板22进行铰接,下翻板22内两端开设有安装孔23,当下翻板22下翻时,可利用外部压紧件旋入螺孔来对蓄电池进行压固,护壳21内侧下端设置有散热组件24,散热组件24内侧与蓄电池5相贴,护壳21外侧四面均粘接有防护件25,防护件25呈蜂巢状;
[0022]防护件25由导热硅胶层25a、铝合金层25b和橡胶层25c相互贴合而成,导热硅胶层25a附着于护壳21外侧,导热硅胶层25a外侧则连接铝合金层25b,铝合金层25b外侧连接橡
胶层25c,橡胶层25c进行缓冲防护,其他两组层面用于进行导热,配合蜂巢状,提高导热效果;
[0023]护壳21内部缠绕有矩阵螺旋管21a,矩阵螺旋管21a采用铜或铝材质,导热效果强,且在矩阵螺旋管21a两端部位置,可贯穿护壳21,可根据使用地区需求加装水冷装置,使得冷却液在矩阵螺旋管21a内部进行循环;
[0024]散热组件24内置有导热板24a,导热板24a贴合于蓄电池外侧,导热板24a内侧固定有支撑板24b,支撑板24b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进行支撑的底板、设于底板顶部的防护导热组件、安装在防护导热组件顶部的固定框、设于固定框内侧的顶盖以及设于底板顶部且置于防护导热组件内部的蓄电池,所述防护导热组件可对蓄电池进行防护以及对其进行导热,顶盖用于对防护导热组件内部的蓄电池进行遮蔽防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用于遮蔽且置于固定框内侧的板体、开设在板体内右端对应蓄电池接口的通线孔、设于板体底部两端的锁定件、连接锁定件底部的衔接杆、与衔接杆进行铰接的滑杆以及被滑杆贯穿且外侧连接于防护导热组件内侧的限位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孔顶部设有方形护套,该护套内侧四端均设有凸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过热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导热组件包括用于防护且内侧与锁定件相接的护壳、设于护壳内前后位置的下翻板、开设在下翻板内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莉芩柳小敏童烁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冠诺模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