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1896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制麦损失预测领域,能够解决传统根芽损失计算方法存在耗时较长、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无法实现制麦过程精准调控的技术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原料大麦经过浸麦处理后得到露点的大麦,通过检测露点的大麦中蔗糖合成与分解关键酶的酶活力,并利用根芽损失计算公式得到根芽损失,以预测原料大麦经过整个制麦过程后的实际根芽损失。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耗时短、结果准确且能够对制麦过程的根芽损失进行提前预判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制麦损失预测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制麦损失预测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制麦损失预测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麦损失预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制麦损失是指经过浸麦、发芽、干燥和除根后的大麦,其干物质损失的百分比。通过测定制麦损失可以判断出制麦方法的优劣。制麦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浸麦损失、呼吸损失和根芽损失。
[0003]其中,浸麦损失是指在浸麦阶段,由于灰尘的去除、原料的部分滤除以及谷物的新陈代谢(释放二氧化碳和乙醇)而导致的干物质含量的损失。微生物存在可能会促进谷物皮壳的溶解。呼吸损失主要来自二氧化碳的形成(少量其他挥发性代谢物)、发芽以及干燥过程中的损失,呼吸损失是浸麦、发芽、干燥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包括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溶解的最终产物葡萄糖通过中心碳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乙醇、乳酸等损失掉的干物质。根芽损失是指浸麦、发芽过程中大分子物质溶解产生的小分子糖、氨基酸用于后期根芽生长,在制麦排潮和焙焦结束后除去根芽后的干物质损失。浸麦损失占比大概0.3

0.6%,呼吸损失占比6.5

8.9%,根芽损失占比2.1

3.8%。
[0004]制麦师最首要的目标以尽可能少的损失、尽可能少的人力、费用,获取对淀粉质原料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人们早就认识到,在生产出合格麦芽的同时,必须研究制麦损失的来源并想尽办法降低损失。但在尽可能降低制麦损失之前能够对制麦损失进行提前预测是十分关键的。虽然呼吸损失占比最大,但对根芽损失的提前预测同样不可忽视。
[0005]目前,传统的根芽损失计算方法只能通过计量手段称取除根后麦芽的总根芽重量,计算获得制麦过程中根芽损失的占比,这种方法耗时较长(一般情况下,完整的制麦过程需耗时7天左右),有较大的滞后性,无法对制麦损失进行提前预测,进而指导后续制麦工艺。由此可见,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根芽损失的预测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根芽损失计算方法存在耗时较长、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无法实现制麦过程精准调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中原料大麦仅需经过浸麦阶段,通过测定浸麦结束后的露点的大麦中关键酶系的酶活力,即可实现原料大麦在整个制麦过程中的根芽损失预测,具有操作方便、耗时短(耗时4h左右)、结果准确且能够对制麦过程的根芽损失进行提前预判,为后续制麦工艺及过程监控提供数据支撑。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原料大麦经过浸麦处理后得到露点的大麦,通过检测所述露点的大麦中蔗糖合成与分解关键酶的酶活力,并利
用根芽损失计算公式得到根芽损失,以预测所述原料大麦经过整个制麦过程后的实际根芽损失。
[000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蔗糖合成与分解关键酶包括SS
‑Ⅰ
分解方向的蔗糖合成酶以及SS
‑Ⅱ
合成方向的蔗糖合成酶。
[001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芽损失计算公式为:
[0011]根芽损失占比(%)=3.69

0.000362*A+0.00304*B;
[0012]上述公式中,A是指所述SS
‑Ⅰ
分解方向的蔗糖合成酶的酶活力,B是指SS
‑Ⅱ
合成方向的蔗糖合成酶的酶活力。
[001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芽损失计算公式通过以下方法得到:
[0014]从蔗糖合成与分解相关酶系中选出几种作为候选关键酶;
[0015]选取不同批次、不同品种原料大麦进行浸麦处理,浸麦结束后分别得到露点的大麦;
[0016]对不同批次、不同品种的浸麦结束的露点的大麦中的所述候选关键酶进行酶活力测定;
[0017]对所述候选关键酶的酶活力数据与根芽损失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选出与根芽损失相关性高的作为最终的关键酶,并建立回归方程,即得到所述根芽损失计算公式。
[0018]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关键酶包括蔗糖磷酸合成酶、SS
‑Ⅰ
分解方向的蔗糖合成酶以及SS
‑Ⅱ
合成方向的蔗糖合成酶。
[001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关键酶的酶活力采用化学法、酶联免疫法ELISA、分光光度法或液相色谱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检测。
[0020]在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准确性验证步骤:
[0021]选取部分批次的原料大麦完成整个制麦过程,分别称量制麦前原料大麦的绝干千粒重和制麦后未除根麦芽的绝干千粒重,利用称重法计算公式计算实际根芽损失;
[0022]对实际根芽损失和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验证其准确性。
[002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称重法计算公式为:
[0024][0025]上述公式中,M1是指制麦后未除根麦芽的绝干千粒重,以克重计,M2是指制麦后除根麦芽的绝干千粒重,以克重计。
[002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整个制麦过程包括浸麦处理阶段、发芽阶段、干燥阶段以及除根阶段。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在制麦工艺调控中的应用,通过降低发芽喷淋水量和/或调整发芽搅拌间隔时间和/或温度设置改为前高后低的方式,以降低根芽损失。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9]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中原料大麦仅需经过浸麦阶段,无需历经整个制麦过程,先通过测定浸麦结束后的露点的大麦中蔗糖合成与分解关键酶的酶活力,再将酶活力数据代入根芽损失计算公式
中得到根芽损失数据,即可实现原料大麦在整个制麦过程中的根芽损失的预测;
[0030]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从多个蔗糖合成与分解相关酶系中筛选出关键酶系,并将关键酶系与原料大麦制麦损失之间关联起来,进一步建立根芽损失计算公式,以实现制麦损失的准确预测;
[003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耗时短(耗时4h左右)、结果准确且能够对制麦过程的根芽损失进行提前预判,为后续制麦工艺及过程监控提供数据支撑,解决了传统制麦损失计算方法存在耗时较长、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无法实现制麦过程精准调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关键酶系计算所得根芽损失与实际根芽损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大麦经过浸麦处理后得到露点的大麦,通过检测所述露点的大麦中蔗糖合成与分解关键酶的酶活力,并利用根芽损失计算公式得到根芽损失,以预测所述原料大麦经过整个制麦过程后的实际根芽损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合成与分解关键酶包括SS
‑Ⅰ
分解方向的蔗糖合成酶以及SS
‑Ⅱ
合成方向的蔗糖合成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芽损失计算公式为:根芽损失占比(%)=3.69

0.000362*A+0.00304*B;上述公式中,A是指所述SS
‑Ⅰ
分解方向的蔗糖合成酶的酶活力,B是指SS
‑Ⅱ
合成方向的蔗糖合成酶的酶活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制麦过程蔗糖代谢酶系活力的根芽损失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芽损失计算公式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从蔗糖合成与分解相关酶系中选出几种作为候选关键酶;选取不同批次、不同品种原料大麦进行浸麦处理,浸麦结束后分别得到露点的大麦;对不同批次、不同品种的浸麦结束的露点的大麦中的所述候选关键酶进行酶活力测定;对所述候选关键酶的酶活力数据与根芽损失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选出与根芽损失相关性高的作为最终的关键酶,并建立回归方程,即得到所述根芽损失计算公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制麦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俊红尹花张磊周月南刘明丽岳杰张志军房莉张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