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07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及车辆,导电连接装置包括将线缆和导电管进行电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固定为一体的套接部和焊接部,其中,导电管穿设于套接部并与连接件电连接;线缆焊接于焊接部,以与连接件电连接。避免了直接将导电管的一端与线缆进行连接而不够稳定可靠,导致电能传输容易断开的问题。也避免了增设复杂的加固结构,提升了线缆与导电管连接的可靠性和便捷性。线缆与导电管还能实现在任意连接部位的灵活连接,可以根据需求在任意一段导电管实现与线缆的连接,简单便捷。并且,线缆可以垂直于导电管的轴向沿任意方向伸出,能够实现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及车辆


[0001]本申请属于导电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压电力传输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汽车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导电件的一端直接与线缆连接实现电能的传输。专利技术人在研究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直接将导电件的一端与线缆进行连接时,两者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可靠,容易断开导致电能传输断路。为实现导电件与线缆的稳定连接又需要增设复杂的加固结构,为生产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及车辆。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包括将线缆和导电管进行电连接的连接件;
[0007]所述连接件设有固定为一体的套接部和焊接部,其中,所述导电管穿设于所述套接部并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
[0008]所述线缆焊接于所述焊接部,以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套接部由两个或多个弧形件围合而成,所述弧形件套接于所述导电管外侧并与所述导电管电连接,所述焊接部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件。
[0010]可选地,所述焊接部为所述弧形件的边缘向外弯折后延伸而成。
[0011]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br/>[0012]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压板,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压板围合以形成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容纳空间;
[0013]所述压板上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线缆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焊接于所述焊接部;
[0014]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第二开口,所述压板压合在所述第二开口上。
[0015]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压板和所述壳体本体连接,以将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上。
[0016]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压合结构,所述压合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压合在所述套接部和所述壳体之间。
[0017]可选地,所述压合结构包括:第一压合件和第二压合件;
[0018]所述第一压合件与所述套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压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合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0019]所述第一压合件靠近所述套接部的一端形状与所述套接部相适配;
[0020]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第二压合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压合件远离所述第一压合件的一侧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合件靠近所述第二压合件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压合件靠近所述第一压合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凸起部;
[0022]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凹陷部的形状适配,所述凸起部嵌设于所述凹陷部中。
[0023]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于所述第二开口,并嵌设于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压板之间,以实现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压板的密封连接。
[0024]可选地,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套接部的一端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套接部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开口;
[0025]所述导电管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套接部以及所述第四开口,并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0026]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
[0027]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且套设在所述导电管外,所述第一端盖抵持于所述第二密封件远离所述第四开口的一侧,以实现所述导电管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三开口处的密封连接;
[0028]所述第三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四开口内且套设在所述导电管外,所述第二端盖抵持于所述第三密封件远离所述第三开口的一侧,以实现所述导电管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四开口处的密封连接。
[0029]可选地,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三开口处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远离所述导电管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端盖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一凸起嵌设于所述第一卡接口,以对所述第一端盖进行限位;
[0030]所述壳体在所述第四开口处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远离所述导电管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第二卡接口,所述第二凸起嵌设于所述第二卡接口,以对所述第二端盖进行限位。
[0031]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端盖和第四密封件;
[0032]所述第四密封件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并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线缆之间,所述第三端盖抵持于所述第四密封件远离所述线缆的一侧,以实现所述壳体与所述线缆的密封连接。
[0033]可选地,所述线缆的一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焊接于所述焊接部,所述接头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
[0034]可选地,所述导电管内设有用于冷却介质流动的中空通道,以冷却所述导电管。
[003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
[0036]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连接装置,包括线缆、导电管、连接件以及压合结构;所述连接件设有套接部和焊接部,其中,所述导电管穿设于所述套接部并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线缆焊接于所述焊接部,以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避免了直接将导电管的一端与线缆进行连接而不够稳定可靠,避免了电能传输容易断开的问题。也避免了增设复杂的加固结构,提升了线缆与导电管连接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此外,线缆与导电管能够实现在任意连接部
位的灵活连接,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求在任意一段导电管实现与线缆的连接,简单便捷。并且,线缆可以垂直于导电管的轴向沿任意方向伸出,能够实现360
°
无死角出线,提升了人们对其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3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004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图2中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A-A截面示意图;
[0042]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图2中一种导电连接装置的B-B截面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100-线缆;200-导电管;300-连接件;310-焊接部;400-壳体;410-第一开口;500-弧形件;320-套接部;510-第一压合件;520-第二压合件;430-限位槽;512-凹陷部;521-凸起部;440-壳体本体;450-压板;460-固定件;470-第二开口;471-第一密封件;480-第三开口;490-第四开口;48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装置包括将线缆和导电管进行电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固定为一体的套接部和焊接部,其中,所述导电管穿设于所述套接部并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线缆焊接于所述焊接部,以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由两个或多个弧形件围合而成,所述弧形件套接于所述导电管外侧并与所述导电管电连接,所述焊接部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为所述弧形件的边缘向外弯折后延伸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压板,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压板围合以形成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容纳空间;所述压板上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线缆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内并焊接于所述焊接部;所述壳体本体上设置第二开口,所述压板压合在所述第二开口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压板和所述壳体本体连接,以将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压合结构,所述压合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压合在所述套接部和所述壳体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结构包括:第一压合件和第二压合件;所述第一压合件与所述套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压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合件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压合件靠近所述套接部的一端形状与所述套接部相适配;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第二压合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压合件远离所述第一压合件的一侧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件靠近所述第二压合件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压合件靠近所述第一压合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凹陷部的形状适配,所述凸起部嵌设于所述凹陷部中。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于所述第二开口,并嵌设于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压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万志刘擎付顺義吕冲冲庄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