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751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包括:用电记录获取模块提取出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历史用电数据;用电惯性分析模块对第一用电数据和第二用电数据进行多维关联周期性分析获得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个性化惯性分析模块基于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和对应的投入情况分析出多维度个性化用电惯性数据;供配电计划生成模块基于当前生产实例的目标投入情况生成发电机协调供配电计划;智能供配电模块,用于基于发电机协调供配电计划进行供配电,用以实现发电机对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智能灵活供配电以满足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不同投入情况时对应的用电需求,进而减少发电机的多余占用,减少浪费。减少浪费。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机供配电
,特别涉及一种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石墨烯导热膜在生产过程中会进过两步热处理:碳化处理和石墨化处理,在热处理过程中将热处理炉的炉内温度升高,且通过冷却循环系统保证炉外温度在安全温度以下,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都需要足够的供电量的支撑,若对热处理炉的供电量不足,则会导致炉内温度降低,导致空气进入热处理炉内,进而导致热处理炉内的加工产品在高温状态下氧化。若对冷却循环系统的供电量不足,会导致冷却循环系统的冷却效果降低,进而导致车间内温度极高,导致严重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现有的石墨烯导热膜的热处理车间会准备多个发电机以足够保证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0003]但是,由于不同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在不同生产实例中的用电需求不同,且难以准确计算。因此大量作为备用电源的发电机在实际生产中被多余占用,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用以基于对每个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在每次生产实例中的历史用电数据的多维度关联周期性分析,确定出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在生成过程中的不投投入情况下的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并进一步基于目标投入情况和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生成发电机的合理供配电计划,实现基于发电机的智能灵活供配电以满足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不同投入情况时对应的用电需求,进而减少发电机的多余占用,减少浪费。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包括:
[0007]用电记录获取模块,用于在每次生产实例的历史用电数据中提取出每个热处理炉的第一历史用电数据和每个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历史用电数据;
[0008]用电惯性分析模块,用于对每个生产实例的第一用电数据和第二用电数据进行多维关联周期性分析,获得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
[0009]个性化惯性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和每次生产实例中的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投入情况,分析出每种完整冷热设备投入组合的多维度个性化用电惯性数据;
[0010]供配电计划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生产实例的目标投入情况,生成发电机协调供配电计划;
[0011]智能供配电模块,用于基于发电机协调供配电计划进行供配电,获得智能供配电
结果。
[0012]优选的,用电惯性分析模块,包括:
[0013]周期划分子模块,用于对同一生产实例中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数据进行关联周期划分,获得热处理炉的多个周期的第一单周期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单周期用电数据;
[0014]惯性分析子模块,用于对同一生产实例中同一用电对象的所有单周期用电数据进行求平均,获得每个用电对象在每个生产实例中的用电惯性数据;
[0015]关联分析子模块,用于将每个生产实例中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的第一单周期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单周期用电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当作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在对应生产实例中的用电协调关联惯性数据;
[0016]其中,用电对象包括: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
[0017]单周期用电数据包括:第一单周期用电数据和第二单周期用电数据;
[0018]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包括:用电惯性数据和用电协调关联惯性数据。
[0019]优选的,周期划分子模块,包括:
[0020]设备关联单元,用于将同一生产实例中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关联,获得至少一组冷热设备组;
[0021]周期分析单元,用于对冷热设备组中包含的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数据进行周期性分析,确定出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周期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周期;
[0022]综合周期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用电周期和第二用电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当作对应生产实例中对应冷热设备组的综合用电周期。
[0023]优选的,周期分析单元,包括:
[0024]目标确定子单元,用于将冷热设备组中包含的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数据对应的用电量变化曲线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数据对应的用电量变化曲线当作目标曲线;
[0025]精度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出目标曲线中所有相邻峰值的第一间隔时间和所有相邻谷值的第二间隔时间,对第一间隔时间和第二间隔时间进行关联去噪,获得多个综合间隔时间,基于目标曲线中所有综合间隔时间的均值和分析精度确定出局部划分间隔;
[0026]周期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局部划分间隔对目标曲线局部划分并进行相邻聚类分析,确定出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周期或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周期。
[0027]优选的,精度确定子单元,包括:
[0028]变点检测端,用于基于变点检测算法确定出目标曲线的所有第一间隔时间中的第一突变点和目标曲线中所有第二间隔时间中的第二突变点;
[0029]序数确定端,用于确定出第一突变点对应的相邻峰值中顺序较后的峰值在目标曲线的所有峰值中的第一序数,同时,确定出第二突变点对应的相邻谷值中顺序较后的谷值在目标曲线的所有谷值中的第二序数;
[0030]关联去噪端,用于判断出第一序数与大于第一序数且与第一序数差值最小的第二序数之间的序数差是否在序数差阈值之内,若是,则将对应的第一突变点对应的第一间隔时间和对应的第二突变点对应的第二渐变时间同时删除,将剩余的所有第一间隔时间和第二间隔时间当作所有综合间隔时间;
[0031]序列生成端,用于序列生成确定出所有综合间隔时间的均值和所有目标曲线的持续时间的公因数,并将公因数从大到小排序,获得公因数序列;
[0032]间隔确定端,用于将公因数序列中排序序数与预设的最小聚类分析次数相同的公因数当作最大持续时间,将综合间隔时间的均值与分析精度对应的持续时间的比值当作最小持续时间,基于最小持续时间和最大间隔时间确定出局部划分间隔。
[0033]优选的,周期确定子单元,包括:
[0034]局部分析端,用于基于局部划分间隔对目标曲线进行局部划分,获得多个子目标曲线和对应的局部划分区间,计算出每个子目标曲线在对应局部划分区间的一阶导数积分值;
[0035]聚类分析端,用于对目标曲线中所有子目标曲线的一阶导数积分值进行相邻聚类分析,获得相邻聚类划分结果;
[0036]周期确定端,用于将相邻聚类划分结果中属于同一簇的一阶导数积分值对应的子目标曲线的局部划分区间进行连接,获得单周期划分区间,将每个目标曲线的单周期划分区间的持续时长当作对应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周期或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周期。
[0037]优选的,聚类分析端,包括:
[0038]按序汇总子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记录获取模块,用于在每次生产实例的历史用电数据中提取出每个热处理炉的第一历史用电数据和每个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历史用电数据;用电惯性分析模块,用于对每个生产实例的第一用电数据和第二用电数据进行多维关联周期性分析,获得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个性化惯性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和每次生产实例中的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的投入情况,分析出每种完整冷热设备投入组合的多维度个性化用电惯性数据;供配电计划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生产实例的目标投入情况,生成发电机协调供配电计划;智能供配电模块,用于基于发电机协调供配电计划进行供配电,获得智能供配电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用电惯性分析模块,包括:周期划分子模块,用于对同一生产实例中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数据进行关联周期划分,获得热处理炉的多个周期的第一单周期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单周期用电数据;惯性分析子模块,用于对同一生产实例中同一用电对象的所有单周期用电数据进行求平均,获得每个用电对象在每个生产实例中的用电惯性数据;关联分析子模块,用于将每个生产实例中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的第一单周期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单周期用电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当作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在对应生产实例中的用电协调关联惯性数据;其中,用电对象包括: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单周期用电数据包括:第一单周期用电数据和第二单周期用电数据;多维度用电惯性数据包括:用电惯性数据和用电协调关联惯性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周期划分子模块,包括:设备关联单元,用于将同一生产实例中组合使用的热处理炉和冷却循环系统关联,获得至少一组冷热设备组;周期分析单元,用于对冷热设备组中包含的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数据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数据进行周期性分析,确定出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周期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周期;综合周期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用电周期和第二用电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当作对应生产实例中对应冷热设备组的综合用电周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周期分析单元,包括:目标确定子单元,用于将冷热设备组中包含的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数据对应的用电量变化曲线和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数据对应的用电量变化曲线当作目标曲线;精度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出目标曲线中所有相邻峰值的第一间隔时间和所有相邻谷值的第二间隔时间,对第一间隔时间和第二间隔时间进行关联去噪,获得多个综合间隔时
间,基于目标曲线中所有综合间隔时间的均值和分析精度确定出局部划分间隔;周期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局部划分间隔对目标曲线局部划分并进行相邻聚类分析,确定出热处理炉的第一用电周期或冷却循环系统的第二用电周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协调冷却循环系统用电需求的发电机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精度确定子单元,包括:变点检测端,用于基于变点检测算法确定出目标曲线的所有第一间隔时间中的第一突变点和目标曲线中所有第二间隔时间中的第二突变点;目标曲线的所有峰值中的第一序数,同时,确定出第二突变点对应的相邻谷值中顺序较后的谷值在目标曲线的所有谷值中的第二序数;关联去噪端,用于判断出第一序数与大于第一序数且与第一序数差值最小的第二序数之间的序数差是否在序数差阈值之内,若是,则将对应的第一突变点对应的第一间隔时间和对应的第二突变点对应的第二渐变时间同时删除,将剩余的所有第一间隔时间和第二间隔时间当作所有综合间隔时间;序列生成端,用于序列生成确定出所有综合间隔时间的均值和所有目标曲线的持续时间的公因数,并将公因数从大到小排序,获得公因数序列;间隔确定端,用于将公因数序列中排序序数与预设的最小聚类分析次数相同的公因数当作最大持续时间,将综合间隔时间的均值与分析精度对应的持续时间的比值当作最小持续时间,基于最小持续时间和最大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军杨兰贺陈仁政吴建祥赵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鸿凌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