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722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吹扫装置,包括三通阀、吹扫瓶、六通阀、捕集阱、气相色谱仪及控制器,所述三通阀设置有进气阀、第一出气阀及第二出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有载气进入管,所述第一出气阀设置有吹气管,所述第二出气阀设有排气管;所述吹扫瓶设置有进气端及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吹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端通过出气管与所述排气管导通连接;所述六通阀分别与排气管、捕集阱、气相色谱仪;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三通阀、所述六通阀及所述气相色谱仪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吹扫装置能够避免水蒸气进入气相色谱仪,增加了气体检测的准确性。体检测的准确性。体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
,尤其是一种吹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相色谱仪吹扫捕集进样是将惰性气体或氮气连续不断地通入液体或固体样品中,将挥发性组分从样品基质中吹扫出来,随气流进入捕集阱,捕集阱采用吸附剂或低温冷阱对吹扫出来的挥发性组分进行捕集,再经热解吸将组分送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0003]当样本中的挥发性物质被吹扫气吹进捕集阱时,往往携带一定的水蒸汽,这些水蒸气停留在捕集阱中,解吸时会与挥发性有机物一起进入气相色谱仪,从而导致信号变形,峰型异常,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会对气相色谱仪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吹扫装置能够避免水蒸气进入气相色谱仪,增加了气体检测的准确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吹扫装置,包括三通阀、吹扫瓶、六通阀、捕集阱、气相色谱仪及控制器
[0007]所述三通阀设置有进气阀、第一出气阀及第二出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有载气进入管,以通过所述载气进入管将载气接入至所述三通阀,所述第一出气阀设置有吹气管,所述第二出气阀设有排气管;
[0008]所述吹扫瓶设置有进气端及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吹气管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阀的一端导通连接,所述出气端通过出气管与所述排气管导通连接;
[0009]所述六通阀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及第六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第二出气阀的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设置有载气排出管;
[0010]所述捕集阱内设有Tenax吸附材料,且所述捕集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阀门及第六阀门导通连接;
[0011]所述气相色谱仪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及所述第五阀门导通连接;
[0012]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三通阀、所述六通阀及所述气相色谱仪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吹气管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阀的一端嵌入至所述吹扫瓶内的底部;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排气管的一端靠近所述吹扫瓶内的顶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载气进入管沿载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及开关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及所述开关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载气压力为0.45Mpa,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的流量为40ml/min。
[0016]进一步地,所述捕集阱包括解吸管、壳体及半导体制冷片,
[0017]所述Tenax吸附材料设置在所述解吸管内,所述解吸管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解吸管两端穿出所述壳体外并分别与所述第三阀门及第六阀门导通连接;所述解吸管外缠绕
有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8]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解吸管的四周,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所述解吸管,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解吸管为石英材质。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在气体检测中一般分为预降温、采样、吹干、解吸、解吸后降温,目前一般是通过手动控制各个阀门进行气体的检测,操作步骤麻烦,容易出错,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器、三通阀及六通阀进行预降温、采样、吹干、解吸、解吸后降温的自动控制,结构简单,节约实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在捕集阱设有Tenax吸附材料,利用其疏水性,可以在干吹除水,相对于普通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具有较强的除水能力,避免水蒸气进入气相色谱仪,增加了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并且对气相色谱仪进行保护。
[0023]2.在预降温时,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启动,使得半导体制冷片对解吸管进行降温,以实现在采样前将解吸管降低到室温,通过降低温度,提高Tenax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在解吸时,控制器控制发热丝启动,使得解吸管快速加热,使得气相色谱仪能够准确地进行色谱分离分析。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吹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吹扫装置的捕集阱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三通阀、12

第一出气阀,13

第二出气阀,2

吹扫瓶,21

进气端,22

出气端,3

六通阀,31

第一阀门,32

第二阀门,33

第三阀门,34

第四阀门,35

第五阀门,36

第六阀门,4

捕集阱,41

解吸管,411

发热丝,42

壳体,43

半导体制冷片,44

散热风扇,5

气相色谱仪,61

进入管,62

吹气管,63

排气管,64

排出管,65

载气排出管,7

流量控制阀,71

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请同时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吹扫装置,包括三通阀1、吹扫瓶2、六通阀3、捕集阱4、气相色谱仪5及控制器。
[0031]三通阀1设置有进气阀11、第一出气阀12及第二出气阀13,进气阀11设置有载气进入管61,以通过载气进入管61将载气接入至三通阀1,第一出气阀12设置有吹气管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阀(1)、吹扫瓶(2)、六通阀(3)、捕集阱(4)、气相色谱仪(5)及控制器所述三通阀(1)设置有进气阀(11)、第一出气阀(12)及第二出气阀(13),所述进气阀(11)设置有载气进入管(61),以通过所述载气进入管(61)将载气接入至所述三通阀(1),所述第一出气阀(12)设置有吹气管(62),所述第二出气阀(13)设有排气管(63);所述吹扫瓶(2)设置有进气端(21)及出气端(22),所述进气端(21)与所述吹气管(62)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阀(12)的一端导通连接,所述出气端(22)通过出气管(64)与所述排气管(63)导通连接;所述六通阀(3)设置有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三阀门(33)、第四阀门(34)、第五阀门(35)及第六阀门(36),所述第一阀门(31)与所述排气管(63)远离所述第二出气阀(13)的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二阀门(32)设置有载气排出管(65);所述捕集阱(4)内设有Tenax吸附材料,且所述捕集阱(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阀门(33)及第六阀门(36)导通连接;所述气相色谱仪(5)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34)及所述第五阀门(35)导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三通阀(1)、所述六通阀(3)及所述气相色谱仪(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62)远离所述第一出气阀(1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璟黄姿梅谢小瑜董日月林丽华陈奕君黄荟娴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