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04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它包括壳体、麻醉针、导引针和数据处理器,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固定麻醉针插入端的固定块,壳体内固定有基座,基座的前端固定有倒L形支架,倒L形支架的侧边设置有丝杆,丝杆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倒L形支架上设有长条状的开槽,伺服电机的顶部穿过开槽依次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麻醉针尾端、导引针尾端的第一U形卡槽、第二U形卡槽,第一U形卡槽和第二U形卡槽中均设有环形压力传感器,环形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数据处理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穿刺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实时反映穿刺过程中的进针深度,避免了损伤神经组织的风险,吸附稳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

技术介绍

[0002]椎管内麻醉是局部麻醉的一种,其采用脊椎穿刺术,将局部麻醉药液注入人体腰背部脊柱椎管内,作用于脊神经根或脊神经,暂时地阻断脊神经向中枢及周围的传导,于是人体某些相应区域痛觉消失,肌肉松弛。根据局麻药注入椎管内部位的不同及作用机制的不同,椎管内麻醉又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椎麻醉,俗称腰麻),和硬脊膜外腔阻滞(简称硬膜外麻醉)。目前,椎管内麻醉已成为常见的麻醉方式之一,但是椎管内麻醉穿刺操作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传统的椎管内麻醉穿刺仪存在穿刺难度大、操作不方便、安全性差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病发症。椎管内麻醉失误的常见病发症为永久性神经损伤,当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过程中,如果损伤脊神经根,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脊髓损伤,严重者甚至发生瘫痪。
[0003]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是由于人体本身组织生理结构所造成的,由于硬膜外腔间隙狭窄,穿刺的深浅难以把握,且目前硬膜外穿刺的方法仍然为盲探穿刺,主要依靠临床医生在刺破黄韧带时对阻力消失的感知,缺乏明确的客观指征。另一方面,医生在穿刺的过程中,手臂无法避免地会产生轻微的抖动,这种抖动在刺入细微的椎管时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0004]目前市面上已经针对防偏移、防滑脱结构的改进,提出了解决方案,但仍然存在着无法针对椎管内麻醉穿刺深度和定位形成客观指标准确监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它包括壳体、麻醉针、导引针和数据处理器,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固定麻醉针插入端的固定块,壳体内固定有基座,基座的前端固定有倒L形支架,倒L形支架的侧边设置有丝杆,丝杆上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能够沿丝杆滑动,倒L形支架上设有长条状的开槽,伺服电机顶部通过连接件穿过开槽依次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麻醉针尾端、导引针尾端的第一U形卡槽、第二U形卡槽,第一U形卡槽和第二U形卡槽中均设有环形压力传感器,环形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数据处理器连接。
[0007]在一种优选方案中,壳体的前端设有量角吸盘,量角吸盘的侧壁上设有可开放或者密闭的活塞组件。
[0008]在本装置中,第一U形卡槽中设有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第二U形卡槽中设有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量角吸盘与皮肤的接触面设有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均与数据处理器连接。
[0009]具体的,第一U形卡槽中固定设有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麻醉针尾端能与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的感应面相抵,第二U形卡槽中固定设有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导引针尾端能与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的感应面相抵,量角吸盘与皮肤的接触面设有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均与数据处理器连接。
[0010]在本装置中,第一U形卡槽朝向第二U形卡槽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器,连接器上设有供导引针穿过的通孔。
[0011]进一步的,壳体还包括枪柄,数据处理器设于枪柄内部,数据处理器与伺服电机连接,枪柄外部设有与数据处理器连接的开关。
[0012]在本装置中,活塞组件包括活塞、阀杆和安装座,阀杆表面设有螺纹,量角吸盘的侧壁上开设有负压通道,安装座覆盖并固定在负压通道的外侧,阀杆的一端穿过负压通道中间的小孔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通过阀杆的旋转能在负压通道中前进或后退。
[0013]优选的,负压通道由量角吸盘的侧壁向内折返形成。
[0014]在本装置中,壳体的顶部设有开放式的操作口。
[0015]在本装置中,麻醉针中安装有针芯,针芯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中心通孔直径,针芯的尾端位于第一U形卡槽的外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穿刺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导引针柔性且可自由弯曲,可以更加精确地导引穿刺针进入椎管,导引针针尖为钝头,避免了损伤神经组织的风险;麻醉针针尾紧贴压力传感装置,能够实时反映穿刺过程中的进针深度,导引针针尾紧贴压力传感器可以避免麻醉针进入硬膜外腔后触碰到神经组织甚至蛛网膜;量角吸盘可以在吸附稳固麻醉针的同时显示进针角度,提高进针准确率,并且通过活塞组件能够快速吸附和取下;手柄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捏持舒适,操作便捷,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第一U形卡槽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U形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和进针角度之间所满足的特定算法示意图;图7为麻醉针与第一U形卡槽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1

枪柄;2

麻醉针;3

导引针;4

倒L形支架;5

基座;6

丝杆;7

伺服电机;8

壳体;9

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10

量角吸盘;11

活塞组件;12

安装座;13

阀杆;14

连接器;15

第一U形卡槽;16

第二U形卡槽;17

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18

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19

数据处理器;20

开槽;21

开关;22

通孔;23

固定块;24

操作口;25

活塞;26

负压通道;27

针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它包括有壳体8、麻醉针2、导引针3和数据处理器19,壳体8的前端设置有固定麻醉针2插入端的固定块23,壳体8内固定有基座5,基座5的前端固定有倒L形支架4,倒L形支架4的侧边设置有丝杆6,丝杆6上设置有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能够沿丝杆6滑动,倒L形支架4上设有长条状的开槽20,伺服电机7顶部通过连接件穿过开槽20依次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麻醉针2尾端、导引针3尾端的第一U形卡槽15、第二U形卡槽16,第一U形卡槽15和第二U形卡槽16中均设有环形压力传感器,环形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数据处理器19连接。
[0019]在本装置中,麻醉针2的尖端为锥形,用于突破皮肤韧带等组织,导引针3为柔性针,针尖平钝,可自由弯曲,具有避免刺伤神经组织的作用。
[0020]壳体8前端设置的用于固定麻醉针2插入端的固定块23可以是橡胶塞,中间设有穿针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其特征是它包括壳体(8)、麻醉针(2)、导引针(3)和数据处理器(19),所述壳体(8)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所述麻醉针(2)插入端的固定块(23),所述壳体(8)内固定有基座(5),所述基座(5)的前端固定有倒L形支架(4),所述倒L形支架(4)的侧边设置有丝杆(6),所述丝杆(6)上设置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能够沿丝杆(6)滑动,所述倒L形支架(4)上设有长条状的开槽(20),所述伺服电机(7)顶部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开槽(20)依次连接有分别用于固定所述麻醉针(2)尾端、导引针(3)尾端的第一U形卡槽(15)、第二U形卡槽(16),所述第一U形卡槽(15)和第二U形卡槽(16)中均设有环形压力传感器,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数据处理器(1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其特征是所述壳体(8)的前端设有量角吸盘(10),所述量角吸盘(10)的侧壁上设有可开放或者密闭的活塞组件(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其特征是所述第一U形卡槽(15)中固定设有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17),所述麻醉针(2)尾端能与所述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17)的感应面相抵,所述第二U形卡槽(16)中固定设有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18),所述导引针(3)尾端能与所述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18)的感应面相抵,所述量角吸盘(10)与皮肤的接触面设有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9),所述第一环形压力传感器(17)、第二环形压力传感器(18)和第三环形压力传感器(9)均与所述数据处理器(19)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式椎管内麻醉智能穿刺仪,其特征是所述麻醉针(2)的直径大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嘉琪武玉清邵科捷周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