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导管鞘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091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导管鞘组,包括鞘管体,还包括防出血组件,其包括外管体和套接在所述外管体内的内推件,所述外管体内套于所述鞘管体,在所述外管体内远端设置有撑开件,所述撑开件上连接有牵拉丝,所述牵拉丝轴向贯穿所述内推件,所述撑开件具有被所述外管体限位的收拢状态以及位于外管体外侧的张开状态,在所述张开状态,所述撑开件被布置堵塞于血管上的鞘管刺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外管体套接到鞘管体内后将外管体推到鞘管体外,推动内推件使其推动撑开件,推动撑开件至血管内部为张开状态,此时牵拉丝拉动撑开件以堵住血管上的鞘管刺入口,如此操作简单,无需医生按压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需医生按压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需医生按压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导管鞘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导管鞘组。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介入治疗中是利用导管鞘组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的微创治疗。其一般步骤为先将导管鞘经表皮插入人体内动脉血管中,然后经此导管鞘插入导丝或者导管等其他介入器件,在手术结束后,导管鞘退出时,在使用导管鞘组对人体血管进行介入治疗时,通常需要先借助手术刀将人体皮肤划开一个小口,然后将穿刺针切面朝上,并且与人体皮肤呈30

40
°
的角度从切开的小口位置插入血管内部,然后经此导管鞘插入导丝或者导管等其他介入器件进行手术。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383996U,授权公开日为2020年04月24日,其名称为《一种导管鞘组》的专利,包括穿刺针、导丝、导管、导管内芯,所述穿刺针内设有第一空腔,可供所述导丝穿过;所述导管内芯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内芯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可供所述导丝穿过;所述导管的管壁厚度为0.12mm

0.22mm,该申请提供的导管鞘组,通过使用外径更小的导管,有效降低穿刺和置管过程对皮肤肌肉组织和血管的损伤,为导管及导丝等器械置入人体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通道。
[0004]现有技术中,在手术结束导管鞘退出时,显然医生需要按压创口15分钟防止血管出血,如在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时还需在大腿处绑上绷带防止出血,除此之外外病人还需躺12小时,时间过长,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止血材料通过导管鞘送进血管口内,其操作也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导管鞘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组合式导管鞘组,包括鞘管体,还包括防出血组件,其包括外管体和套接在所述外管体内的内推件,所述外管体内套于所述鞘管体,在所述外管体内远端设置有撑开件,所述撑开件上连接有牵拉丝,所述牵拉丝轴向贯穿所述内推件,所述撑开件具有被所述外管体限位的收拢状态以及位于外管体外侧的张开状态,在所述张开状态,所述撑开件被布置堵塞于血管上的鞘管体刺入口。
[0008]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撑开件在张开状态为圆锥、锥台或圆台状。
[0009]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所述外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轴向凹槽,所述外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轴向凹槽,所述第一轴向凹槽和所述第二轴向凹槽为血液通道以供血液流出。
[0010]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所述外管体和所述内推件的近端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标记。
[0011]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撑开件的张开角度。
[0012]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所述限位件的顶角角度大于所述撑开件的顶角角度。
[0013]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所述撑开件为圆锥,所述圆锥的顶端部分为第一段,所述圆锥的底端部分为第二段,所述撑开件的第一段的内侧面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使得所述限位块具有一个限制位置。
[0014]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的一段用于撑开所述撑开件的第二段至平直状态。
[0015]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所述撑开件、限位件、牵拉丝、凸起部以及活动件都为人体可降解材料。
[0016]上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所述撑开件上设置有止血材料层,止血材料层可用于堵住血管创口并止血。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导管鞘组,在手术结束鞘管体退出时,将防出血组件的外管体套接到鞘管体内,由于鞘管体的长度已知将防出血组件的外管体推到鞘管体远端外(也即人体血管内),此时在推动内推件使得内推件推动撑开件,撑开件在外管体内时为收缩状态,内推件推动撑开件至血管内部为张开状态,此时牵拉丝拉动所述撑开件以堵住血管上的鞘管刺入口,如此操作简单,无需医生按压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撑开件在外管体外时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撑开件处于张开状态的剖视图;
[0022]图4为另一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撑开件在外管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另一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撑开件在外管体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另一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撑开件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又一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撑开件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又一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导管鞘组的撑开件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鞘管体;2、外管体;3、内推件;4、牵拉丝;5、撑开件;6、皮肤组织;7、血管;8、凸起部;9、限位件;10、活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各实施例中,近端、远端为医疗领域的专业术语,针对需要进入人体的各类内窥镜以及其它导管、导丝类医疗器械,“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近端指的是离医生近的一端,也即位于体外的一端,而远端指的是离医生远的一端,也即进入人体的一端或者背离近端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均按照此标准。
[0031]参照图1

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导管鞘组,包括鞘管体1,还包括防出血组件,其包括外管体2和套接在所述外管体2内的内推件3,所述外管体2内套于所述鞘管体1,在所述外管体2内远端设置有撑开件5,所述撑开件5上连接有牵拉丝4,所述牵拉丝4轴向贯穿所述内推件3,所述撑开件5具有被所述外管体2限位的收拢状态以及位于外管体2外侧的张开状态,在所述张开状态,所述撑开件5被布置堵塞于血管7上的鞘管体1刺入口。
[0032]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鞘管体1的远端(也即进入人体的一端)用于刺入人体动脉血管7中,鞘管体1的近端(也即远离病人的一端)位于体外,鞘管体1的内部形成一个内部通道以供导管和/或导丝以及介入器件通过以进入人体血管7内,此为现有技术,不赘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出血组件,其包括外管体2和活动套接在所述外管体2内的内推件3,所述外管体2内套于所述鞘管体1,也即外管体2能在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导管鞘组,包括鞘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出血组件,其包括外管体和套接在所述外管体内的内推件,所述外管体内套于所述鞘管体,在所述外管体内远端设置有撑开件,所述撑开件上连接有牵拉丝,所述牵拉丝轴向贯穿所述内推件,所述撑开件具有被所述外管体限位的收拢状态以及位于外管体外侧的张开状态,在所述张开状态,所述撑开件被布置堵塞于血管上的鞘管体刺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其特征在于,撑开件在张开状态为圆锥、锥台或圆台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轴向凹槽,所述外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轴向凹槽,所述第一轴向凹槽和所述第二轴向凹槽为血液通道以供血液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导管鞘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和所述内推件的近端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标记。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刚刘津莹张艳琴董建龙谢宝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康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