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及具有输送释放装置与待释放件的配合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及具有输送释放装置与待释放件的配合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6689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及具有输送释放装置与待释放件的配合系统,其中该装置包括:输送件;先释放结构,包括先释放件和转动组件,转动组件适于转动以驱动先释放件沿中空腔体往复移动及先释放件适于带动输送件的近端沿中空腔体移动;后释放结构,包括后释放件和阻挡件,后释放件适于设置在输送通道内,在待释放件的预释放部收拢在输送通道内时,后释放波段与阻挡件插接,该输送释放装置对待释放件的输送与释放的准确度高,同时便于对整体输送释放装置的回撤,操作方便,且对待释放件的预释放部的释放方式能够对先释放波段和后释放波段进行先后的释放,降低预释放部对血管的瞬间冲击力,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及具有输送释放装置与待释放件的配合系统


技术介绍

1、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主动脉疾病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窦破裂等疾病的治疗,是金属支架上涂覆特殊膜性材料(聚四氟乙烯、涤纶、聚酯、聚氨基甲酸乙酯等)的支架。既保留了金属支架的功能,又具有膜性材料的特性。手术时通过切开股动脉,将覆膜支架经由输送系统送入主动脉病变部位,保护病变血管,修复主动脉病变。因此,覆膜支架被释放在需要修复的血管段时需要有输送装置的配合。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利用导引导丝置换技术在血管内建立手术通道,然后输送装置带着血管支架沿着导引导丝进入血管内,在导引导丝的牵引下,输送装置带着血管支架可依次经过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等位置,在到达指定位置后,输送装置将血管支架释放至病变位置以重塑血管真腔,血管真腔重塑后将输送装置外撤,手术完成。

2、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通过其外管、后释放组件、覆膜套管组件和手柄组件的结构设计及这些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使得整体释放结构更为可靠,该专利技术提供的该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手柄组件控制外管、覆膜套管组件和后释放组件先后进行释放动作,实现了覆膜套管释放-支架初步释放-支架完全释放的逐步释放过程,但是该支架输送系统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方便,且对支架进行释放的过程中,支架的远端的裸段是直接完成完全的释放的,因此会对病灶处的血管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可能造成对血管的二次损伤,且支架的近端也是直接同步进行释放的,也可能会对血管造成二次伤害,进一步的,在释放过程也存在不易观察,使用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方便,且在对支架进行释放的过程中,支架的远端的裸段是直接完成完全的释放的,因此会对病灶处的血管造成巨大的冲击力,造成对血管的二次损伤,且支架的近端也是直接同步进行释放的,也会对血管造成二次伤害的缺陷,进一步,在释放过程也存在不易观察,使用不便的情况,从而提供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及输送释放装置与待释放件的配合系统。

2、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包括:输送件,所述输送件具有两端呈开口的输送通道,待释放件适于收拢在所述输送通道内,且所述待释放件包括覆膜本体和预释放部,所述预释放部设置在所述覆膜本体的远端,所述预释放部未覆膜设置,所述预释放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先释放波段和后释放波段,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包括近端波圈,所述近端波圈包括间隔设置的先释放波弦和后释放波弦,所述先释放波弦的波幅小于后释放波弦的波幅;

3、先释放结构,适于对所述预释放部的先释放波段进行释放,所述先释放结构包括先释放件和转动组件,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具有两端呈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先释放件设置在中空腔体内,且与所述输送件的近端连接,所述输送件的远端位于所述中空腔体外,所述转动组件适于转动以驱动所述先释放件沿所述中空腔体往复移动及所述先释放件适于带动所述输送件的近端沿所述中空腔体移动;后释放结构,适于对所述预释放部的后释放波段进行释放,所述后释放结构包括后释放件和阻挡件,所述后释放件适于设置在所述输送通道内,且所述后释放件的远端位于所述待释放件的内部,所述后释放件的近端适于沿所述输送件伸向所述输送释放装置的近端,所述阻挡件的近端与所述待释放件的远端连接,在所述待释放件的所述预释放部收拢在所述输送通道内时,所述后释放波段与所述阻挡件插接;所述输送释放装置具有所述转动组件受外力的作用适于转动运动以驱动所述先释放件沿所述中空腔体朝向所述中空腔体的近端运动,以带动所述输送件的近端同步朝向所述中空腔体的近端运动,在所述预释放部从所述输送通道的远端脱出时,所述先释放波段扩张,且所述阻挡件适于向所述后释放波段施加阻挡力,以阻挡所述后释放波段扩张的先释放状态,以及在所述输送释放装置处于所述先释放状态时,受外力的作用,所述转动组件继续转动运动以驱动所述输送件向近端运动,以使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的所述近端波圈的各所述先释放波弦先于所述各后释放波弦从所述输送件的输送通道内释放,以将所述覆膜本体进行全释放的全释放状态,以及在所述输送释放装置处于所述全释放状态时,所述后释放件适于带动所述阻挡件沿所述待释放件向所述近端运动,使所述阻挡件从所述后释放波段中退出,以解除所述阻挡件向所述后释放波段施加阻挡力的后释放状态,在所述后释放状态下,所述待释放件完成所述预释放部的释放。

4、可选地,上述输送释放装置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转动件和转动配合件,其中,所述转动配合件和所述转动件均具有两端呈开口且同轴设置的子中空腔体,两个所述子中空腔体形成所述中空腔体,所述先释放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子中空腔体内,所述转动件的远端伸入所述转动配合件的子中空腔体内;在所述转动件的子中空腔体的内壁面设置螺纹槽,在所述先释放件的外壁面设置与所述螺纹槽适配的螺纹面;以及在所述转动配合件的子中空腔体的内壁面设置至少一导块,在所述转动件的远端伸入到所述转动配合件的子中空腔体内的至少部分外壁面上设置与所述导块一一对应的导块导槽,受外力的作用,所述转动件适于相对所述转动配合件转动运动以使所述转动件远端的导块沿对应的所述导块导槽转动移动,以阻止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转动配合件的轴向运动,且使所述先释放件适于沿所述转动件的子中空腔体的轴向运动。

5、可选地,上述输送释放装置中,所述先释放结构还包括至少一限位件,各所述限位件的远端被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配合件上,近端适于伸出所述转动件的子中空腔体以固定设置;

6、沿所述先释放件轴向,在所述先释放件的本体上开设与所述限位件一一对应的限位导槽,在所述先释放件沿所述转动组件的中空腔体移动时,所述先释放件适于相对所述限位件移动。

7、可选地,上述输送释放装置中,还包括固定组件,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转动配合件的子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近端,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远端与所述转动件的近端转动连接。

8、可选地,上述输送释放装置中,在所述先释放件上还设有稳定套管,所述输送件的近端适于穿过所述稳定套管以伸向所述输送释放装置的近端,且所述输送件的外壁面与所述稳定套管的内壁面抵压设置。

9、可选地,上述输送释放装置中,所述输送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且所述第一管的远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管的近端内;所述稳定套管包括第一稳定管和第二稳定管,所述第一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稳定管内,所述第一稳定管适于插接到所述第二稳定管内,所述第二管套设在所述第二稳定管内。

10、可选地,上述输送释放装置中,所述第一稳定管的外壁面呈斜面设置,所述第二稳定管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

11、可选地,上述输送释放装置中,所述阻挡件包括与所述后释放波段一一对应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件的远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后释放波段的一侧,所述阻挡部的远端位于所述后释放波段的另一侧。

12、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02)包括转动连接的转动件(3021)和转动配合件(3022),其中,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和所述转动件(3021)均具有两端呈开口且同轴设置的子中空腔体,两个所述子中空腔体形成所述中空腔体,所述先释放件(301)设置在所述转动件(3021)的子中空腔体内,所述转动件(3021)的远端伸入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的子中空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先释放结构(300)还包括至少一限位件(303),各所述限位件(303)的远端被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上,近端适于伸出所述转动件(3021)的子中空腔体以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500),其包括第一固定件(501)和第二固定件(502),所述第一固定件(501)设置在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的子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固定件(502)设置在所述转动件(3021)的近端,且所述第二固定件(502)的远端与所述转动件(3021)的近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先释放件(301)上还设有稳定套管(503),所述输送件(100)的近端适于穿过所述稳定套管(503)以伸向所述输送释放装置的近端,且所述输送件(100)的外壁面与所述稳定套管(503)的内壁面抵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件(100)包括第一管(102)和第二管(103),且所述第一管(102)的远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管(103)的近端内;所述稳定套管(503)包括第一稳定管(5031)和第二稳定管(5032),所述第一管(102)套设在所述第一稳定管(5031)内,所述第一稳定管(5031)适于插接到所述第二稳定管(5032)内,所述第二管(103)套设在所述第二稳定管(50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管(5031)的外壁面呈斜面设置,所述第二稳定管(5032)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402)包括与所述后释放波段(2012)一一对应的阻挡部(4021),所述阻挡部(4021)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件(401)的远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后释放波段(2012)的一侧,所述阻挡部(4021)的远端位于所述后释放波段(2012)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4021)呈杆状结构,且所有的所述阻挡部(4021)相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释放结构(400)还包括引导管(304),所述引导管(304)位于所述输送件(100)的输送通道(101)内,且所述引导管(304)具有引导通道(3041),所述后释放件(401)的近端位于所述引导通道(3041)内,且沿所述引导通道(3041)伸向所述输送释放装置的远端,且与所述第二固定件(50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释放结构(400)还包括与所述后释放件(401)的近端连接的后释放驱动件(403),受外力的作用,所述后释放驱动件(403)适于驱动所述后释放件(401)沿所述引导通道(3041)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释放结构(400)还包括固定座(405),所述固定座(405)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502)的近端,在所述固定座(405)的本体上开设导向通道(4051),在所述后释放驱动件(403)沿驱动所述后释放件(401)移动时,所述后释放驱动件(403)适于沿所述导向通道(4051)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释放结构(400)还包括导向组件(404),所述导向组件(404)设置在所述输送件(100)的远端,所述导向组件(404)包括导向件(4042),所述阻挡件(402)的各阻挡部(4021)适于与所述导向件(4042)抵接,在所述输送释放装置位于后释放状态时,所述导向件(4042)与所述阻挡件(402)的各所述阻挡部(4021)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404)还包括回拉件(4041),所述回拉件(4041)与所述导向件(4042)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02)包括转动连接的转动件(3021)和转动配合件(3022),其中,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和所述转动件(3021)均具有两端呈开口且同轴设置的子中空腔体,两个所述子中空腔体形成所述中空腔体,所述先释放件(301)设置在所述转动件(3021)的子中空腔体内,所述转动件(3021)的远端伸入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的子中空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先释放结构(300)还包括至少一限位件(303),各所述限位件(303)的远端被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上,近端适于伸出所述转动件(3021)的子中空腔体以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500),其包括第一固定件(501)和第二固定件(502),所述第一固定件(501)设置在所述转动配合件(3022)的子中空腔体,所述第二固定件(502)设置在所述转动件(3021)的近端,且所述第二固定件(502)的远端与所述转动件(3021)的近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先释放件(301)上还设有稳定套管(503),所述输送件(100)的近端适于穿过所述稳定套管(503)以伸向所述输送释放装置的近端,且所述输送件(100)的外壁面与所述稳定套管(503)的内壁面抵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件(100)包括第一管(102)和第二管(103),且所述第一管(102)的远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管(103)的近端内;所述稳定套管(503)包括第一稳定管(5031)和第二稳定管(5032),所述第一管(102)套设在所述第一稳定管(5031)内,所述第一稳定管(5031)适于插接到所述第二稳定管(5032)内,所述第二管(103)套设在所述第二稳定管(50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定管(5031)的外壁面呈斜面设置,所述第二稳定管(5032)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402)包括与所述后释放波段(2012)一一对应的阻挡部(4021),所述阻挡部(4021)的近端与所述后释放件(401)的远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后释放波段(2012)的一侧,所述阻挡部(4021)的远端位于所述后释放波段(2012)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4021)呈杆状结构,且所有的所述阻挡部(4021)相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输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释放结构(400)还包括引导管(304),所述引导管(304)位于所述输送件(100)的输送通道(101)内,且所述引导管(304)具有引导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莹李聪浩史庆赵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康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