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15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5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限位装置,导向块固接在横向支撑梁的中部,其前部开设有T形滑槽一;一对旋转轴相对地固接在导向块的左右两侧;一对旋转臂通过其上的一对限位轴套与一对旋转轴可转动连接;在一对旋转臂一个端部固接有一对限位臂,在另一个端部相对应地固接有一对弧形凸块;竖向滑动梁的横截面为T形,其前端的中部固接有连接臂;竖向滑动梁竖向可滑动地插装于导向块的T形滑槽一中,且其左右两端面的上部相对地开设有多对定位孔一;限位滑块通过开设在其前部的T形滑槽二可滑动地套装于竖向滑动梁的外部,其左右两端面相对地开设有一对阶梯导向孔;一对限位销轴的里端相对应地插装于一对导向孔中。该装置可以对CPR的按压幅度进行有效的限定。度进行有效的限定。度进行有效的限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限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心肺复苏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每年发生院外心脏骤停(OHCA)的患者约为103万人,而抢救存活率不足5%。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术(CPR)是对OHCA患者急救的最有效手段,及时有效的CPR可将OHCA患者存活率提高至50%。CPR施救时间每延迟1分钟,OHCA患者生存几率随之下降约7%以上。
[0003]然而我国CPR普及率不足1%,目击者往往没有CPR施救技能,不会施救措施。同时CPR按压深度要求为5

6厘米,由于施救者对于按压力度及深度把控不当等因素,40%~85%的CPR会导致胸部骨折,掌握CPR技能的目击者,多因担心操作不当引起纠纷而不敢施救,导致CPR实施率进一步降低。“不会救”、“不敢救”造成的我国CPR实施率不足1%,是导致OHCA患者生存率不佳的主要原因。
[0004]现有徒手CPR深度的调控装置,大多通过传感元件实现,可以进行按压深度的反馈,但无法实现直接的按压深度限位。CPR按压是瞬时惯性动作,当看到按压程度反馈后,由于动作惯性已经完成了按压,造成了不可逆损害。且在CPR按压过程中,实施者上半身需要上下抬起、下落,难以持续关注相关装置的反馈读数,造成现有相关装置的CPR按压深度调控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限位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对CPR的按压幅度进行有效的限定,能够防止患者在CPR按压中出现胸部骨折等异常情况,同时,该装置能有效降低CPR施救者的门槛,有利于确保抢救的成功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限位装置,包括横向支撑梁、导向块、旋转轴、旋转臂、竖向滑动梁、限位滑块和限位销轴;
[0007]所述横向支撑梁水平地设置;
[0008]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梁的中部,导向块的前部开设有T形滑槽一,T形滑槽一的尺寸与竖向滑动梁横截面的尺寸相适配;
[0009]一对旋转轴相对地分布在导向块的左右两侧,其后端垂直地与横向支撑梁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0010]一对旋转臂相对地分布在导向块的左右两侧,其中部靠下的部分在对应一对旋转轴的位置垂直地固定连接有一对轴套,一对轴套通过其中心的轴向通孔可转动地套装在一对旋转轴的外部;在一对旋转臂较长一段的端部相对应地固定连接有一对限位臂,且一对限位臂垂直于一对旋转臂地向前侧延伸;在一对旋转臂较短一段的端部相对应地固定连接有一对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向远离旋转臂长度的方向且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弧形突出;
[0011]所述竖向滑动梁竖向可滑动地装配于T形滑槽一中;竖向滑动梁前端的中部在对
应T形滑槽一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连接臂;竖向滑动梁左右两端面的上部相对地开设有多对定位孔一,多对定位孔一在竖向上依次间隔地分布,且左右一一对应地设置;
[0012]所述限位滑块位于导向块的上方,其前部开设有T形滑槽二,T形滑槽二的尺寸与T形滑槽一的尺寸相适配;限位滑块竖向可滑动地套装于竖向滑动梁的外部,限位滑块竖向可滑动地套装于竖向滑动梁的外部,限位滑块的左右两端面位于处于竖直状态时的一对旋转臂的内侧,并与竖直状态下的一对旋转臂间隙配合;限位滑块的左右两端面相对地开设有一对阶梯导向孔,一对阶梯导向孔与多对定位孔一相对应地设置,且每个阶梯导向孔均由位于内侧的定位孔二和同轴地位于定位孔二外侧的沉孔组成,所述沉孔的孔径大于定位孔二的孔径;
[0013]所述限位销轴由位于里侧的销杆和同轴地固定连接在销杆外端的销头组成;所述销杆的尺寸与定位孔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销头的尺寸大于销杆的尺寸,并与沉孔的尺寸相适配;一对限位销轴的里端相对应地插装于一对导向孔中,且在其未完全插入一对导向孔中且进入相对应的一对阶梯孔中时,其与一对旋转臂上的一对限位臂的上端相抵接配合。
[00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竖向滑动梁的横截面为T形,其前端的左右两侧相对称的具有一对竖向凹台,在一对竖向凹台之间具有向前侧凸出的竖向导轨,所述竖向导轨与T形滑槽一的开口端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在竖向导轨的前端面上。
[001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在竖向导轨前端面的底部。
[0016]进一步,为了保证相对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顺滑性,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轴向限位径向可转动地套装在对应的轴套的外部。
[0017]进一步,为了确保竖向滑动梁可以有效地作用于一对旋转臂,进而能够更高效地带动一对旋转臂的旋转动作,当一对旋转臂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并达到水平状态时,一对旋转臂较短一段的端部之间间隙配合,且一对弧形凸块的弧顶均转动到T形滑槽一的内部。
[0018]进一步,为了确保竖向滑动梁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能够平滑地带动一对旋转臂进行旋转动作,所述弧形凸块呈半圆形。
[0019]进一步,为了有效提高该装置的通用性,定位孔一的数量为八对,呈相邻两对定位孔一之间的距离均相同。
[002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接臂为立方体状。
[0021]进一步,为了确保限位销轴的里端能够顺利平滑地插入到定位孔一中,所述定位孔一的外端均设有倒角结构。
[0022]本专利技术中,使导向块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梁的中部,并使其前部开设有与竖向滑动梁相适配的T形滑动槽一,可以确保竖向滑动梁在运动过程中仅在竖向上产生位移,而不会在横向上的产生位移,从而能利用连接臂带动按压机构仅在竖向上产生位移,有利于确保按压幅度的精确控制;通过一对旋转轴的设置,可以为一对旋转臂提供旋转中心;使一对旋转臂通过连接其上部的一对轴套可转动地连接在一对旋转轴的外部,同时,使一对旋转臂的一端部设置有一对弧形凸块,使一对旋转臂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一对限位臂,可以在竖向滑动梁向下滑动过程中,利用其下端面同时作用一对弧形凸块的方式带动一对旋转臂向相背离的方向同步转动,并能在滑动的过程中使一对旋转臂达到竖直状态,这样,便可以利用一对限位臂对未完全插入的一对限位销轴进行限位,由此,便可以限定按压过程中的起始高度;使阶梯导向孔由位于外侧的沉孔和位于内侧的定位孔二组成,这样,便能在按压开
始后,确保限位销轴能够完全插入到阶梯导向孔中,从而能确保按压动作的正常进行;在竖向滑动梁的左右端面上对应一对阶梯导向孔地设置有一对定位孔一,可以在限位销轴完全插入后使限位滑块与竖向滑动梁连接成一体,从而可以利用横向支撑梁上的限位块对限位滑动进行下限位,这样,便可以限定按压机构的结束位置。通过多对定位孔一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病人合理地调整按压的起始位置,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通用性。该装置可以通过机械组件相配合的方式进行CPR按压幅度的直接限定,有效了调整并控制了CPR的按压深度,能够防止患者在CPR按压中出现胸部骨折等异常情况。同时,该装置降低了CPR的施救门槛,可以让未曾学习过CPR技能的目击者,也可以开展CPR救援工作,有利于确保抢救的成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限位装置,包括横向支撑梁(1),所述横向支撑梁(1)水平地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块(7)、旋转轴(12)、旋转臂(3)、竖向滑动梁(2)、限位滑块(4)和限位销轴(5);所述导向块(7)固定连接在横向支撑梁(1)的中部,导向块(7)的前部开设有T形滑槽一(16),T形滑槽一(16)的尺寸与竖向滑动梁(2)横截面的尺寸相适配;一对旋转轴(12)相对地分布在导向块(7)的左右两侧,其后端垂直地与横向支撑梁(1)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一对旋转臂(3)相对地分布在导向块(7)的左右两侧,其中部靠下的部分在对应一对旋转轴(12)的位置垂直地固定连接有一对轴套(13),一对轴套(13)通过其中心的轴向通孔可转动地套装在一对旋转轴(12)的外部;在一对旋转臂(3)较长一段的端部相对应地固定连接有一对限位臂(14),且一对限位臂(14)垂直于一对旋转臂(3)地向前侧延伸;在一对旋转臂(3)较短一段的端部相对应地固定连接有一对弧形凸块(15),所述弧形凸块(15)向远离旋转臂(3)长度的方向且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弧形突出;所述竖向滑动梁(2)竖向可滑动地装配于T形滑槽一(16)中;竖向滑动梁(2)前端的中部在对应T形滑槽一(16)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连接臂(6);竖向滑动梁(2)左右两端面的上部相对地开设有多对定位孔一(11),多对定位孔一(11)在竖向上依次间隔地分布,且左右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限位滑块(4)位于导向块(7)的上方,其前部开设有T形滑槽二(19),T形滑槽二(19)的尺寸与T形滑槽一(16)的尺寸相适配;限位滑块(4)竖向可滑动地套装于竖向滑动梁(2)的外部,限位滑块(4)的左右两端面位于处于竖直状态时的一对旋转臂(3)的内侧,并与竖直状态下的一对旋转臂(3)间隙配合;限位滑块(4)的左右两端面相对地开设有一对阶梯导向孔(10),一对阶梯导向孔(10)与多对定位孔一(11)相对应地设置,且每个阶梯导向孔(10)均由位于内侧的定位孔二(18)和同轴地位于定位孔二(18)外侧的沉孔(17)组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述傲李浩燕宪亮顾容兆李浩然花嵘苏成磊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