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93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包括双齿辊破碎机、第一转载机、第二转载机和支撑壳体,其中,双齿辊破碎机设置于双齿辊破碎站的中部;支撑壳体设置于第二转载机机尾和双齿辊破碎机之间;第一转载机和第二转载机分别设置于双齿辊破碎机的两侧,第一转载机设置于双齿辊破碎机的一侧,第二转载机设置于双齿辊破碎机的另一侧,第二转载机的机尾上端与双齿辊破碎机的下端通过支撑壳体固定连接。针对目前实际运输、破碎设备搭接使用时体积大,高度偏高,搭接配合差,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上述结构相结合,使得破碎站的集转载机、双齿辊破碎机于一体,兼有运输和破碎功能,使得破碎站的总体高度降低,结构紧凑,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机械破碎机
,尤其涉及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

技术介绍

[0002]破碎站包括固定式破碎站和移动式破碎站,固定破碎站又叫固定式破碎筛分站,可分为全固定式破碎筛分站和半固定式破碎筛分站两种。与移动式破碎站相比固定式破碎筛分站的区别在于缺少移动装置。
[0003]目前煤矿井下转载机、破碎机、皮带机是常用的运输破碎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多功能,同时,在煤矿井下进行煤矿开采时,由于巷道高度的限制,对设备尺寸要求较为严苛,经常会出现巷道高度不够,高度较高和较大的设备存在安装困难,搭接长度及位置不合理等问题,而且当煤流大的情况下还经常会遇到粉尘弥漫,污染环境的情况,给人员监测及维护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功能齐全,稳定性好,效率高,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行走方式简单便捷,能够在较低的巷道中进行作业,便于安装。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包括双齿辊破碎机、第一转载机、第二转载机和支撑壳体,
[0007]所述双齿辊破碎机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站的中部;
[0008]所述支撑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载机机尾和所述双齿辊破碎机之间;
[0009]所述第一转载机和所述第二转载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载机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载机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转载机的机尾上端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下端通过所述支撑壳体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罩,所述第一转载机机头出料口安装于所述防护罩的上端,所述防护罩的下端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相配合,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第一转载机机头出料口和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相接触部位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用于防止转载机煤流引起的煤粉、灰尘等杂物溅落到外部,同时防止大块煤块及矸石溅落,保障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的安全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双齿辊破碎机下端与第二转载机机尾上端通过两端支撑壳体相连接,且形成封闭空间,用于起到防尘、降噪的目的,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双齿辊破碎机、所述防护罩、所述第二转载机的机尾和所述支撑壳体集成为一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载机机尾和所述第二转载机机尾均固定设置有移动装置,
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载机落地段移动装置配合前移,实现双齿辊破碎站的整体前移。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载机头部的落煤位置及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下端均设置有缓冲装置,用于有效防止煤块、矸石对破碎机的冲击,及用于防止所述双齿辊上下落物料对所述第二转载机机尾的冲击。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载机为刮板转载机或皮带转载机。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载机的机头底端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之间通过销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载机的头部设置有自移机尾,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转载机的自移动。
[001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为采用履带或轮胎的移动装置、迈步自移装置或走形机构或中的任意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井下移动式破碎站,针对目前实际运输、破碎设备搭接使用时体积大,高度偏高,搭接配合差,稳定性差的问题,将双齿辊破碎机、第一转载机、第二转载机和支撑壳体相结合,使得破碎站的集转载机、双齿辊破碎机于一体,兼有运输和破碎功能,使得破碎站的总体高度降低,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小末采工作面无法开采的煤柱长度,节约资源;同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井下移动式破碎站可靠性高,实用性强,能够适应更多的工作场合。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第一转载机;101、第一转载机缓冲装置;102、第一转载机机头;103、第一转载机落地段;104、第一转载机移动装置;105、销;2、防护罩;3、双齿辊破碎机;301、双齿辊破碎机缓冲装置;4、支撑壳体;5、第二转载机;501、第二转载机上升段;502、第二转载机机尾;503、第二转载机移动装置;6、自移机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8]如附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该装置包括:双齿辊破碎机3、第一转载机1、第二转载机5和支撑壳体4,
[0029]双齿辊破碎机3设置于双齿辊破碎站的中部;
[0030]支撑壳体4设置于第二转载机机尾502和双齿辊破碎机3之间;
[0031]第一转载机1和第二转载机5分别设置于双齿辊破碎机3的两侧,第一转载机1设置于双齿辊破碎机3的一侧,第二转载机5设置于双齿辊破碎机3的另一侧,第二转载机5的机尾上端与双齿辊破碎机3的下端通过支撑壳体4固定连接。
[0032]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还包括防护罩2,第一转载机机头102出料口安装于防护罩2的上端,防护罩2的下端与双齿辊破碎机3相配合,且防护罩2与第一转载机机头102出料口和双齿辊破碎机3相接触部位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用于防止转载机煤流引起的煤粉、灰尘等杂物溅落到外部,同时防止大块煤块及矸石溅落,保障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的安全性。
[0033]具体地,双齿辊破碎机3下端与第二转载机机尾502上端通过两端支撑壳体4相连接,且形成封闭空间,用于起到防尘、降噪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破碎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34]具体地,双齿辊破碎机3、防护罩2、第二转载机5的机尾和支撑壳体4集成为一体。
[0035]如此设置,使得破碎站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总体高度降低,能够在较低的巷道内进行安装作业,从而提高了破碎站的实用性。
[0036]具体地,第一转载机1机尾和第二转载机机尾502均固定设置有移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载机移动装置104和第二转载机移动装置503,用于与第一转载机落地段103移动装置配合前移,实现双齿辊破碎站的整体前移。
[003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齿辊破碎机、第一转载机、第二转载机和支撑壳体,所述双齿辊破碎机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站的中部;所述支撑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载机机尾和所述双齿辊破碎机之间;所述第一转载机和所述第二转载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载机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载机设置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转载机的机尾上端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的下端通过所述支撑壳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第一转载机机头出料口安装于所述防护罩的上端,所述防护罩的下端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相配合,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第一转载机机头出料口和所述双齿辊破碎机相接触部位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用于防止转载机煤流引起的煤粉、灰尘等杂物溅落到外部,同时防止大块煤块及矸石溅落,保障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的安全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齿辊破碎机下端与第二转载机机尾上端通过两端支撑壳体相连接,且形成封闭空间,用于起到防尘、降噪的目的,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移动双齿辊破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建军谢地杨涛高丽霞杨志刚张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煤机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