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94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配件领域内的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包括法兰,法兰包括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包括隔离板、底板和圆形凸台并将容纳腔分隔成排气腔和积液腔,对应底板下方设置有阀体外壳,阀体外壳与油气分离器卡合构成组合控制阀腔,组合控制阀腔包括液位控制阀腔和翻车阀腔,液位控制阀腔和翻车阀腔内分别设置有液位控制阀芯和翻车阀芯,底板上对应液位控制阀芯设置有液位控制阀排气孔,隔离板上设置有积液腔排气孔,圆形凸台内对应翻车阀芯设置有翻车阀排气孔,排气腔至少与一个排气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油箱中油蒸汽油液分离,防止汽车行驶中燃油动态泄露进入碳罐,减少了油箱排放。减少了油箱排放。减少了油箱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影响环境臭氧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对于控制我国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至关重要。除了工业上的污染物排放之外,汽车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也是 VOC 排放的主要来源。
[0003]汽车的HC排放,不仅来源于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汽车燃油蒸发,还包括在加油过程中油汽蒸发产生的CH排放。随着发动机排放及 EVAP 控制技术的提升,尾气中的HC排放及燃油蒸发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通过加油时燃油蒸发产生的HC排放已经不能忽视。
[0004]为符合国六排放标准,汽车配备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系统,通气管路将加油时产生的油蒸气输送到炭罐中吸附,当发动机运行后又会将炭罐中的油气脱附到进气管参与燃烧。
[0005]具备ORVR的车辆,其燃油箱一般要同时使用加油截止阀和翻车阀,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用于汽车油箱上的新型组合阀,其专利申请号: 202010625710.9;申请日:2020

07

02;公布号:CN111609198A;公布日:2020

09

01;该组合阀将加油截止阀和翻车阀集成为一个总成产品,通过内置积液腔,防止燃油液体动态泄露进入碳罐,其不足之处在于:积液腔的容纳量仅由排气出口的高度决定,若为增加燃油液体的容纳量,提高排气出口的高度,则不利于油蒸汽顺利排出;若排气出口高度设置较低而当油箱内液面高度较高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上下颠簸或发生侧倾,燃油通过排气出口慢慢渗透到碳罐中,长期累积一段时间后,碳罐内会储存大量燃油,导致燃油浓度过高,当碳罐电磁阀开启,高浓度的燃油蒸汽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冒黑烟,甚至熄火。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使油箱中油蒸汽油液分离,防止汽车行驶中燃油动态泄露进入碳罐,减少了油箱排放。
[0007]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隔离板、底板和圆形凸台并将容纳腔分隔成排气腔和积液腔,对应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阀体外壳,所述阀体外壳与油气分离器卡合构成组合控制阀腔,所述组合控制阀腔包括液位控制阀腔和翻车阀腔,所述液位控制阀腔和翻车阀腔内分别设置有液位控制阀芯和翻车阀芯,所述底板上对应液位控制阀芯设置有液位控制阀排气孔,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积液腔排气孔,所述圆形凸台内对应翻车阀芯设置有翻车阀排气孔,所述排气腔至少与一个排气管路连通。
[0008]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后,当加油枪给油箱加油时,油箱内的液位不断升高,此时液位控制阀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底板脱离,翻车阀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圆形凸台脱离,油
箱内的油气先后经液位控制阀排气孔和积液腔排气孔进入法兰的排气腔,而翻车阀排气孔的孔径远小于控制阀排气孔,所以排气流量较小,与翻车阀排气孔的排气量相比可以忽略,通过与法兰连通的排气管路将其中一小部分油蒸气输送到加油管的循环管再循环;另一部分输送到炭罐中被吸附;当油箱内液位继续升高直至汽油经进入液位控制阀腔内,此时液位控制阀芯受到油液的浮力克服自身重力上升直至顶部与底板形成密封面,油箱内油气不能排出导致油箱内压力升高,加油枪跳枪而停止;当加油第一次跳枪后,液位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油箱内的油气可经翻车阀排气孔排出,此时可以对油箱补加油;车辆处于颠簸状态中甚至发生倾翻时,油箱内油气通过液位控制阀排气孔涌入积液腔中,气体先经过积液腔排气孔进入排气腔内按照一定的路径排出,液体则暂存在在积液腔中,从而阻止了液体进入炭罐中;积液腔在整车进入到平稳状态下,内部的液体通过液位控制阀排气孔回流进入到油箱内,确保后续排气的正常进行。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组合阀中液位控制阀和翻车阀可以同时与循环管及炭罐连接,加油时油箱内的油蒸气绝大部分通过液位控制阀排气孔和积液腔排气孔排到炭罐中被吸附,少部分油蒸气通过循环管输送到加油管口,实现蒸气再循环,从而减小炭罐的工作负担;法兰自带的通气管路省去了液位控制阀和翻车阀之间的额外管路连接,从而减少油箱开孔处HC的渗透;积液腔的容积固定不受积液腔排气孔影响,积液腔排气孔设于积液腔上方且与翻车阀排气孔错位设置,可有效防止燃油液体动态泄露进入碳罐。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板上围绕积液腔排气孔设置有弧形挡墙,所述弧形挡墙两侧设置有积液腔排气口,所述积液腔排气口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隔离板所在平面高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凸台包括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下凸台设置在隔离板和底板之间,所述上凸台上侧与法兰内壁抵接,所述上凸台外周设置有翻车阀排气口,所述上凸台的直径小于下凸台的直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板包括与底板平行设置的异形板,与底板垂直设置的第一挡墙、第二挡墙和第三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下侧均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挡墙上侧与法兰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挡墙上侧与异形板连接,所述第三挡墙下侧与异形板连接,所述第三挡墙上侧与法兰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挡墙、第二挡墙和第三挡墙朝内的一侧均与圆形凸台连接,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朝外的一侧均与法兰内壁抵接,所述第三挡墙朝外的一侧与法兰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下侧对应阀体外壳设置有至少一对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阀体外壳对应卡槽设置有卡扣。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法兰外侧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对应排气管路设置有与排气管路尺寸适配的管螺纹。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外壳外周对应液位控制阀腔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所述阀体外壳底部对应翻车阀腔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孔。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外壳内对应液位控制阀腔设置有阀体内壳,所述阀体内壳外壁与阀体外壳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阀体内壳下侧与阀体外壳连接,所述阀体内壳上侧与底板之间留有间隙。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外壳对应液位控制阀腔中心处设置有液位控制导向座,所述液位控制阀芯包括液位控制浮子和液位控制密封组件,所述液位控制浮子包括固定槽和限位台阶,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液位控制弹簧,所述液位控制弹簧下端套设在液位控制导向座上,所述液位控制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套和密封盖,所述密封套套设在限位台阶上,所述密封盖设置在限位台阶顶部,所述底板围绕密封套设置有若干导向柱,所述底板对应密封盖设置有密封槽,所述阀体内壳围绕液位控制浮子设置有若干导向筋,所述液位控制浮子对应导向筋设置有导向槽。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外壳对应翻车阀腔中心处设置有翻车导向座,所述翻车阀芯包括翻车浮子,所述翻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隔离板、底板和圆形凸台并将容纳腔分隔成排气腔和积液腔,对应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阀体外壳,所述阀体外壳与油气分离器卡合构成组合控制阀腔,所述组合控制阀腔包括液位控制阀腔和翻车阀腔,所述液位控制阀腔和翻车阀腔内分别设置有液位控制阀芯和翻车阀芯,所述底板上对应液位控制阀芯设置有液位控制阀排气孔,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积液腔排气孔,所述圆形凸台内对应翻车阀芯设置有翻车阀排气孔,所述排气腔至少与一个排气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上围绕积液腔排气孔设置有弧形挡墙,所述弧形挡墙两侧设置有积液腔排气口,所述积液腔排气口所在平面的高度高于隔离板所在平面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凸台包括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下凸台设置在隔离板和底板之间,所述上凸台上侧与法兰内壁抵接,所述上凸台外周设置有翻车阀排气口,所述上凸台的直径小于下凸台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包括与底板平行设置的异形板,与底板垂直设置的第一挡墙、第二挡墙和第三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下侧均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挡墙上侧与法兰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挡墙上侧与异形板连接,所述第三挡墙下侧与异形板连接,所述第三挡墙上侧与法兰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挡墙、第二挡墙和第三挡墙朝内的一侧均与圆形凸台连接,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朝外的一侧均与法兰内壁抵接,所述第三挡墙朝外的一侧与法兰内壁之间留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油箱组合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侧对应阀体外壳设置有至少一对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阀体外壳对应卡槽设置有卡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梅田新仿许祥龙焦磊崔荣王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