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90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及控制方法,装置设置若干同步器,使其实现全同步器换挡结构,减少汽车换挡过程中的卡顿,提升汽车换挡流畅性的同时,也能减小换挡噪音,优化客户使用体验感。然后装置还通过设置双中间轴,使得动力经由主中间轴分流,减少装置中每根传动轴所承受的载荷力,从而增加变速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变速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及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自动变速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商用车配置的变速器通常采用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虽然具有价格低、结构简单以制造、易维修等优点,但是手动变速器的配置导致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操作复杂,劳动强度较大,需要频繁的踩下离合器再换挡,长久以往影响行车安全。自动变速器则简化了驾驶员的操作,能够模拟优秀驾驶员的操作,降低燃油消耗,提高传动系使用寿命,因此,匹配自动变速器是商用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0003]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简称AMT),是以手动变速器为基础,通过匹配选换挡执行器、离合器执行器,通过变速器控制单元(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简称TCU)发出的控制命令,实现变速器自动选换挡功能,AMT变速器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等优势,适合在商用车领域推广。但是相关的ATM变速器存在换挡卡顿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变速器及控制方法,提升换挡的流畅度,增加装置使用寿命。
[0005]一种变速器及控制方法,包括:
[0006]变速器壳体;
[0007]主箱总成,位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所述主箱总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传动连接的多个第一变速齿轮组,全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被配置为具有彼此不同的传动比;
[0008]副箱总成,位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所述副箱总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传动连接的多个第二变速齿轮组,全部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被配置为具有彼此不同的传动比;及
[0009]同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同步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同步器;
[0010]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用于输入动力,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用于输出动力;
[0011]沿所述第一方向,除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外的所有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构成一个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不同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不同;同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之间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配置为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与该所述第一同步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
[0012]沿所述第一方向,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构成一个第二变速齿轮单元,不同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不同;同一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之间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配置
为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与该所述第二同步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14]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15]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位于同一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16]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四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位于同一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17]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五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五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18]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六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六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19]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七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七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20]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八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八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21]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九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九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转动以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
[0022]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十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十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转动以输入动力,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配置有5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配置有2组,且所述第一同步器配置有2个,所述第二同步器配置1个。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箱总成还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以及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用于输入动力;
[0025]所述第一传动轴以及所述第二传动轴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且二者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0026]所述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均通过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
[0027]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可转动连接;
[0028]所述副箱总成还包括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用于输出动力;
[0029]所述第五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五传动轴可转动连接。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还包括选换挡执行器和副箱控制阀,所述选换挡执行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相连接与分离;
[003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壳体;主箱总成,位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所述主箱总成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传动连接的多个第一变速齿轮组,全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被配置为具有彼此不同的传动比;副箱总成,位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所述副箱总成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传动连接的多个第二变速齿轮组,全部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被配置为具有彼此不同的传动比;及同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同步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用于输入动力,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用于输出动力;沿所述第一方向,除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外的所有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构成一个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不同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不同;同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之间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配置为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与该所述第一同步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构成一个第二变速齿轮单元,不同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不同;同一所述第二变速齿轮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之间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配置为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与该所述第二同步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位于同一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四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位于同一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同步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五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五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六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六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上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
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七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七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八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八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最上游的第一变速齿轮单元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单元中,位于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变速器相连后输入动力,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九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九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转动以输入动力,位于最上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和/或所述变速器具有第十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十工作模式下,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最下游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组转动以输入动力,最下游的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组与所述第二同步器相连后输出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雄宽惠帅平宫一鸣李凯鹏王巍巍肇润东丁光虎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