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85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站立助行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包括可移动底盘、抬升电缸、升降壳体、旋转柱、扶手架体、支撑柱、旋转电缸安装座及一个旋转电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抬升电缸、升降壳体、旋转柱、扶手架体、支撑柱、旋转电缸安装座及旋转电缸的配合设置,可实现仅由一个旋转电缸进行扶手架体翻转倾斜的驱动,可避免采用双电缸用于旋转驱动容易出现不同步并发生故障的问题,能够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且可以有效降低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成本,简化装配加工的步骤,增大生产效率。增大生产效率。增大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站立助行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动站立助行器,例如申请号为201911353940.8的多功能助行器,想实现扶手部分的升降和翻转功能,一般采用三个电缸协同的方式,此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双侧旋转电缸进行同步驱动,一旦出现程序错误或者连接故障,很容易导致双侧电缸不同步的问题,这样不但损坏电缸,还会对助行器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容易出现故障,最重要的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因此双电缸的方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双电缸用于旋转驱动的方案在硬件、软件以及采购成本中都造成巨大的浪费,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采用三个电缸协同动作的电动站立助行器容易出现故障且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包括可移动底盘、抬升电缸、升降壳体、旋转柱、扶手架体、支撑柱、旋转电缸安装座及一个旋转电缸;
[0006]所述抬升电缸的底端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底盘上、顶端与所述升降壳体连接,所述旋转柱的底端与所述升降壳体铰接、顶端与所述扶手架体铰接,所述支撑柱分别与所述扶手架体与升降壳体铰接,所述旋转电缸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升降壳体上,所述旋转电缸的底端与所述旋转电缸安装座铰接、顶端与所述旋转柱铰接。
[0007]所述可移动底盘上设有若干个万向轮及伺服轮。
[0008]所述万向轮均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盘的前侧,所述伺服轮均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盘的后侧。
[0009]所述升降壳体的前侧安装有用于罩住并保护所述抬升电缸的保护扣壳。
[0010]所述扶手架体呈U形、并分为扶手架体中部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扶手架体侧边部,所述扶手架体中部与所述旋转柱的顶端铰接,两个所述扶手架体侧边部分别向所述升降壳体的后侧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支撑柱铰接。
[0011]所述抬升电缸的底端通过抬升电缸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底盘上,所述抬升电缸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盘的前侧中部。
[0012]所述升降壳体上与所述抬升电缸安装座对应处开设有抬升电缸安装座通过口。
[0013]所述升降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可移动底盘上与各所述导向槽对应处分别设有导向螺钉,各所述导向螺钉分别穿过对应的一个所述导向槽。
[0014]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抬升电缸、升降壳体、旋转柱、扶手架体、支撑柱、旋转电缸安装座及旋转电缸的配合设置,可实现仅由一个旋转电缸进行扶手架体翻转倾斜的驱动,可避免采用双电缸用于旋转驱动容易出现不同步并发生故障的问题,能够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且可以有效降低电动站立助行器的成本,简化装配加工的步骤,增大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扶手架体的抬升动作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扶手架体的旋转动作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拆下保护扣壳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的A处放大图。
[0022]图中:1为可移动底盘、2为抬升电缸、3为升降壳体、301为抬升电缸安装座通过口、302为导向槽、4为旋转柱、5为扶手架体、501为扶手架体中部、502为扶手架体侧边部、6为支撑柱、7为旋转电缸安装座、8为旋转电缸、9为万向轮、10为伺服轮、11为保护扣壳、12为抬升电缸安装座、13为导向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4]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可移动底盘1、抬升电缸2、升降壳体3、旋转柱4、扶手架体5、支撑柱6、旋转电缸安装座7及一个旋转电缸8。
[0025]抬升电缸2的底端安装于可移动底盘1上、顶端与升降壳体3连接,旋转柱4的底端与升降壳体3的顶端铰接、顶端与扶手架体5铰接,支撑柱6分别与扶手架体5与升降壳体3铰接,旋转电缸安装座7安装于升降壳体3后侧面上,旋转电缸8的底端与旋转电缸安装座7铰接、顶端与旋转柱4铰接。旋转电缸安装座7的设置方式采用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抬升电缸2及旋转电缸8均为市购产品,并分别由电动站立助行器的电控模块控制动作,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
[0026]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可移动底盘1上设有两个万向轮9及两个伺服轮10,万向轮9均设置于可移动底盘1的前侧,伺服轮10均设置于可移动底盘1的后侧,便于可移动底盘1进行移动。本实施例中万向轮9为市购的万向轮产品;伺服轮10采用市购的伺服轮模组或轮毂伺服电机产品,并由电动站立助行器的电控模块控制动作。
[0027]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升降壳体3的前侧安装有用于罩住并保护抬升电缸2的保护扣壳11。保护扣壳11安装方式采用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保护扣壳11起到保护抬升电缸2的作用的同时,也可用于作为安装电动站立助行器的电控模块的基础。
[0028]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扶手架体5呈U形、并分为扶手架体中部501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扶手架体侧边部502,以便于使用者双手扶在两侧。扶手架体中部501与旋转柱4的顶端铰接,两个扶手架体侧边部502分别向升降壳体3的后侧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支撑柱6铰接。
[0029]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抬升电缸2的底端通过抬升电缸安装座12安装于可移动底盘1上,抬升电缸安装座12设置于可移动底盘1的前侧中部,抬升电缸安装座12的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升降壳体3上与抬升电缸安装座12对应处开设有抬升电缸安装座通过口301,升降壳体3可在抬升电缸安装座12外侧进行升降。通过抬升电缸安装座12及设有抬升电缸安装座通过口301的配合设置,可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并节约空间。
[0030]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升降壳体3上开设有两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槽302,可移动底盘1上与各导向槽302对应处分别设有导向螺钉13,各导向螺钉13分别穿过对应的一个导向槽302,可使抬升电缸2稳定带动升降壳体3进行升降。
[0031]工作原理:
[0032]在使用时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身高差异,可以通过控制抬升电缸2的伸缩,带动升降壳体3、旋转柱4、扶手架体5及旋转电缸8整体升降,进而实现扶手架体5不同高度位置的调节;通过控制旋转电缸8伸缩带动旋转柱4、扶手架体5以及支撑柱6进行旋转,达到使扶手架体5翻转倾斜的目的,可以方便适应患者使用;在患者通过绑带与电动站立助行器绑好固定之后,旋转电缸8通过伸长使扶手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底盘(1)、抬升电缸(2)、升降壳体(3)、旋转柱(4)、扶手架体(5)、支撑柱(6)、旋转电缸安装座(7)及一个旋转电缸(8);所述抬升电缸(2)的底端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底盘(1)上、顶端与所述升降壳体(3)连接,所述旋转柱(4)的底端与所述升降壳体(3)铰接、顶端与所述扶手架体(5)铰接,所述支撑柱(6)分别与所述扶手架体(5)与升降壳体(3)铰接,所述旋转电缸安装座(7)安装于所述升降壳体(3)上,所述旋转电缸(8)的底端与所述旋转电缸安装座(7)铰接、顶端与所述旋转柱(4)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底盘(1)上设有若干个万向轮(9)及伺服轮(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9)均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盘(1)的前侧,所述伺服轮(10)均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盘(1)的后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缸抬升的电动站立助行器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壳体(3)的前侧安装有用于罩住并保护所述抬升电缸(2)的保护扣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仁人陈禹希张成王策艾宏远李学威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