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修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52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一显示区及围绕显示区且具有四个转角区域的一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一像素阵列、一第一驱动电路、一第二驱动电路、多条信号线、多条第一修补线以及多条第二修补线。像素阵列位于显示区内。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第二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内。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中且设置于至少一转角区域内,并位于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之间。第一与第二修补线分别位于转角区域的信号线的两端处,其中第一及第二修补线与信号线电性绝缘,且每一第一及第二修补线分别与信号线有一重叠区域。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亦公开一种显示面板的修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修补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修补线 的显示装置及其修补方法。
技术介绍
就显示器而言,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 TFT-LCD)己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一般而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主要是由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一对向基板以及一夹于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构成,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可 分为显示区(display region)与非显示区(non-display region),其中在显示 区上配置有以阵列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而每一像素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 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此外,在显示区内配置有多 条扫瞄线(scanline)与数据线(dateline),其中每一个像素单元的薄膜晶体 管由对应的扫瞄线与数据线所控制。在非显示区内配置有信号线、源极驱动电 路以及栅极驱动电路,其中信号线设置于非显示区的转角区域且位于源极驱动 电路与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用以传递信号于源极驱动电路及栅极驱动电路之 间。由于信号线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外围,即位于非显示区内,因此常 因设备或人员不当取放和错误的动作,而导致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缺角或破 片,进而导致位于非显示区的转角区域的信号线有断线瑕疵,因无法维修而必 须报废丢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修补线,可保留修补的可能性,以有效 降低显示面板因信号线断裂瑕疵而报废的数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修补方法,其通过修补线与信号线及软电路板 的接脚电性连接而修补信号线处的断线瑕疵。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一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一非显示 区,且位于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St具有四个转角区域。显示面板包括一像素阵 列、 一第一驱动电路、 一第二驱动电路、多条信号线、多条第一修补线以及多 条第二修补线。像素阵列位于显示区内。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 示区内。第二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内。信号线位于非显示 区中。信号线设置于至少一转角区域内,且位于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 之间。第一修补线以及第二修补线分别位于转角区域的信号线的两端处,其中 第一及第二修补线与信号线电性绝缘,且每一第一及第二修补线分别与信号线 有一重叠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多个透明导电图案,覆盖 且电性连接第一修补线以及第二修补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导电图案的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驱动电路为一源极驱动电路,第二驱 动电路为栅极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提 出一种显示面板的修补方法。首先,提供一显示面板,其如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在转角区域的信号线处有断线瑕疵。接着,在重叠区域处进行一熔接步骤,以使每一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一以及第二修补线电性连接。进行一断线程序,以切断在断线瑕疵处的信号线。提供一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具有多个接脚。之后,分别将软性电路板的两端的接脚对应设置在第一修补线以及第二修补线上,以使软性电路板的一端的每一接脚与其中一条第一修补线电性连接,并且使软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的每一接脚与其中一条第二修补线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修补方法更包括在软性电路板 的接脚与第一修补线及第二修补线之间放置一异方向性导电胶。进行一接合步骤,以使软性电路板的一端的每一接脚与其中一条第一修补线通过异方向性导 电胶而电性连接,并且使软性电路板的另一端的每一接脚与其中一条第二修补 线通过异方向性导电胶而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一修补线以及第二修补线上更包括多个透明导电图案,且透明导电图案与接脚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导电图案的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熔接步骤包括一激光熔接。 在沐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切断程序包括一激光切断。 本专利技术更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一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一非显示区,且显示区周围的非显示区具有四个转角区域。显示面板包括一像素阵列、至少一第一驱动电路、至少一第二驱动电路、多条信号线以及四组转角修补线。 像素阵列位于显示区内。第一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内。第二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内。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中。信号线经 过四个转角区域内。每一组转角修补线包括多条第一修补线以及多条第二修补 线,分别位于对应的转角区域的信号线的两端处,其中第一及第二修补线与信 号线电性绝缘,且每一第一及第二修补线分别与信号线有一重叠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多个透明导电图案,覆盖 且电性连接第一修补线以及第二修补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导电图案的材质包括铟锡氧化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驱动电路为一源极驱动电路,第二驱 动电路为栅极驱动电路。基于上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具有修补线,因此当显示面板因设备或 人为疏失而导致位于非显示区的转角区域的信号线有断线瑕疵时,可先通过修 补线与信号线电性连接,接着切断在断线瑕疵处的信号线,而后再将修补线与软性电路板的接脚电性连接,而完成修补有断线瑕疵的信号线。因此,相较于 公知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设计可保留修补的可能性,以有效降低显 示面板因信号线处断裂瑕疵而报废的数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区域"P1"的放大示意图; 图1C为沿图1B的线I-I'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修补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于信号线处有断线瑕疵的显示面板的示 意图4B为图4A的区域"P1"的放大示意图; 图4C为图4A的显示面板经过修补后的示意图; 图4D为图4C的区域"P2"的放大示意图; 图4E为沿图4C的线II-n,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基板20:薄膜晶体管30:像素电极100、 100':显示面板画a:显示区100b:非显示区110:像素阵列110a:像素单元120、 120a、 120b:第一驱动电路122:封装结构122a:驱动芯片122b:软性承载器130、 130a、 130b:第二驱动电路140:信号线150:第一修补线跳第二修补线170:透明导电图案200:软性电路板210:接脚212:可挠性薄膜220:异方向性导电胶C1 C4:转角区域CR:转角修补线D:漏极s:源极G:栅极重叠区域S301 S305:步骤Pl、 P2: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B为图IA的区 域"P1"的放大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ioo具有一显示区100a以及围绕显示区100a的一非显示区100b,且位 于显示区100a周围的非显示区100b具有四个转角区域Cl、 C2、 C3、 C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显示区以及围绕该显示区的一非显示区,且位于该显示区周围的该非显示区具有四个转角区域,该显示面板包括: 一像素阵列,位于该显示区内; 一第一驱动电路,位于该显示区一侧的该非显示区内; 一第二驱动电路,位于该显示区的另一侧的该非显示区内; 多条信号线,位于该非显示区中,所述信号线设置于至少一所述转角区域内,且位于该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之间;以及 多条第一修补线以及多条第二修补线,分别位于该转角区域的所述信号线的两端处,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修补线与所述信号线电性绝缘,且每一第一及第二修补线分别与所述信号线有一重叠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峰蔡承谕李昱志林世哲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