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520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复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互垂直排列的数据线和扫描线,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端子部,其中,还包括与数据线垂直排列的第一修复线,与数据线平行排列的第二修复线。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可缩短修复线的走线长度,并且降低修复线的电阻和电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降低修复线的电阻 和电容的。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Thin Film Transisitor Liquid Cyrstal Display, TFT-LCD)是以其轻薄、节能、环保等特点逐渐成为当前各类显示器件发展的主流oTFT-LCD阵列基板一侧密布着许多数据线,每一条数据线的断线都会使得 TFT-LCD面板出现线缺陷,从而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到目前为止提出了许多修 复线的设计方法,用以进行数据线在断线后的修复。图1给出了现有技术中的 第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线修复方法。如图1所示,在TFT-LCD阵列基板1上 有一封接胶区域2,位于封接胶区域2内部是充满液晶的区域和若干条平行排列 的数据线DL, TFT-LCD阵列基板上用第二金属层^故的数据线在最上面的一端和 最下面的一端分别if争过^f奮复线Rl和R2。上侧的Rl和R2分别通过左右两个端 子模块上的端子与印刷电路板3 (PCB)上的布线相连,PCB3上的修复线布线 通过最右侧那个端子才莫块上的端子使PCB3上的修复线布线和屏右侧的修复线 相连。屏右侧的修复线在屏的右下侧与封接胶内的修复线R1和R2相连。这样 就实现了数据线上下端修复线R1和R2的连接。在液晶区域,每一条数据线都 与修复线R1和R2存在一个交叉区域。在需要进行数据线的修复时,就用激光 束把数据线和修复线交叉区域打通。如图1所示,某一条数据线发生断线现象,打叉的那点Al表示断点。那么 这条数据线用Rl进行修复的操作如下对发生断线的这条数据线DL上下两端 如修复线R1交叉的区域B1、 B2分别用激光束进行打点处理。此外,在修复线R1和数据线输入端子模块引线交叉区域B 3再用激光束进行一次打点处理。这样, 修复线Rl在驱动电路的作用下就实现了断点上下两部分数据线DL同时导通, 最后达到了修复效果。这样,在驱动电路的作用下就实现了断点上下两部分数 据线同时导通,达到了修复效果。如上所述,在TFT-LCD阵列基板外围设置修复线是修复数据线断线的主要 方法。这种修复线结构主要决定于断点以下那部分数据线的修复效果,从最右 側修复线的输入端子开始到数据线断点为止,这条通路的电阻和电容大小直接 影响到修复的能力。修复线的走线长度和宽度决定了修复线的电阻大小。而进 入液晶段的修复线上的液晶电容以及数据线和修复线交叉处的平行板耦合电容 基本决定了修复线的电容大小。如果修复线的电阻或者电容过大,数据线的修 复就4艮难成功。如图1所示,对于现有的修复方法,数据线的走线长度基本是整条数据线 长度的两倍左右。为了降低修复线的电阻,比前常用的办法是增加修复线的宽 度。增加修复线的宽度一方面加大了修复线的占有面积,更加严重的是在液晶 段增加修复线的宽度会使修复线上的液晶电容变大。从而增加修复线的阻抗, 导致修复线上驱动信号的延迟增大,驱动信号不能正常驱动显示区域内相关显 示单元。所有的数据线都和修复线交叉,分辨率越高,数据线和修复线之间的 耦合电容越大。第二种修复方法是在数据线和修复线交叉的区域,加大数据线和修复线这 两层金属的重叠面积,主要是为了方便激光束进行打点修复。因为为了在修复 时候能够充分地用激光束进行打点,数据线和修复线交叉处的交叉面积要足够 大。这就使得修复线上与数据线的耦合电容会很大,从而增加修复线的阻抗, 导致修复线上驱动信号的延迟增大,驱动信号不能正常驱动显示区域内相关显 示单元。这样,这部分显示单元就不能正常显示。采用传统的断线修复方法,能够修复的断线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在屏 的周边设计的修复线所经路径很长,为了降低修复线之间的偶合电容,修复线和修复线之间的距离都很大。这样,在屏的周边如果设计过多的修复线就会非 常占地方,使得屏周边原本可以用来设计公共电极线等图形的区域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以缩短修复线的走线长度,降低修复线的电 阻和电容的数据线修复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互垂直排列的 数据线和扫描线,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端子部,其中,还包括与数据线垂直 排列的第 一修复线,与数据线平行排列的第二修复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修复方法,该液晶显示 装置括相互垂直排列的数据线和扫描线,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端子部,与数 据线垂直排列的第一修复线,与数据线平行排列的第二修复线,其中,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认发生断线的位置,选择离开数据线断线最近的第二修复线进行 修复操作;接着,对发生断线的这条数据线的最上方处的数据线与第 一修复线交叉处以及第一修复线与第二修复线交叉处进行连接;然后,找到断线的断点,并找出位于断点所在像素的下一行的第一修复线; 最后,在该第一修复线和数据线交叉处以及该第一修复线和第二修复线交叉处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法,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修复方法大大减小了修复线的走线长度。避免了传统修复线中 周边长长一条的修复线走线。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修复线设计方法中,每个数据线 端子部的两头都有修复线。每个端子部对应的区域可以根据需要修复1根或者1 根以上的数据线断线。整个显示区能够修复的数据线断线的根数就更多了。这 样,相比于传统的断线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修复线设计方法能够更有效地 提供产品的合格率。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修复线设计方法,修复线的长度不是很 长,如果把第一修复线和第二修复线的阻抗设计得足够小,就可以考虑不用驱6动电路板驱动修复线。这样不仅使修复线的设计方法得以简化,还可以节省下 在信号处理基板上设计放大驱动带来的成本开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首先,介绍一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 这种修复结构设计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一侧,具体构造如下所示 一玻 璃基板ll; 一形成于玻璃基板ll之上的第一金属层,以及用这第一金属层形成 的扫描线、第一修复线Rll等图案; 一形成于第一金属层连接条之上的绝缘膜 层; 一形成于绝缘膜层之上的第二金属层,以及用这第二金属层形成的与扫描 线垂直排列的数据线DL,、第二修复线R12等图案; 一形成于第二金属层之上的 钝化层; 一形成于钝化层之上的过孔; 一形成于过孔上的导电薄膜,以及用这 层导电薄膜形成的像素电极等图案。其中,数据线DL,和第二修复线RU与驱 动电路板13连接,第二修复线R12平行于数据线DL,设置,并且纵跨整个显示 区和分布于数据线端子部C之间。第一修复线Rll与数据线DL,垂直排列,并且横跨整个显示区和分布于每一行像素中。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每一行象素中设有一条横贯整 个显示区的第一修复线Rl 1 ,在每一个数据线端子模块之间设有第二修复线Rl2。 在图3中,如果在打"x"的区域All发生了数据线的断线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 提供的修复方法可以对这根数据线进行如下的修复操作首先,确认发生断线的那根数据线所在位置,判断这根断线离两边的哪根 第二修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互垂直排列的数据线和扫描线,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线端子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数据线垂直排列的第一修复线,与数据线平行排列的第二修复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群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