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78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前端面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转动轴,以及套设在转动轴上的电子内后视镜,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驱使转动轴形成转动的角度调节机构,电子内后视镜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一侧设置由疲劳监控摄像头,下方设置由疲劳提醒器,电子内后视镜内部设置有光传感收集模块、图像收集模块、电子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节电子内后视镜水平方向上的呈现角度,并根据光线的感应进行后视镜的高光补偿和高光抑制,便于驾驶人员清晰观察,行车更加安全,且进行多种功能的集成管理,实用性更高。实用性更高。实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安全
,具体为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的传统后视镜通常采用球面反光镜制成,大型客车由于车身长度,宽度,高度的不同,驾驶员的视野盲区较大,且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常会受到天气影响,例如在雨天环境和夜晚光线较暗时,驾驶员不容易识别人或者障碍物,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电子内后视镜技术的发展,很好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车侧的摄像头来采集图像并反馈至内部的电子内后视镜上供驾驶员观察,但现有的电子内后视镜所面向驾驶人员的水平方向的角度无法调节,且在白天强光的照射下,电子内后视镜无法自行进行高光补偿,容易导致驾驶人员无法清晰的观察到电子内后视镜,且现有电子内后视镜仅仅只有反馈画面的功能,其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可调节电子内后视镜水平方向上的呈现角度,并根据光线的感应进行后视镜的高光补偿和高光抑制,且进行多种功能的集成管理,实用性更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前端面的顶端的第一支撑部,设置在安装板前端面的底端的第二支撑部,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转动轴,以及套设在转动轴上的电子内后视镜,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驱使转动轴形成转动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电子内后视镜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所述电子内后视镜内部设置有接收传感器信号的光传感收集模块,以及与光传感收集模块电性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
[0005]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从动齿轮、驱动齿轮、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支撑部内部,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第二支撑部内部的转动轴上,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从动齿轮后侧,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转动轴后方的第二支撑部上,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内后视镜后端面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电子内后视镜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装配。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光传感器一侧设置有疲劳监控摄像头,所述电子内后视镜内部设置有接收疲劳监控摄像头信息的图像收集模块,所述图像收集模块与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内后视镜前端面的底端设置有疲劳提醒器,所述疲劳提醒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两侧设置有使安装板与车辆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通过安装板、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转动轴、角度调节机构、电子内后视镜、光传感器、光传感收集模块、电子控制单元的配合设置,角度调节机构驱使转动轴往复转动,使电子内后视镜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左右转动,以调节电子内后视镜的在水平方向上面向驾驶人员的角度,使其背光角度不同,防止因白天强光照射,致使驾驶人员看不清电子内后视镜的画面,且通过光传感收集模块收集光传感器的信号,并传递至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运算分析,在白天强光照射时,对电子内后视镜的画面进行高光补偿,在夜晚,对画面进行强光抑制,便于驾驶人员可以清晰的观看电子内后视镜,使行车更加安全。
[0012]本技术通过疲劳监控摄像头、图像收集模块、疲劳提醒器的配合设置,在检测到驾驶人员的出现疲劳现象时,提醒驾驶人员谨慎行车并进行休息,防止危险的发生,使电子内后视镜具有调节背光角度功能、自行调节画面亮度功能、疲劳检测功能,多种功能集成管理,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3]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电子内后视镜剖视图。
[0017]其中:1、安装板;2、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4、转动轴;5、电子内后视镜;501、连接部;6、光传感器;601、光传感收集模块;7、电子控制单元;801、从动齿轮;802、驱动齿轮;803、驱动电机;9、疲劳监控摄像头;901、图像收集模块;10、疲劳提醒器;11、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参照图1

3所示,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包括安装板1,设置在安装板1前端面的顶端的第一支撑部2,设置在安装板1前端面的底端的第二支撑部3,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与第二支撑部3之间的转动轴4,以及套设在转动轴4上的电子内后视镜5,电子内后视镜5显示车侧摄像的监控画面,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上下对称布置,第二支撑部3位于第一支撑部2的下方,第二支撑部3上设置有驱使转动轴4形成转动的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从动齿轮801、驱动齿轮802、驱动电机803,转动轴4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支撑部3内部,从动齿轮801套设在第二支撑部3内部的转动轴4上,驱动齿轮802设置在从动齿轮801后侧,驱动齿轮802与从动齿轮801相啮合,驱动电机803设置在转动轴4后方的第二支撑部3上,驱动电机803的驱动端与驱动齿轮802传动连接,驱动电机803驱使驱动齿轮802形成转动,由于驱动齿轮802与从动齿轮801相啮合,继而驱使从动齿轮801、转动轴4形成转动,继而使电子内后视镜5形成左右的转动,以调节电子内后视镜的在水平方向上面向驾驶人员的角度,使其背光角度不同,防止因白天强光照射,致使驾驶人员看不清电子内后视镜的画面,驱动电机803与车辆的控制器电性连接,并中控台上设置有按钮以调节其左右转动的幅
度。
[0020]优选的,电子内后视镜5后端面设置有连接部501,连接部501远离电子内后视镜5的一端与转动轴4固定装配。
[0021]电子内后视镜5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6,电子内后视镜5内部设置有接收传感器信号的光传感收集模块601,以及与光传感收集模块601电性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7,光传感器6进行光线的识别,并由光传感收集模块601进行信号收集,并传递至电子控制单元7进行分析运算,在白天强光照射时,对电子内后视镜的画面进行高光补偿,在夜晚,对画面进行强光抑制,防止对驾驶人员形成眩晕,可自行进行调节,便于驾驶人员清晰的观看电子内后视镜,使行车更加安全。
[0022]光传感器6一侧设置有疲劳监控摄像头9,电子内后视镜5内部设置有接收疲劳监控摄像头9信息的图像收集模块901,图像收集模块901与电子控制单元7电性连接,疲劳监控摄像头9实时将画面传递至图像收集模块901,并由电子控制单元7对图像收集模块901的图像进行运算分析嘴巴的开合程度,是否存在哈欠行为,根据眼部的开合度,是否存在闭眼行为,进行分析是否疲劳驾驶,电子内后视镜5前端面的底端设置有疲劳提醒器10,疲劳提醒器10与电子控制单元7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设置在安装板(1)前端面的顶端的第一支撑部(2),设置在安装板(1)前端面的底端的第二支撑部(3),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与第二支撑部(3)之间的转动轴(4),以及套设在转动轴(4)上的电子内后视镜(5),所述第二支撑部(3)上设置有驱使转动轴(4)形成转动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电子内后视镜(5)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光传感器(6),所述电子内后视镜(5)内部设置有接收传感器信号的光传感收集模块(601),以及与光传感收集模块(601)电性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客车多功能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从动齿轮(801)、驱动齿轮(802)、驱动电机(803),所述转动轴(4)的底端延伸至第二支撑部(3)内部,所述从动齿轮(801)套设在第二支撑部(3)内部的转动轴(4)上,所述驱动齿轮(802)设置在从动齿轮(801)后侧,所述驱动齿轮(802)与从动齿轮(801)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炜陆晓嬿季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斯伯银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