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925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外部对称设有连接块,所述支撑块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供缓冲杆活动的导向槽,所述缓冲块的外部开设有供移动板活动的导向槽。通过设置防护罩、伸缩柱、伸缩杆、复位弹簧、连接杆、推动杆、移动板、缓冲杆和缓冲弹簧,能够十分方便地对壳体进行防护。对壳体进行防护。对壳体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


[0001]本技术属于变速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有些汽车还有动力输出机构,传动机构大多用普通齿轮传动,也有的用行星齿轮传动,普通齿轮传动变速机构一般用滑移齿轮和同步器等,变速器壳体,用于安装变速器传动机构及其附件的壳体结构,采用铸铝制造,采用整体式壳体,与上盖成一体,在对变速器进行安装时,需要使用到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
[0003]对比公开号CN211737955U的中国专利,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噪的低重量、低成本、高强度的变速器壳体,包括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主轴承座和副轴承座,所述主轴孔的外表面和副轴孔的内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壳体主体外表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吊装件,所述吊装件的一侧设有通气孔,所述主轴承座的右下方设有一个注油孔,所述副轴承座的右上方设有两个放油孔。该可降噪的低重量、低成本、高强度的变速器壳体结构合理,实用性强,采用铝合金压铸制成,大大降低了壳体的厚度,从而节约材料成本,也降低了整体重量,通过设置若干加强筋,利用水波纹遇到障碍物的传播原理,降低噪音,而且大大提高了壳体强度。上述方案能够十分方便地降低变速器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但其无法对变速器壳体进行防护,当变速器壳体受到撞击时,如若不对变速器壳体进行防护,可能会导致变速器壳体受损,从而影响变速器的安装,还可能会导致变速器损坏,从而影响变速器的正常使用。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柱,两个所述伸缩柱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伸缩柱的外部对称设有连接块,所述支撑块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固定块与连接块的前端表面均铰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外部均对称设有缓冲块,多个所述缓冲块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外部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的外侧壁和缓冲块的内侧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内部
开设有供缓冲杆活动的导向槽,所述缓冲块的外部开设有供移动板活动的导向槽。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和下壳的下表面均对称设有减震器,多个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均与防护罩的外部进行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的外部喷涂有碳化硅耐磨涂料。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由尼龙材料组成。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调节槽,两个所述调节槽的内部均设有调节板,两个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外部均套设有连接弹簧,两个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槽的内侧壁和调节板的外侧壁进行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均延伸至上壳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L形板。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壳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卡接L形板的卡接槽,两个所述L形板与下壳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下所述的所有优点:
[0014]1、通过设置防护罩、伸缩柱、伸缩杆、复位弹簧、连接杆、推动杆、移动板、缓冲杆和缓冲弹簧,当变速器壳体受到撞击时,防护罩会对壳体进行防护,此时防护罩对伸缩柱进行挤压,伸缩杆同步受到挤压,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由于连接杆与固定块和连接块之间是铰接的,所以当伸缩杆受到挤压时,两个连接杆同步向外伸出,对推动杆进行挤压,此时推动杆带动移动板同步进行移动,移动板在缓冲杆上同步进行移动,对缓冲弹簧进行挤压,此时能够通过缓冲弹簧和复位弹簧对撞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对壳体进行保护。
[0015]2、通过设置调节板、安装杆、连接弹簧和L形板,当需要对上壳和下壳进行固定安装时,只需拉动调节板,此时调节板带动安装杆同步进行移动,安装杆带动L形板同步进行移动,在调节板移动的同时,会对连接弹簧进行挤压,再将下壳和上壳进行贴合,此时松开调节板,连接弹簧复位,带动L形板插接至下壳内部,再通过螺栓将L形板与下壳进行固定连接,此时即可完成上壳和下壳之间的固定安装。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7]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
[0018]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调节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上壳;2、下壳;3、缓冲块;4、缓冲杆;5、缓冲弹簧;6、移动板;7、推动杆;8、防护罩;9、减震器;10、调节板;11、安装杆;12、连接弹簧;13、L形板;14、安装块;15、支撑块;16、伸缩柱;17、连接块;18、固定块;19、伸缩杆;20、复位弹簧;21、连接杆。
[0025]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请参阅图1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包括上壳1和下壳2,上壳1和下壳2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4,两个安装块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两个支撑块15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柱16,两个伸缩柱1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8,伸缩柱16的外部对称设有连接块17,支撑块15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伸缩杆19的另一端与连接块17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伸缩杆19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20,固定块18与连接块17的前端表面均铰接有连接杆21,两个连接杆21的另一端铰接有推动杆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变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4),两个所述安装块(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5),两个所述支撑块(15)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柱(16),两个所述伸缩柱(1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8),所述伸缩柱(16)的外部对称设有连接块(17),所述支撑块(15)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所述伸缩杆(19)的另一端与连接块(17)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19)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20),所述固定块(18)与连接块(17)的前端表面均铰接有连接杆(21),两个所述连接杆(21)的另一端铰接有推动杆(7),所述推动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上壳(1)和下壳(2)的外部均对称设有缓冲块(3),多个所述缓冲块(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4),所述缓冲杆(4)的外部套设有缓冲弹簧(5),所述缓冲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6)的外侧壁和缓冲块(3)的内侧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6)的内部开设有供缓冲杆(4)活动的导向槽,所述缓冲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明辰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