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52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包括:中冷器本体和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且所述导流罩内具有空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连通于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板,用以均流混合气体,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一端,用于排出冷凝水或多余的混合气体,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罩,且所述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冷器本体流体连接,用以供混合气体在所述导流罩与所述中冷器本体间流动,如此,能够降低混合气体流经中冷器产生的压力波动,减少冷凝水腐蚀、功率突然降低时,发动机受到的损伤,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发动机中冷器
,尤指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清洁发展战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废气排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用户在追求发动机动力的同时也越来越看重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其中,燃气发动机上安装增压系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而中冷器是燃气发动机增压系统的配套件,多用于降低混合气的温度,经过中冷器降温的混合气才能够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中冷器的设置能够减小发动机的热负荷,防止发动机因混合气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害。
[0003]而混合气在流经中冷器时,往往会引起混合气紊乱,导致混合气压力产生波动,不利于发动机燃料稳定的燃烧,引起发动机功率产生波动,转速不稳,影响燃气发动机的排放。
[0004]同时,在需要突然降低燃气发动机功率的情况时,中冷器中的混合气还会原封不动的输送到燃气发动机内参与燃烧,容易导致燃气发动机出现机械故障,且混合气流经中冷器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到燃气发动机中,也不利于燃气发动机正常工作。
[0005]因此,如何减少混合气流经中冷器产生的压力波动和流体紊乱,降低中冷器对燃气发动机的负面影响,提高燃气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其中,导流罩能够改善混合气体的流量分布,减少混合气体流经中冷器本体产生的压力波动,降低气体紊乱程度,排出冷凝水,减少燃气发动机燃烧室的腐蚀,提高中冷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0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包括:中冷器本体和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且所述导流罩内具有空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连通于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板,用以均流混合气体;
[0009]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一端,用于排出冷凝水或多余的混合气体;
[0010]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罩,且所述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冷器本体流体连接,用以供混合气体在所述导流罩与所述中冷器本体间流动。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本体具有进气侧和出气侧,且所述导流罩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
[0012]所述第一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冷器本体的所述进气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导流罩的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罩的顶端,并与外界增压器旁通阀连接,用于排出多余的混合气;
[0013]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冷器本体的所述出气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罩的底端,便于冷凝水排出。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罩还包括冷凝水盖,所述冷凝水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三开口上。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从所述第一导流罩的所述第一开口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一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
[0016]所述导流板从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一开口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数量设置为三个,用以将所述导流罩的所述空腔分为四个独立的气流通道。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由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组成,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间、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三分段间为圆弧过渡。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的第一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且所述导流罩的所述空腔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扩张设置。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感器,至少一个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用以检测混合气体的流速或温度。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气流进入方向与所述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的气流流出方向垂直。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与所述中冷器本体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0023]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中冷器本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导流罩,混合气体在导流罩内流动时受到导流板的作用,能够降低气体紊乱和压强波动,且导流罩开设有第三开口,冷凝水或者多余的混合气体能够从第三开口排出,减少冷凝水或多余混合气体对发动机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5]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两个导流罩对称设置在中冷器本体两侧,混合气体气体受到导流板的导流作用,能够减少混合气体的压力波动和气体紊乱,提高中冷器的换热效率,第一导流罩的第三开口能够与外界增压器旁通阀连接,当燃气发动机需要紧急降低功率时,中冷器本体的混合气体能够通过从外界增压器旁通阀排出,防止过量混合气继续进入到燃气发动机参与燃烧,降低燃气发动机出现故障的风险,混合气体流经中冷器受到中冷器的冷却作用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能够通过第二导流罩的第三开口排出,防止冷凝水堆积,降低冷凝水进入到燃气发动机燃烧室导致零件产生锈蚀的风险,避免燃气发动机发生爆震,延长燃气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保证燃气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6]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中冷器本体在进气侧和出气侧个均能设置一个导流罩,两个导流罩同形结构设计,能够减少零件种类和模具投入,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导流罩的空腔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起到类似加强筋的作用,能够提高导流罩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0027]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方案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的导流罩的结构图;
[002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的导流罩的侧视图;
[003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的中冷器本体结构图;
[003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0032]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00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导流罩100,中冷器本体200,进气侧210,出气侧220;
[0035]第一开口110,第二开口120,第三开口130,导流板140,第一导流罩150,第二导流罩16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冷器本体和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且所述导流罩内具有空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连通于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板,用以均流混合气体;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一端,用于排出冷凝水或多余的混合气体;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导流罩,且所述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冷器本体流体连接,用以供混合气体在所述导流罩与所述中冷器本体间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本体具有进气侧和出气侧,且所述导流罩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冷器本体的所述进气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导流罩的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罩的顶端,并与外界增压器旁通阀连接,用于排出多余的混合气;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冷器本体的所述出气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罩的底端,便于冷凝水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导流罩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罩还包括冷凝水盖,所述冷凝水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二导流罩的所述第三开口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徐明彭小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