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31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方连通有进料仓,所述机体内部设有一对支撑轴台,一对所述支撑轴台上转动连接有球磨机,所述进料仓与球磨机之间连通有连通弯管,所述球磨机远离连通弯管的一端连通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远离球磨机的一端连通有加热箱,所述输料管内设有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电动阀门控制金属混料进入连通弯管,便于定量控制物料进入球磨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球磨机转动使得将各金属混料磨成粉末,通过在球磨机远离连通弯管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筛,便于将目标颗粒的金属粉末通过输料管进入加热箱加热。加热。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核燃料包壳表面涂层制备
,尤其涉及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事故容错燃料是日本福岛事故后世界各国积极开发的新一代核燃料系统,与标准的UOz

Zr燃料体系相比,新型的事故容错燃料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容忍堆芯失水事故,并且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维持或者提高燃料的性能。在现有的研究策略中,涂层涂覆错合金包壳可以在保留现有核电站设计的基础上提高错合金包壳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0003]参照对比文件CN105887080B,利用激光微熔覆技术,在核燃料包壳锆合金管上制备一层TiCrNiAlSi/ZrC涂层,从而达到提高其抗氧化性能的目的,涂层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11~16%Ti,20~27%Cr,5~8%Al,3~6%Si,1~3%Ni,40~60%ZrC,激光器功率为60~150W,光斑直径为60

150μm,激光扫描速度为400~700mm/min,搭接率为15%~30%,送粉器送粉速率为1.5~3.5g/min,保护气氩气流量为3~6L/min,粉末束流与激光束夹角为50
°
~75
°
,得到与基体冶金结合良好、无气孔、裂纹等缺陷的熔覆层,但现有核燃料包壳表面涂层制备装置通常采用分部式工艺,不具有连续生产的效果,工作效率低;
[0004]为此,我们设计了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分部式工艺,即分别不具有连续生产的效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方连通有进料仓,所述机体内部设有一对支撑轴台,一对所述支撑轴台上转动连接有球磨机,所述进料仓与球磨机之间连通有连通弯管,所述球磨机远离连通弯管的一端连通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远离球磨机的一端连通有加热箱,所述输料管内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对达到目标粒径的金属粉末进行输送到加热箱内加热的螺旋绞龙。
[0008]优选地,所述机体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球磨机外侧壁同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0009]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
[0010]第二电机和端面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输料管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端面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0011]直齿轮,所述直齿轮与螺旋绞龙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端面齿轮与直齿轮相啮合。
[0012]优选地,所述端面齿轮与直齿轮相互垂直放置。
[0013]优选地,所述连通弯管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仓进料的第二电动阀门。
[0014]优选地,所述加热箱上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加热箱出料的第一电动阀门。
[0015]优选地,所述球磨机内壁靠近输料管的一端设有用于筛分金属粉末粒径的筛网。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通过第二电动阀门控制金属混料进入连通弯管,便于定量控制物料进入球磨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球磨机转动使得将各金属混料磨成粉末,通过在球磨机远离连通弯管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筛,便于将目标颗粒的金属粉末通过输料管进入加热箱加热。
[0018]2、本技术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端面齿轮与直齿轮啮合传动,使得与直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旋绞龙转动,且螺旋绞龙外侧与输料管内侧壁相接触便于将进入输料管内达到目标粒径的金属粉末输送到加热箱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的输送机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体;2、进料仓;3、连通弯管;4、轴台;5、球磨机;6、第一电机;7、驱动齿轮;8、从动齿轮;9、输料管;10、第二电机;11、端面齿轮;12、螺旋绞龙;13、直齿轮;14、加热箱;15、出料管;16、第一电动阀门;17、第二电动阀门;18、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照图1

3,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上方连通有进料仓2,机体1内部设有一对支撑轴台4,一对支撑轴台4上转动连接有球磨机5,进料仓2与球磨机5之间连通有连通弯管3,球磨机5远离连通弯管3的一端连通有输料管9,输料管9远离球磨机5的一端连通有加热箱14,输料管9内设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用于将目标颗粒的金属粉末通过输料管9进入加热箱14进行加热;
[0024]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对达到目标粒径的金属粉末进行输送到加热箱14内加热的螺旋绞龙12,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10和端面齿轮11,第二电机10固定安装在输料管9上,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端面齿轮11同轴固定连接,直齿轮13,直齿轮13与螺旋绞龙12同轴固定连接,端面齿轮11与直齿轮13相啮合,这样设置的效果为通过第二电机10驱动端面齿轮11与直齿轮13啮合传动,使得与直齿轮13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旋绞龙12转动,且螺旋绞龙12外侧与输料管9内侧壁相接触便于将进入输料管9内达到目标粒径的金属粉末输送到加热箱14内。
[0025]参照图1和图2,机体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
有驱动齿轮7,球磨机5外侧壁同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8,驱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相啮合,端面齿轮11与直齿轮13相互垂直放置,这样设置的效果为通过第一电机6驱动球磨机5转动使得将各金属混料磨成粉末。
[0026]参照图1和图2,连通弯管3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料仓2进料的第二电动阀门17,这样设置的效果为通过在连通弯管3上设置第二电动阀门17便于控制金属混料进入连通弯管3,便于定量控制物料进入球磨机5。
[0027]参照图1和图2,加热箱14上连通有出料管15,出料管15上设有用于控制加热箱14出料的第一电动阀门16,这样设置的效果为便于将加热过的金属粉末进行收集便于对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进行后续作业。
[0028]参照图2,球磨机5内壁靠近输料管9的一端设有用于筛分金属粉末粒径的筛网18,这样设置的效果为便于得到达到目标粒径的金属粉末,便于加热箱14对其进行加热。
[0029]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0030]通过在连通弯管3上设置第二电动阀门17便于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方连通有进料仓(2),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一对支撑轴台(4),一对所述支撑轴台(4)上转动连接有球磨机(5),所述进料仓(2)与球磨机(5)之间连通有连通弯管(3),所述球磨机(5)远离连通弯管(3)的一端连通有输料管(9),所述输料管(9)远离球磨机(5)的一端连通有加热箱(14),所述输料管(9)内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用于对达到目标粒径的金属粉末进行输送到加热箱(14)内加热的螺旋绞龙(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7),所述球磨机(5)外侧壁同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8),所述驱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容错核燃料包壳表面金属纳米多层涂层连续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琛钟成林王世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