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13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端盖,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管、多个定距管、多个拉杆,多个所述加热管贯穿后端盖,且加热管的侧面与后端盖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加热管远离后端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封头,所述封头的侧面与壳体连接安装,多个所述拉杆的一端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折流板,且折流板错位布置,所述拉杆位于定距管内部,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定距管的一端与折流板滑动连接,多个所述加热管的侧面与折流板滑动连接。与折流板滑动连接。与折流板滑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为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燃烧时加热水生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出炉过程中,进入出炉除尘器的是烟气,烟气温度远高于空气,导致烟气进入灰库后极易结露,致使灰库收集的飞灰粘性极大。
[0003]空气电加热器一种对空气预先加热的节能设备,它安装在进气阀设备之前,实现对空气直接加温。进气阀将干燥空气传输给灰库,对飞灰进行流化的同时进行干燥。
[0004]现有的空气电加热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内部水蒸气积攒过多,导致加热效果差。长期不排水还有可能腐蚀内部元件,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端盖,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管、多个定距管、多个拉杆,多个所述加热管贯穿后端盖,且加热管的侧面与后端盖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加热管远离后端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封头,所述封头的侧面与壳体连接安装,多个所述拉杆的一端与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折流板,且折流板错位布置,所述拉杆位于定距管内部,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定距管的一端与折流板滑动连接,多个所述加热管的侧面与折流板滑动连接。折流板对加热管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且延长壳程介质的流道长度,增加管间流速,增加湍流程度,达到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效果的目的。拉杆主要固定住折流板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减少由于流体作用引起加热管与折流板之间的刮擦,定距管主要是定位折流板在水平方向是的距离,也就是控制折流板的间距,提高换热效果。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头,所述排污头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保护盖,所述排污头的内部连接安装有两个卡接板,两个所述卡接板镜像布置,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柔性体,所述柔性体的两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支柱铰接。卡接板靠近柔性体的端面为斜面,两个卡接板靠近保护盖的部分距离最近,靠近壳体的部分为距离最远。柔性体采用海绵材质,便于吸走壳体内部产生的水蒸气。卡接板通过支柱成一个整体,为柔性体提供一个支撑体。当柔性体吸水变重后,通过连杆带动支柱旋转,使吸水部分到达保护盖上方。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一端与排污头相接,
所述连杆远离支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键,所述卡接板远离排污头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键的侧面与滑槽配合连接。连杆带动滑键在滑槽内滑动。两端对应连杆配合挤压拉升柔性体。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端盖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有后罩、支撑螺柱,所述支撑螺柱位于后罩的内部,所述支撑螺柱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线板,所述加热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与接线板通过线路连接。后罩对支撑螺柱、接线板起到保护作用。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远离后端盖的侧面设置有热电阻。热电阻检测加热后的空气温度是否达标。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管位于后端盖处的侧面通过过渡配合连接有耐温垫圈。耐温垫圈采用石棉材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设置有柔性体,柔性体采用海绵材质,具有吸水性;
[0014]通过设置有卡接板,卡接板用于安装柔性体,若直接将柔性体放置排污头4内,取出时容易操作不当损坏柔性体。而直接取出卡接板不会损坏柔性体;
[0015]通过设置有连杆、滑键、滑槽,滑键与滑槽配合,控制柔性体两边的连杆旋转走向,实现对柔性体的挤压与拉展。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卡接板与柔性体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滑键与滑槽位置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排污头内部正视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壳体;11、通口;2、后端盖;21、后罩;22、支撑螺柱;23、接线板;31、定距管;32、折流板;33、加热管;34、封头;35、拉杆;4、排污头;41、保护盖;42、卡接板;421、支柱;422、滑槽;43、柔性体;431、连杆;432、滑键;5、耐温垫圈;6、热电阻;。
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端盖2,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管33、多个定距管31、多个拉杆35,多个加热管33贯穿后端盖2,且加热管33的侧面与后端盖2采用间隙配合,加热管
33远离后端盖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封头34,封头34的侧面与壳体1连接安装,多个拉杆35的一端与后端盖2固定连接,拉杆35的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折流板32,且折流板32错位布置,拉杆35位于定距管31内部,且采用间隙配合,定距管31的一端与折流板32滑动连接,多个加热管33的侧面与折流板32滑动连接。折流板32对加热管33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且延长壳程介质的流道长度,增加管间流速,增加湍流程度,达到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效果的目的。拉杆35主要固定住折流板32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减少由于流体作用引起加热管33与折流板32之间的刮擦,定距管31主要是定位折流板32在水平方向是的距离,也就是控制折流板32的间距,提高换热效果。
[0026]请参阅图1、图2,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头4,排污头4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保护盖41,排污头4的内部连接安装有两个卡接板42,两个卡接板42镜像布置,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柱421,支柱4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柔性体43,柔性体43的两端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连杆431,连杆431的一端与支柱421铰接。卡接板42靠近柔性体43的端面为斜面,两个卡接板42靠近保护盖41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端盖(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管(33)、多个定距管(31)、多个拉杆(35),多个所述加热管(33)贯穿后端盖(2),且加热管(33)的侧面与后端盖(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加热管(33)远离后端盖(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封头(34),所述封头(34)的侧面与壳体(1)连接安装,多个所述拉杆(35)的一端与后端盖(2)固定连接,所述拉杆(35)的侧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折流板(32),且折流板(32)错位布置,所述拉杆(35)位于定距管(31)内部,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定距管(31)的一端与折流板(32)滑动连接,多个所述加热管(33)的侧面与折流板(32)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空气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污头(4),所述排污头(4)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保护盖(41),所述排污头(4)的内部连接安装有两个卡接板(42),两个所述卡接板(42)镜像布置,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柱(421),所述支柱(42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柔性体(43),所述柔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铮吴念允周鑫刘汉中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昊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