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出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02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加热组件及出风装置,加热组件包括架体与加热模块,架体绕设出风通道的中心线设置,加热丝通过第一绕线组与第二绕线组缠绕于架体径向上的侧壁,或者加热模块连接于架体径向上的侧壁;出风装置包括加热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加热模块的分布区域或者加热丝的分布区域与出风通道产生的周向气流的流动区域匹配,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直接携带热量吹出,不存在热量损失,由于加热体或加热丝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同向,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小,且减小了气流流动与加热体之间的冲击,降低噪音。音。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组件及出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出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出风装置能够产生气流并具有干燥功能,相关技术中,在出风装置内加入对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块,来提高出风装置的干燥效率,加热模块通常设置为在径向延伸的绕线体上缠绕发热丝成型,加热模块的截面积较大,不能适用于无叶出风装置的周向出风方式,造成加热模块内侧产生的热量流失,并且加热丝垂直于出风方向缠绕,阻挡气流流动,并形成噪音,影响出风装置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加热组件,能够适应周向边缘气流,并减小了对气流的阻挡。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出风通道中的气流,包括:
[0005]架体,绕设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线设置;
[0006]第一绕线组,连接于所述架体径向上的侧壁,所述第一绕线组包括多个第一绕线体,所述第一绕线体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0007]第二绕线组,与所述第一绕线组连接于所述架体的同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绕线组沿出风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绕线组包括多个第二绕线体,所述第二绕线体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0008]加热丝,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绕线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绕线体在所述架体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二绕线体,所述加热丝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架体。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0]本专利技术中,架体环绕出风通道的中心线设置,且加热丝位于架体径向上的侧壁,加热丝的分布区域与出风通道产生的周向气流的流动区域匹配,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直接携带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吹出,不存在热量损失,加热丝缠绕于第一绕线体与第二绕线体后,整体沿出风方向延伸,气流可以从相邻的加热丝单元之间的间隙通过,加热丝对气流的阻挡作用较小,能够降低气流流动损失以及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绕线体与所述第二绕线体在出风方向上形成的投影重合;
[0012]或者,所述第一绕线体与所述第二绕线体在出风方向上形成的投影相互错开。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的宽度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丝沿所述架体的径向层叠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包括支撑件与至少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相邻的所述安装环沿出风方向相互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环的侧壁,所述第二绕线组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安装环的侧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包括支撑件与至少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围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外部,且在出风方向与所述架体的周向上被所述支撑件限位,相邻的所述安装环沿出风方向相互间隔;
[0017]或者,所述架体包括多个支撑件与多个安装环,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安装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且在出风方向与所述架体的周向上被所述支撑件限位,相邻的所述安装环沿出风方向相互间隔。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包括多个支撑件与至少两个安装环,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0019]所述支撑件两端设有插接槽,所述安装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并沿出风方向与所述支撑件抵接;
[0020]或者,所述第一绕线体与所述第二绕线体在出风方向上形成的投影相互错开,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有插接槽,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避让口,所述第一绕线组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环,且所述安装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二绕线组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安装环,且至少部分所述安装环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绕线体位于所述避让口内,并与所述支撑件抵接;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出风通道中的气流,包括:
[0022]架体,环绕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线设置;
[0023]加热模块,连接于所述架体径向上的侧壁,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多个加热体,所述加热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加热体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分布。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热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中,加热模块的分布区域与出风通道产生的周向气流的流动区域匹配,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直接携带加热体产生的热量吹出,不存在热量损失,由于加热体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同向,加热体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小,且减小了气流流动与加热体之间的冲击,降低噪音,气流能够从相邻的加热体之间的间隙通过,加热体产生的热量散发至相邻的加热体之间,并位于气流的流动路径上,加热体流动的同时携带热量,并从出风通道内吹出,降低了热量损失。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设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一开口,所述架体的内侧限定出沿出风方向贯穿的内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架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形成的投影呈U型;
[0028]或者,所述架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形成的投影呈V型;
[0029]或者,所述架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形成的投影呈C型;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出风装置,包括:
[0031]上述的加热组件;
[0032]出风筒,内部设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加热组件容纳于所述出风通道内,且在出风方向与所述架体的径向上被所述出风筒限位。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筒包括第一出风部与套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外部的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二出风部之间具有所述出风通道,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两侧沿所述出风结构的周向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部相对的两侧沿所述出
风结构的周向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出风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出风结构的周向上封闭所述出风通道,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限定出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出风部背向所述第二出风部的一侧限定出沿出风方向贯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003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8]图3为加热丝不同绕设方式的示意图;
[0039]图4为图1隐藏加热丝后的示意图;
[0040]图5为架体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41]图6为支撑件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出风通道中的气流,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绕设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线设置;第一绕线组,连接于所述架体径向上的侧壁,所述第一绕线组包括多个第一绕线体,所述第一绕线体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二绕线组,与所述第一绕线组连接于所述架体的同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一绕线组沿出风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绕线组包括多个第二绕线体,所述第二绕线体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排布;加热丝,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绕线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绕线体在所述架体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二绕线体,所述加热丝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体与所述第二绕线体在出风方向上形成的投影重合;或者,所述第一绕线体与所述第二绕线体在出风方向上形成的投影相互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宽度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沿所述架体的径向层叠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支撑件与至少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且相邻的所述安装环沿出风方向相互间隔,所述第一绕线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环的侧壁,所述第二绕线组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安装环的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支撑件与至少两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围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外部,且在出风方向与所述架体的周向上被所述支撑件限位,相邻的所述安装环沿出风方向相互间隔;或者,所述架体包括多个支撑件与多个安装环,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安装环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且在出风方向与所述架体的周向上被所述支撑件限位,相邻的所述安装环沿出风方向相互间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多个支撑件与至少两个安装环,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架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件两端设有插接槽,所述安装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并沿出风方向与所述支撑件抵接;或者,所述第一绕线体与所述第二绕线体在出风方向上形成的投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胡善显孙兴林周慧珠孙叶琳骆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续新技术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