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以及防粘涂层成型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90633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以及防粘涂层成型设备,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包括:利用放线装置释放线束;使线束从涂漆装置的下方穿入涂漆装置内,利用涂漆装置在线束的外周壁涂覆防粘漆液;使线束自下至上运动且穿过流平区域,以使线束外周壁的防粘漆液在流平区域内流平;使线束从干燥装置的下方穿入干燥装置内,利用干燥装置干燥线束外周壁的防粘漆液,以使线束外周壁的防粘漆液形成防粘涂层;利用收线装置回收线束。由此,使用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可以使涂漆装置将防粘漆液直接涂覆于线束的外周壁,与现有技术相比,防粘漆液无需被雾化,且未涂覆于线束的防粘漆液更容易被涂漆装置回收,从而可以减少防粘漆液的用量和排污处理费用。排污处理费用。排污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以及防粘涂层成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硅橡胶与陶瓷、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弹性性能、韧性性能、抗老化性能等,硅橡胶作为线束绝缘层的制作材料使用时,由于硅橡胶具有较高的粘性,导致线束容易相互粘连且容易吸附灰尘,线束表面需要加工防粘涂层以降低硅橡胶的粘性对线束使用时的影响。
[0003]相关技术中,使用现有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在线束表面加工防粘涂层时,首先使用压缩气体将防粘漆液雾化,然后将雾化后的防粘漆液喷涂于线束的表面,当线束外周壁的防粘漆液经过流平、干燥处理后,线束的外周壁可以形成防粘涂层,由于线束经过漆液喷涂区域时,线束在漆液喷涂区域内所占空间较小,朝向漆液喷涂区域内喷涂的防粘漆液中实际喷涂于线束外周壁的漆液量较少,导致使用现有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在线束表面加工防粘涂层时耗费的防粘漆液过多,影响了防粘涂层的成型成本。并且,使用现有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产生有大量的压缩气体和雾化的防粘漆液共同形成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难以被收集和处理,从而导致使用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在线束表面加工防粘涂层后产生大量的排污处理费用,进一步地增加了防粘涂层成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防粘漆液的用量和排污处理费用,降低防粘涂层成型成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
[0005]本申请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设备。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包括:利用放线装置释放线束;使所述线束从涂漆装置的下方穿入所述涂漆装置内,利用所述涂漆装置在所述线束的外周壁涂覆防粘漆液,且使所述线束从所述涂漆装置的上方穿出所述涂漆装置;使所述线束自下至上运动且穿过流平区域,以使所述线束外周壁的防粘漆液在所述流平区域内流平;使所述线束从干燥装置的下方穿入所述干燥装置内,利用所述干燥装置干燥所述线束外周壁的防粘漆液,以使所述线束外周壁的防粘漆液形成所述防粘涂层,且使所述线束从所述干燥装置的上方穿出所述干燥装置,其中,所述干燥装置位于所述涂漆装置的上方,所述干燥装置与所述涂漆装置间隔开以形成所述流平区域;利用收线装置回收所述线束。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可以使涂漆装置将防粘漆液直接涂覆于线束的外周壁,与现有技术相比,防粘漆液无需被雾化,且未涂覆于线束的防粘漆液更容易被涂漆装置回收,从而可以减少防粘漆液的用量和排污处理费用,进而可以降低防粘涂层成型成本。
[0008]优选的,位于所述流平区域内的所述线束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89
°
≤α≤90
°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位于流平区域内的线束各处的防粘漆液受到的重力方向均与位于流平区域内的线束的中心轴线平行,从而有助于防止防粘漆液沿线束的周向方向在线束的外周壁上流动,可以提高防粘漆液的流平效果,可以提升防粘漆液形成的防粘涂层的厚度一致性,进而可以提高线束的产品品质。
[0010]优选的,位于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线束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β,β满足关系式:89
°
≤α≤90
°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位于干燥装置内的线束各处的防粘漆液受到的重力方向均与位于干燥装置内的线束的中心轴线平行,从而有助于防止防粘漆液沿线束的周向方向在线束的外周壁上流动,可以提高防粘漆液的流平效果,可以提升防粘漆液形成的防粘涂层的厚度一致性,进而可以提高线束的产品品质。
[0012]优选的,所述涂漆装置内的所述线束的中心轴线、所述流平区域内的所述线束的中心轴线、所述干燥装置内的所述线束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束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从而可以尽量避免线束表面的防粘漆液被其他部件刮除,进而可以尽量防止线束的局部未形成防粘涂层,提高了线束的良品率。
[0014]优选的,使所述线束从涂漆装置的下方穿入所述涂漆装置内之前,包括:利用所述放线装置控制所述线束的张力以对所述线束纠偏。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线束的张力调节至预设张力大小,可以确保位于流平区域内的线束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位于干燥装置内的线束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均满足预设夹角要求,从而可以提高防粘漆液的流平效果,进而可以提高防粘涂层的平整度和厚度一致性,有助于提高线束的产品品质。
[0016]优选的,所述涂漆装置的进线口的直径尺寸为D1,所述涂漆装置的出线口的直径尺寸为D2,所述线束的直径尺寸为D,D1、D2与D满足关系式:0.05mm≤D

D1≤0.1mm,2mm≤D2

D≤4mm。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束穿过涂漆装置的进线口以伸入涂漆装置时,进线口的内壁可以挤压线束的绝缘层,硅橡胶制成的绝缘层受压后可以密封线束的外周壁与涂漆装置的进线口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尽量防止涂漆装置内的防粘漆液从涂漆装置的进线口的内壁与线束的外周壁之间的间隙渗出,进而可以提高涂漆装置处的清洁度。并且,线束从涂漆装置内穿出时与涂漆装置的出线口的内壁不容易发生剐蹭,从而可以防止涂漆装置的出线口的内壁将线束上的防粘漆液刮除,进而可以尽量防止线束的局部未形成防粘涂层,提高了线束的良品率。
[0018]优选的,所述线束穿过所述流平区域所需时间为T1,所述线束的运动速率为v,T1和v满足关系式:10s≤T1≤15s,0<v≤20m/min。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防粘漆液的流平时间更适宜,从而可以使防粘漆液充分地在线束外周壁流平,可以减少线束表面出现平整度差、存在凸起等缺陷,进而可以提高线束的产品品质。并且,通过将线束的运动速率设定为大于0且不大于20m/min,可以使线束在预设的线束穿过流平区域所需时间内穿过流平区域。
[0020]优选的,所述涂漆装置的漆液消耗量为A,穿过所述涂漆装置的所述线束的长度尺寸为L,A和L满足关系式:1g/m≤A/L≤3g/m。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防粘漆液形成的防粘涂层能够有效地防止线束之间发生粘连或附着灰尘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少防粘漆液的消耗量,从而可以降低防粘涂层成型成本。
[0022]优选的,所述线束穿过所述干燥装置所需时间为T2,T2满足关系式:20s≤T2≤40s。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线束穿过干燥装置所需时间更适宜,从而可以尽量避免防粘涂层出现干裂等缺陷,也可以尽量防止防粘涂层从线束上脱落,从而可以提高防粘涂层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线束的产品品质。
[002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放线装置(10)释放线束(200);使所述线束(200)从涂漆装置(30)的下方穿入所述涂漆装置(30)内,利用所述涂漆装置(30)在所述线束(200)的外周壁涂覆防粘漆液,且使所述线束(200)从所述涂漆装置(30)的上方穿出所述涂漆装置(30);使所述线束(200)自下至上运动且穿过流平区域(50),以使所述线束(200)外周壁的防粘漆液在所述流平区域(50)内流平;使所述线束(200)从干燥装置(40)的下方穿入所述干燥装置(40)内,利用所述干燥装置(40)干燥所述线束(200)外周壁的防粘漆液,以使所述线束(200)外周壁的防粘漆液形成所述防粘涂层,且使所述线束(200)从所述干燥装置(40)的上方穿出所述干燥装置(40),其中,所述干燥装置(40)位于所述涂漆装置(30)的上方,所述干燥装置(40)与所述涂漆装置(30)间隔开以形成所述流平区域(50);利用收线装置(20)回收所述线束(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流平区域(50)内的所述线束(20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89
°
≤α≤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干燥装置(40)内的所述线束(20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β,β满足关系式:89
°
≤α≤90
°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漆装置(30)内的所述线束(200)的中心轴线、所述流平区域(50)内的所述线束(200)的中心轴线、所述干燥装置(40)内的所述线束(200)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线束的防粘涂层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线束(200)从涂漆装置(30)的下方穿入所述涂漆装置(30)内之前,包括:利用所述放线装置(10)控制所述线束(200)的张力以对所述线束(200)纠偏。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嘉谢丽康邓集定黄泳铨
申请(专利权)人:奥利安自动化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