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26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勘察与设计,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设计桩基规格、形状、布置和施工方案;S2:施工准备工序,先进行场地平整,选择低能耗、低噪音、低排放的DDC施工设备,采用高强度、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合理规划施工现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相较于传统技术施工效率高,能够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周期,采用人工配机填土和重锤夯实,能够控制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确保施工质量,能够降低填土成本,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以实现环保、高效、安全的施工目的。安全的施工目的。安全的施工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基工程的施工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桩基,但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施工需要大量能源和水资源,同时会造成噪音、扬尘、振动等环境污染问题。钢筋混凝土桩基的设计、制作和施工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建筑材料的价格也逐年上涨,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0003]为了解决传统地基工程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涌现了很多新型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如钢管桩、钻孔灌注桩、DDC桩等。其中,DDC桩具有绿色环保、施工方便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地基工程领域的新宠。DDC桩以适应地质条件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设计和施工工艺,提高了桩身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0004]综合上述,传统的施工方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扬尘、噪音、污染等问题,以及在施工时良率不高,影响施工进度,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施工方法,为此我们提出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勘察与设计,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设计桩基规格、形状、布置和施工方案;
[0009]S2:施工准备工序,先进行场地平整,选择低能耗、低噪音、低排放的DDC施工设备,采用高强度、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合理规划施工现场;
[0010]S3:施工过程,进行桩基定位、钻孔和夯料回填;
[0011]S4:施工验收,质量检测;
[0012]S5:施工结束与环保处理,包括拆除施工设施、废弃物处理以及绿化恢复。
[0013]优选的,所述S3中钻孔成桩步骤采用旋挖钻机在桩基定位处钻孔,形成桩孔。
[0014]优选的,所述S3中钻孔成桩的施工顺序为间隔施工,施工时同排内间隔1~2孔进行。
[0015]优选的,所述S3中人工配合机械回填夯料,所述夯料采用重锤夯实。
[0016]优选的,所述重锤的重量规格为4t

5t。
[0017]优选的,所述重锤的锤距为5m。
[0018]优选的,所述S3中成孔后对孔底进行预备夯实,分层回填实,每次回填厚度约30

50cm,夯击次数为3

4次。
[0019]优选的,所述S3中地基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大于等于0.94,所述S3中地基桩间土中心处的挤密系数大于等于0.89。
[0020]优选的,所述S3中的夯料为水泥和桩孔内掏出的土按照体积比为2:8的比例搅拌混合而成。
[0021]优选的,所述夯料的含水率为
±
2%。
[0022]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23]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相较于传统技术施工效率高,能够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周期,采用人工配机填土和重锤夯实,能够控制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确保施工质量,能够降低填土成本,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以实现环保、高效、安全的施工目的。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勘察与设计,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设计桩基规格、形状、布置和施工方案;
[0031]S2:施工准备工序,先进行场地平整,选择低能耗、低噪音、低排放的DDC施工设备,采用高强度、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在处理地基前,应进行小面积试桩,检测地基土湿陷性消除情况和承载能力,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数据;
[0032]S3:施工过程,进行桩基定位、钻孔和夯料回填,施工用测量仪器须经过有资质单位校核,确保误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根据甲方提供控制点坐标,高程及施工平面图,确定控制点位置、数量,依据计算结果,依次放出,复核准确,报验监理方复检,随后将所有控制点加固保护,应有明显标志及编号,防止施工机械人员损坏或移动,控制点使用前须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夯实时应注意夯击的力度和次数,确保填土均匀和紧实,同时避免对孔壁产生过度的压力;
[0033]S4:施工验收,质量检测;
[0034]S5:施工结束与环保处理,包括拆除施工设施、废弃物处理以及绿化恢复,废弃物处理步骤包括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交由专业环保企业进行无害化处
理,绿化恢复步骤包括在施工区域进行绿化恢复,采用生态保护材料如生态草坪、绿色植被等进行恢复,以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0035]S3中钻孔成桩步骤采用旋挖钻机在桩基定位处钻孔,形成桩孔,旋挖钻机作为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在基坑开挖、桥梁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旋挖钻机采用钻孔成孔,可以精确控制孔的大小、深度和位置,避免对周边结构和建筑物的影响。同时,旋挖钻机的施工效率高、工作范围广、安全性高、施工噪音小等优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选取适合的旋挖钻机,并对其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将多台旋挖钻机交替作业,实现间隔作业,每次成孔数目和间距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成孔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的垂直度和直径,确保成孔质量,成孔完成后,对孔壁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孔壁无裂缝和松散土层;
[0036]S3中钻孔成桩的施工顺序为间隔施工,施工时同排内间隔1~2孔进行;
[0037]S3中人工配合机械回填夯料,夯料采用重锤夯实,桩孔内深层强夯施工时,应将重锤对准孔中心,机身要平稳,斜撑要牢靠,避免“溜锤”、“空锤”及“带刹车放锤”现象,DDC强夯要充分发挥自由落体动能、以达到超压强的冲、砸、挤、压效果;
[0038]重锤的重量规格为4t

5t;
[0039]重锤的锤距为5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勘察与设计,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察,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设计桩基规格、形状、布置和施工方案;S2:施工准备工序,先进行场地平整,选择低能耗、低噪音、低排放的DDC施工设备,采用高强度、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合理规划施工现场;S3:施工过程,进行桩基定位、钻孔和夯料回填;S4:施工验收,质量检测;S5:施工结束与环保处理,包括拆除施工设施、废弃物处理以及绿化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钻孔成桩步骤采用旋挖钻机在桩基定位处钻孔,形成桩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钻孔成桩的施工顺序为间隔施工,施工时同排内间隔1~2孔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节能的DDC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人工配合机械回填夯料,所述夯料采用重锤夯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绿色节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金革杨晓明李伟杜建喜邹海涛王攀吕飞刘玲张秀智陈艳格樊龙飞樊薛永王爽晨周沛涛李泽森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