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俏虹专利>正文

一种用离心力和多腔体共控轮胎气压的抑漏防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58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9
本设计(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离心力和多腔体共控轮胎气压的抑漏防爆方法。一是利用“多腔体”分压原理,把轮胎统一的大腔体分隔成众多独立的小腔体,使轮胎破损时,其泄出的空气压力太小而根本不足以撕裂轮胎,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爆胎的发生。二是借助轮胎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解决了“多腔体”内胎必须解决的“既要确保空气在众多小腔体间的双向流通,以完成对众多独立小腔体的充气和放气,又必须避免空气在众多小腔体间的双向流通,以确保只有一个破损小腔体发生泄气”这一几乎无法化解的重大矛盾,并据此设计(发明专利技术)出了由“多腔体内胎”、“离心阀”、“导管”等构成的“抑漏防爆内胎”,使预设的功能得以实现,达到了抑漏防爆的目的。本设计(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抑漏防爆内胎”,还具有结构简单、原理可靠、功能稳定、避震良好、拆装方便、造价低廉等显著优点,利于普及推广。利于普及推广。利于普及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离心力和多腔体共控轮胎气压的抑漏防爆方法


[0001]汽车轮胎

技术介绍

[0002]防止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每个驾驶员都十分重视的事。有的事故通过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就可以有效地加以避免,但有些安全事故则是防不胜防、靠主观意识无法避免的,比如汽车轮胎的爆胎问题。因为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出现爆胎的情况,汽车就会瞬间失去平衡造成侧翻,后果往往都是车毁人亡。针对爆胎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防爆胎”产品,如通过对轮胎侧壁进行加厚增硬的“泄气保用轮胎”(即俗称的“防爆胎”)。这种轮胎其实并不能防止爆胎,只是在爆胎或者漏气发生后,靠着坚硬的侧壁的支撑,轮胎仍不会扁下去,使汽车还可以继续行驶。但是,这种轮胎不仅价格昂贵、安装拆卸极不方便,而且严重降低了轮胎的避震能力,根本不适合于必须依靠轮胎才能实现避震的普通汽车。另外,在发生爆胎时,突然产生的巨大震动和爆炸声,可能使驾驶员惊慌失措而操作失当,仍然会造成安全事故。其他的一些产品,如实心轮胎、安装在轮胎内的支撑环等等,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产品的推广与普及,使爆胎问题仍然成为制约汽车使用的重大问题。
[0003]本设计(专利技术)人认为,要避免爆胎事故,必须找出造成爆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分析发现,轮胎中巨大的空气压力在轮胎破损时全部从破损处进发而出,从而撕裂轮胎,是产生爆胎的根本原因,即外泄的巨大空气压力才是造成爆胎的“元凶”。那么,要避免爆胎的发生,就必须使进发出来的空气压力变小,使之不足以撕裂轮胎。为此,必须将轮胎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小腔体,使轮胎破损时只能造成一个小腔体中较少的空气泄漏而无力撕裂轮胎,从而避免爆胎的发生。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方案)还必须解决“如何对分隔出来的众多独立小腔体进行充气”的问题。使用导管将各个独立小腔体连接起来后,如果不在各个独立小腔体上安装定向阀,充气后空气就会任意回流,就无法产生预设的“轮胎破损时只让某一个小腔体中较少的空气外泄”的效果;如果在各个独立小腔体上安装了定向阀,虽然解决了空气回流的问题,但空气只能进不能出了,轮胎充气后就无法放掉空气了,那么,需要更换轮胎或内胎时就无法对轮胎放气了,使轮胎的更换无法实施。这是一个重大的矛盾,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本设计(专利技术)涉及的离心阀,就切实解决了上述的矛盾和难题,才使得利用“多腔体”分压原理解决爆胎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真正成为了可能。
[0004]技术方案:
[0005]针对“造成爆胎就是因为轮胎破损时泄漏的空气压力太大”这一根本原因,本设计(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从根本上确保(请注意是“确保”)轮胎破损时只会泄漏出较少的空气,使其产生的较小气压根本无法撕裂轮胎的破损处,从而避免爆胎的发生。本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通过离心力和多腔体共控轮胎气压的抑漏防爆方法,以此而设计(专利技术)的“抑漏防爆内胎”,由多腔体内胎、离心阀和导管构成,套设在轮胎中,即可在轮胎破损时起到抑漏防爆的作用。所述多腔体内胎,是在普通内胎的基础上,将内胎原来统一的大腔体分隔成
众多的独立小腔体,并使每个独立小腔体都连接上离心阀和导管。所述导管,是指连接轮胎气门嘴和所有连接在小腔体上的离心阀的软管,通过导管实现对所有独立小腔体的充气和放气。所述离心阀,连接在小腔体与导管之间,是在双向阀中套设弹簧和控制件,利用轮胎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离心阀中的控制件推到气道口而阻断空气的流通,从而确保轮胎破损时只能造成被损坏的某一个破损小腔体中少量的空气外泄而无法产生爆胎。离心力的巧妙运用、离心阀的成功设计,是本技术方案的重要亮点。
[0006]将多腔体内胎、离心阀、导管构成的“抑漏防爆内胎”套设在轮胎(即外胎)中后,轮胎中原来只有一个统一的大腔体,就被多腔体内胎分隔成了众多的独立小腔体。通过气门嘴对轮胎打气时,打进去的空气就被分流到众多的独立小腔体中,从而使每一个独立小腔体中的空气容量只占整个轮胎中空气总容量的一小部分。因为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空气压力与容量成正比,所以每个独立小腔体中的空气压力也只占整个轮胎中空气总压力的一小部分。当轮胎被划破或扎破时,只能造成某个独立小腔体中空气的外泄,也就是说外泄的空气压力只有整个轮胎中空气总压力的一小部分,明显比整个轮胎中的空气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压力这么小的空气从轮胎破损处泄漏出去时,是根本无力、无法撕裂轮胎的,只会造成轮胎的“慢慢”漏气,根本不会造成轮胎的“瞬间”爆胎,从而使爆胎现象不会再发生了。
[0007]本技术方案还具有如下优点:一是遵循“越简单越有生命力”的原则,经过无数次的去繁就简,使本产品的结构更科学更简单;二是本产品拆装时,无需借助任何专用器械,普通的维修店均可操作;三是不会对轮胎的弹性造成明显的影响,充分保持了轮胎固有的避震功能;四是本产品与轮胎(即外胎)是分离的,当外胎磨损后需要更换时,本产品则可以继续使用,无须一起更换,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五是本产品适用于各种真空胎或非真空胎,只要像普通内胎一样装在轮胎(即外胎)中就行了;六是由于结构简单,必然造价低廉,因而利于普及推广。
[0008]图例说明:
[0009]1、图1是控制件构造图;
[0010]2、图2是小弹簧构造图;
[0011]3、图3是离心阀剖面图;
[0012]4、图4是离心阀开启状态示意图;
[0013]5、图5是多腔体内胎原理示意图;
[0014]6、图6是导管连接离心阀构造图;
[0015]7、图7是本产品总成结构示意图;
[0016]8、图8是离心阀闭合状态示意图;
[0017]9、图9是抑漏防爆原理示意图。
[0018]标号说明:
[0019](1)控制件;(2)小弹簧;(3)离心阀;(3

1)离心阀外端;(3

2)离心阀内端;(3

3)出气道;(3
‑3‑
1)气道口;(3

4)控制室;(3

5)限流孔;(3

6)内气孔;(3

7)外气孔;(3

8)进气道;(5)多腔体内胎;(5

1)独立小腔体;(5
‑1‑
1)破损小腔体;(5

2)连接孔;(6)导管;(6

1)气门嘴:(7)轮胎;(7

1)铁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结合图例,对本设计(专利技术)涉及的由多腔体内胎、离心阀和导管构成的“抑漏防爆内胎”的结构及原理说明如下:
[0021]图1是控制件(1),其特征在于:控制件(1)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以是球形的,套设在离心阀(3)的控制室(3

4)中,并通过控制件(1)在其中的纵向移动,可以控制空气在离心阀(3)中的能否流通。
[0022]图2是小弹簧(2),与控制件(1)相连接,其功能是对控制件(1)起复位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设计(发明)涉及一种从根本上解决汽车爆胎问题的新方法,即针对轮胎内部巨大的空气压力足以撕裂轮胎破损处这一造成爆胎的根本原因,设计(发明)了一种借助离心力以限制轮胎破损时外泄空气压力的抑漏防爆内胎。所述抑漏防爆内胎,由离心阀、多腔体内胎、导管构成。所述多腔体内胎,其作用是把轮胎内腔单一的大腔体分解为众多独立的小腔体。所述离心阀,连接在各个小腔体和导管之间,其作用是借助汽车行驶时轮胎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推动其内部控制件的移动以堵住气道口而阻断空气的流动,从而使汽车行驶中出现轮胎破损时,其他小腔体的空气无法流进被破损的小腔体中一起泄漏或集聚起来而产生“叠加效应”。所述导管,其作用是连接轮胎的气门嘴和各个离心阀,以实现对各个小腔体的充分和放气。将由多腔体内胎和离心阀、导管构成的抑漏防爆内胎安装在轮胎(外胎)中后,使轮胎中原来只有一个的统一大腔体被分隔成了众多的独立小腔体。只要对轮胎的气门嘴打气,就能通过导管和离心阀同时对多腔体内胎中的所有独立小腔体进行充气和放气。完成充气后,整个轮胎中巨大的空气压力就被分散到众多的独立小腔体中,使每一个独立小腔体中的空气压力都只占整个轮胎中空气总压力的一小部分,都远远小于足以撕裂轮胎的程度,从而在轮胎被扎破时,只能造成某一个破损小腔体中空气的外泄,其较小的空气压力根本不足以撕裂轮胎甚至撑不开破损口,从而实现抑漏防爆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阀,其特征在于:离心阀设有可连接的两端,即出气端和进气端,有双向的内腔贯穿于两端。其内腔由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俏虹
申请(专利权)人:姚俏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