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及被动负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609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和具有其的被动负载系统,所述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包括底板、顶壳体底板、第一驱动组件、负载底板、第二驱动组件和受力组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被动负载机构,通过第二驱动组件设于顶壳体底板上以驱动负载底板在顶壳体底板上滑动并向负载底板施加作用力,受力杆组件沿负载底板的滑动方向延伸,使得受力杆组件远离负载底板的一端与转向器的齿条止抵,同时将第二驱动组件提供的作用力转变为对齿条提供的阻力,从而实现模拟转向器在车辆行驶中所受的阻力,进而使得应用该被动负载机构对转向器进行多种出厂前检测得出的测试结果更具有代表性,进一步满足生产工厂诊断分析转向器的需要。向器的需要。向器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及被动负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及被动负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转向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转向器在出厂前需要做传感器特性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正逆向力检测和NVH检测等测试判断转向器是否合格。在现有进行上述的测试中转向器没有受到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测试中无法模拟真实环境下车辆行驶时转向器受到的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所述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可以模拟车辆在行驶时转向器所受到的阻力。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系统,所述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系统包括上述的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包括:底板;顶壳体底板,所述顶壳体底板可滑动的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顶壳体底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壳体底板在所述底板上滑动;负载底板,所述负载底板可滑动的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上方,所述负载底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顶壳体底板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上以驱动所述负载底板在所述顶壳体底板上滑动并向所述负载底板施加作用力;受力组件,所述受力组件包括受力杆组件,所述受力杆组件沿所述负载底板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受力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负载底板连接,所述受力杆组件的远离所述负载底板的一端适于与转向器的齿条止抵。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通过第二驱动组件设于顶壳体底板上以驱动负载底板在顶壳体底板上滑动并向负载底板施加作用力,受力杆组件沿负载底板的滑动方向延伸,使得受力杆组件远离负载底板的一端与转向器的齿条止抵,同时第二驱动组件提供的作用力转变为受力杆组件对齿条提供的阻力,从而实现模拟转向器在车辆行驶中所受的阻力,进而使得应用该被动负载机构对转向器进行多种出厂前检测得出的测试结果更具有代表性,进一步满足生产工厂诊断分析转向器的需要。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力矩电机,所述力矩电机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上;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负载底板上设有沿所述负载底板滑动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力矩电机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力矩电机的避让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
一端与所述力矩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顶壳体底板和所述负载底板上,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位于所述负载底板的上方且与位于所述负载底板上方的所述驱动齿条啮合。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连接轴的远离所述力矩电机的轴向一侧,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接轴的轴向端面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齿轮在所述连接轴的径向方向上具有至少部分重叠区域以阻挡所述齿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壳体底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负载底板和所述顶壳体底板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滚珠直线导轨副连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气液增压缸或液压缸。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力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受力杆组件和所述负载底板之间。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力组件还包括: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敞开,所述连接框架与所述负载底板连接以封堵所述容纳腔的敞开口,所述连接框架与所述底板相对的板体上设有贯穿孔,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受力杆组件可滑动的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内,且所述受力杆组件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力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和限位段,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限位段的横截面积,所述连接段穿设在所述贯穿孔内,所述连接段的远离所述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限位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贯穿孔的横截面积。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壳体底板上设有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负载底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受力杆组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通孔内。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力组件还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设于所述通孔内;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可滑动的设于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受力杆组件的远离所述负载底板的一端设于所述固定套筒和所述滑动套筒内。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力杆组件的远离所述负载底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受力杆组件螺纹连接的调整螺母,所述调整螺母适于与所述转向器的齿条止抵。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于所述负载底板上,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顶壳体底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负载底板和所述顶壳体底板朝向彼此的方向移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壳体底板上设有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负载底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于所述负载底板上;浮动接头,所述浮动接头卡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浮动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塞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系统,包括底座;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支撑所述转向器;所述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系统包括上述的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所述被动负载机构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被动负载机构为两个
且分别对称设于所述支架相对的两侧。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用于转向器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第二驱动组件设于顶壳体底板上以驱动负载底板在顶壳体底板上滑动并向负载底板施加作用力,受力杆组件沿负载底板的滑动方向延伸,使得受力杆组件远离负载底板的一端与转向器的齿条止抵,同时第二驱动组件提供的作用力转变为受力杆组件对齿条提供的阻力,从而实现模拟转向器在车辆行驶中所受的阻力,进而使得应用该被动负载机构对转向器进行多种出厂前检测得出的测试结果更具有代表性,进一步满足生产工厂诊断分析转向器的需要。另外,由于两个被动负载机构在支架相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使得该被动负载系统在转向器进行往复循环运动时可以持续对转向器提供阻力,进一步模拟了真实的驾驶场景,使得转向器的测试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上设有定位销定,所述转向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定配合的定位孔。
[002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壳体底板(2),所述顶壳体底板(2)可滑动的设于所述底板(1)上方;第一驱动组件(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设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与所述顶壳体底板(2)连接以驱动所述顶壳体底板(2)在所述底板(1)上滑动;负载底板(4),所述负载底板(4)可滑动的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2)上方,所述负载底板(4)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顶壳体底板(2)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2)上以驱动所述负载底板(4)在所述顶壳体底板(2)上滑动并向所述负载底板(4)施加作用力;受力组件(6),所述受力组件(6)包括受力杆组件(61),所述受力杆组件(61)沿所述负载底板(4)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受力杆组件(61)的一端与所述负载底板(4)连接,所述受力杆组件(61)的远离所述负载底板(4)的一端适于与转向器(400)的齿条(401)止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力矩电机(51),所述力矩电机(51)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2)上;齿轮(52),所述齿轮(52)与所述力矩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负载底板(4)上设有沿所述负载底板(4)滑动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齿轮(52)啮合的驱动齿条(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电机(51)设于所述顶壳体底板(2)的下方,所述底板(1)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力矩电机(51)的避让孔(11),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还包括:连接轴(53),所述连接轴(53)的一端与所述力矩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连接轴(53)穿设在所述顶壳体底板(2)和所述负载底板(4)上,所述连接轴(53)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52)连接,所述齿轮(52)位于所述负载底板(4)的上方且与位于所述负载底板(4)上方的所述驱动齿条(41)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52)套设在所述连接轴(53)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还包括:挡板(54),所述挡板(54)设于所述连接轴(53)的远离所述力矩电机(51)的轴向一侧,所述挡板(54)与所述连接轴(53)的轴向端面连接,所述挡板(54)与所述齿轮(52)在所述连接轴(53)的径向方向上具有至少部分重叠区域以阻挡所述齿轮(5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体底板(2)和所述底板(1)之间、所述负载底板(4)和所述顶壳体底板(2)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滚珠直线导轨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为气液增压缸或液压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组件(6)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2),所述压力传感器(62)设于所述受力杆组件(61)和所述负载底板(4)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转向器(400)测试的被动负载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
述受力组件(6)还包括:连接框架(63),所述连接框架(63)具有容纳腔(631),所述容纳腔(631)的一端敞开,所述连接框架(63)与所述负载底板(4)连接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坤王凯闫世伟闫磊王建坡何章凡王守鑫何飞龙骆泽仁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智能转向系统江苏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