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27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厢式车总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及系统,包括供电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指示模块、检测模块、吊装模块和组装模块,检测模块包括底座、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Z向移动机构和探头,X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Z向移动机构包括支柱、安装件、第一电机、圆盘、抵持杆、中空块和滑块,支柱设置在X向移动机构上,支柱上设置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中空块与滑块固定连接,中空块设置有抵持槽,第一电机通过安装件安装在支柱上,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圆盘固定连接,Y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滑块和探头之间,以此方式便于对车厢较高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测,提高总装效率。提高总装效率。提高总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厢式车总装
,尤其涉及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厢式汽车是指具有独立的封闭结构的车厢或与驾驶室联成一体的整体式封闭结构车厢,装有专用设施,用于载运人员、货物或承担专门作业的专用汽车和汽车列车,在厢式汽车的生产过程中,首先是将车底和车厢进行分别生产,将车底和车厢进行分别生产完成后,对车底和车厢在总装车间对车底和车厢进行总装。
[0003]车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现有总装过程中不便于对车厢较高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测,从而影响总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现有总装过程中不便于对车厢较高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测,从而影响总装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包括供电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指示模块、检测模块、吊装模块和组装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传输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吊装模块和所述组装模块进行供电,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吊装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组装模块与所述吊装模块连接;
[0006]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对所述传输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吊装模块和所述组装模块进行供电;
[0007]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对车厢进行传输至指定位置;
[0008]所述定位指示模块用于对车底移动人员进行指示定位车底应置于的位置;
[0009]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车厢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测;
[0010]所述吊装模块用于对车厢进行吊装至车底上;
[0011]所述组装模块用于将车厢组装在车底上;
[0012]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底座、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Z向移动机构、底座和探头,所述X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Z向移动机构包括支柱、安装件、第一电机、圆盘、抵持杆、中空块和滑块,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X向移动机构上,所述支柱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中空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中空块设置有抵持槽,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支柱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所述抵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所述抵持杆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抵持槽内,所述Y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探头之间。
[0013]其中,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螺杆和凸块,所述底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
螺杆固定连接,所述螺杆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凸块,并与所述凸块螺纹配合,所述凸块与所述支柱固定连接。
[0014]其中,所述Y向移动机构包括气缸和支板,所述气缸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板固定连接,所述探头设置在所述支板上。
[0015]其中,所述安装件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板固定连接。
[0016]其中,所述模块化总装系统还包括监控模块、压缩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监控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压缩模块与所述监控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压缩模块连接。
[0017]其中,所述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还包括翻阅模块,所述翻阅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应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0019]工作人员根据所述定位指示模块的指示将车底移动至指定位置,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将车厢传输至指定位置;
[0020]随后通过所述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和Z向移动机构联动配合带动所述探头移动对车厢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测是否有不良之处;
[0021]若有不良之处则判断严重程度,较为严重则返厂,不严重则完善后进行组装,若没有不良之处则通过所述吊装模块将车厢进行吊装至车底上,然后通过所述组装模块将车厢组装在车底上;
[0022]之后将整个厢式车移出完成总装加工。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及系统,通过设置所述检测模块,在具体进行总装加工时,工作人员首先根据所述定位指示模块的指示将车底移动至指定位置,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将车厢传输至指定位置,随后所述X向移动机构带动所述Z向移动机构横向移动,打开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圆盘转动,所述圆盘带动所述抵持杆在所述抵持槽内转动,所述抵持杆在所述抵持槽内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中空块向上移动,所述中空块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向上滑动,从而带动所述Y向移动机构向上移动,随后通过所述Z向移动机构带动所述探头前后移动对车厢上的焊接部位进行探伤检测,是否有不良之处,若有不良之处则判断严重程度,较为严重则返厂,不严重则完善后进行组装,若没有不良之处则通过所述吊装模块将车厢进行吊装至车底上,然后通过所述组装模块将车厢组装在车底上,之后将整个厢式车移出完成总装加工,以此方式便于对车厢较高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测,提高总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的原理框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的原理框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工艺的步骤流程图。
[0031]101

供电模块、102

传输模块、103

定位指示模块、104

检测模块、105

吊装模块、106

组装模块、107

探头、108

支柱、109

第一电机、110

圆盘、111

抵持杆、112

中空块、113

滑块、114

第二电机、115

螺杆、116

凸块、117

气缸、118

支板、119

横板、120

竖板、121

滑槽、122

凹槽、123

抵持槽、12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指示模块、检测模块、吊装模块和组装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传输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吊装模块和所述组装模块进行供电,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吊装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组装模块与所述吊装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对所述传输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吊装模块和所述组装模块进行供电;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对车厢进行传输至指定位置;所述定位指示模块用于对车底移动人员进行指示定位车底应置于的位置;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对车厢的焊接部位进行检测;所述吊装模块用于对车厢进行吊装至车底上;所述组装模块用于将车厢组装在车底上;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底座、X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Z向移动机构、底座和探头,所述X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Z向移动机构包括支柱、安装件、第一电机、圆盘、抵持杆、中空块和滑块,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X向移动机构上,所述支柱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中空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中空块设置有抵持槽,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支柱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所述抵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所述抵持杆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抵持槽内,所述Y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探头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车的模块化总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螺杆和凸块,所述底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林郭亮余成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英德利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