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64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包括线路过热保护单元,设置于车体上,用于控制设备的开关工作;线路过热保护单元包括防尘二次调口组件、设置于防尘二次调口组件内部的解封过热自锁组件,以及与防尘二次调口组件连接的线路接线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在存放时密封防尘,在使用时快速通电并开启散热口,可根据接线盒处的发热状况断电降温并且在接通时适应调大散热空间,在出现过热状况后只要断电便可自动锁定,避免误触再次通电;在需要远程控制时只需添加一组远程控制的电缸,通过控制电缸的伸缩便可实现上述效果,无需复杂的冗余装置,适用于电动卸车的紧凑空间。动卸车的紧凑空间。动卸车的紧凑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自卸车防护
,特别是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

技术介绍

[0002]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货箱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自卸车在土木工程中经常与挖掘机、装载机、带式运输机等工程机械联合作业,构成装、运、卸生产线。由于自卸车的装载车厢能自动倾翻一定角度卸料,大大节省卸料时间和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0003]电动宽体自卸车主要是在传统重卡自卸车的基础上,加宽车箱和车架,增加车架和车桥的强度,采用大马力动力总成等措施,但其结构也限制了其发展的趋势,目前随着矿山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且环保要求逐步提高的大前提下,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使用更好满足了社会的生产发展的需要。
[0004]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电动自卸车通过电池组作为能源,而车上的设备需要通过接入供电线路供能工作,电力线路的接线盒处在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发热以及过热现象,而电线接线盒处的高温易使电线产生绝缘老化和焦烧现象,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盒为密封盒,难以兼顾存放时的防尘以及使用时的散热,无法根据发热效果调节散热效果,并且在过热现象出现时无保险措施,无法自锁,如果误触或误指令接通的话将会损坏线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在存放时密封防尘,并且可根据接线盒处的发热状况断电降温并且在接通时适应调整散热空间,在出现过热状况后只要断电便可自动锁定,避免误触再次通电。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线路过热保护单元,设置于车体上,用于控制设备的开关工作;线路过热保护单元包括防尘二次调口组件、设置于防尘二次调口组件内部的解封过热自锁组件,以及与防尘二次调口组件连接的线路接线组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防尘二次调口组件包括中空套筒、与解封过热自锁组件顶部连接的转盘、设置于转盘中部的散热口、设置于转盘两侧的斜向弧形槽、分别与转盘中部两侧插接并在接触时将散热口密封的两组防尘板、分别设置于两组防尘板上并与斜向弧形槽的槽端接触的从动杆,以及对称设置于中空套筒两侧并与防尘板插接的限位旋出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解封过热自锁组
件包括与中空套筒部分插接的齿条、与齿条啮合并与中空套筒中部活动连接的齿轮、固定设置于齿轮上方的支撑盘、与支撑盘一侧固定连接的外延板、与外延板一端连接的接电触头、设置于外延板上的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连接的助推棘爪、设置于支撑盘中部上方的套杆、与套杆活动连接的棘轮、与中空套筒底部连接的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顶部连接并一端与棘轮接触的止回棘爪、对称设置于棘轮中部的两组协同板,以及两端分别与协同板顶部和转盘底部连接的协同架。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线路接线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防尘二次调口组件内的第一接电座和第二接电座,以及分别与第一接电座和第二接电座连接的第一接电线路和第二接电线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防尘二次调口组件设置有与齿条插接的插口。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齿条一端延伸出防尘二次调口组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接电座和第二接电座以及接电触头均采用导电材料。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车体还包括设置于车体上的冷却液液位传感器、胎压传感器、油气悬架缸液位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车辆运行时的实时状态,及时调控,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解封过热自锁组件还包括与齿条外延端连接的垂直动力源;垂直动力源接收远程操控指令进行直线方向上的伸缩运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垂直动力源包括电缸。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在存放时密封防尘,在使用时快速通电并开启散热口,可根据接线盒处的发热状况断电降温并且在接通时适应调大散热空间,在出现过热状况后只要断电便可自动锁定,避免误触再次通电;在需要远程控制时只需添加一组远程控制的电缸,通过控制电缸的伸缩便可实现上述效果,无需复杂的冗余装置,适用于电动卸车的紧凑空间。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线路过热保护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线路过热保护单元整体结构另一个视角示意图。
[0022]图3为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线路过热保护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线路过热保护单元内部结构部分省略示意
图。
[0024]图5为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的解封过热自锁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其包括车体,车体包括线路过热保护单元100,线路过热保护单元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在存放时密封防尘,并且可根据接线盒处的发热状况断电降温并且在接通时适应调整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过热保护单元(100),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用于控制设备的开关工作;所述线路过热保护单元(100)包括防尘二次调口组件(101)、设置于所述防尘二次调口组件(101)内部的解封过热自锁组件(102),以及与所述防尘二次调口组件(101)连接的线路接线组件(1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二次调口组件(101)包括中空套筒(101a)、与所述解封过热自锁组件(102)顶部连接的转盘(101b)、设置于所述转盘(101b)中部的散热口(101c)、设置于所述转盘(101b)两侧的斜向弧形槽(101d)、分别与所述转盘(101b)中部两侧插接并在接触时将所述散热口(101c)密封的两组防尘板(101e)、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防尘板(101e)上并与所述斜向弧形槽(101d)的槽端接触的从动杆(101f),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中空套筒(101a)两侧并与所述防尘板(101e)插接的限位旋出槽(101g)。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封过热自锁组件(102)包括与所述中空套筒(101a)部分插接的齿条(102a)、与所述齿条(102a)啮合并与所述中空套筒(101a)中部活动连接的齿轮(102b)、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102b)上方的支撑盘(102c)、与所述支撑盘(102c)一侧固定连接的外延板(102d)、与所述外延板(102d)一端连接的接电触头(102e)、设置于所述外延板(102d)上的第一转轴(102f)、与所述第一转轴(102f)连接的助推棘爪(102g)、设置于所述支撑盘(102c)中部上方的套杆(102h)、与所述套杆(102h)活动连接的棘轮(102i)、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学郑安李继张波张集赵耀忠王英凯常宏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重型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