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16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和加热元件。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转动盘和转动杆,在对硅碳棒发热部进行加热时,可将硅碳棒插入到限位杆和转动杆之间,限位杆和转动杆等角度部分,启动加热元件,在加热的过程中,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转动,进而带动位于限位杆和转动杆之间的硅碳棒公转,改变与加热元件之间的距离,同时,在转动杆公转的同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固定安装,第一齿轮公转的同时产生自转,进而带动转动杆自转,通过摩擦力带动硅碳棒产生自转,改变受热面,进而使硅碳棒公转时产生自转,显著提高了硅碳棒加热时的均匀性,提高了加热效率。加热效率。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


[0001]本技术涉及硅碳棒生产
,具体来说,涉及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

技术介绍

[0002]硅碳棒在成型、干燥后需要对硅碳棒进行烧成工序,即在感应烧结炉内进行高温烧结,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真空感应烧结炉,真空感应烧结炉是指供粉末冶金件烧结用的真空感应炉,真空感应烧结炉的设备组成与坩埚式无心感应熔炼炉类似,炉体一般做成井式或罩式,井式炉结构简单,罩式炉便于装卸工件,护体由炉壳、感应器、石墨简、工件托架、供电装置、绝热层、水冷系统、通气系统等部分组成,炉壳上设有测温装置、观察装置等。
[0003]经过检索后发现,公开号为CN217423970U,名称为一种硅碳棒的感应烧结装置,该申请提出了现有的感应烧结炉内部的工件托架与硅碳棒之间为相对静止设置,即硅碳棒与工件托架的接触部位受热程度与其他部位存在差异,导致硅碳棒各部分之间受热不均,在感应烧结时硅碳棒易发生裂纹,严重影响硅碳棒的成品率和生产质量的问题,通过同轴设置第一圆形支撑板、第二圆形支撑板,并在其两者之间设置多个用于支撑且能够使等直径硅碳棒转动的水平辊组,通过水平辊组的工作,能够使硅碳棒在水平辊组上进行缓慢转动,保证了对硅碳棒的无死角烧结,使其受热均匀,能够提高硅碳棒的成品率和生产质量,但是,该申请中的硅碳棒在加热时始终处于同一个位置,也就是说,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间距是相同的,靠近加热元件的硅碳棒加热速度更快,受热效率更高,而远离加热元件的硅碳棒则加热速度慢,受热效率低,仍然会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影响加热效率,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改进,同时,该申请采用的感应烧结炉主体内部的热量会通过传动结构传递给电机,导致电机内部温度过高,从而在长时间使用时引起热损坏的问题,影响使用寿命,也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改进。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具备加热更加均匀、延长了使用寿命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加热更加均匀、延长了使用寿命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和加热元件,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元件,且加热元件一侧位于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内部设置有转动盘,并且转动盘一侧表面位于加热元件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侧贯穿转动盘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通过轴承与转动盘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杆与
限位杆等角度布置,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内壁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一侧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顶面固定安装有水箱,并且水箱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轴,且驱动轴贯穿水箱并通过密封轴承与水箱转动连接,并且驱动轴贯穿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和第二齿轮与转动盘另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元件环形布置,且加热元件长度大于硅碳棒发热部长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和转动杆沿转动盘中轴线等角度布置有多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内部盛放有水,且水的液面高于驱动轴顶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中心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直径大于驱动轴外径。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正立面铰接有炉门。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和转动杆与硅碳棒滚动抵接,且限位杆经过抛光处理,并且转动杆表面经过拉毛处理。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二齿轮与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具备以下
[0019]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采用了转动盘和转动杆,在对硅碳棒发热部进行加热时,可将硅碳棒插入到限位杆和转动杆之间,限位杆和转动杆等角度部分,随后,即可关闭炉门,启动加热元件,在加热的过程中,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转动,进而带动位于限位杆和转动杆之间的硅碳棒公转,改变与加热元件之间的距离,同时,在转动杆公转的同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固定安装,第一齿轮公转的同时产生自转,进而带动转动杆自转,通过摩擦力带动硅碳棒产生自转,改变受热面,进而使硅碳棒公转时产生自转,显著提高了硅碳棒加热时的均匀性,提高了加热效率。
[0021](2)、本技术采用了水箱,驱动轴通过密封轴承与水箱转动连接,水箱内部盛放有水,通过水为驱动轴进行降温,减少传递给驱动电机的热量,进而保护驱动电机,避免驱动电机长时间工作而热损坏,提高了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的A

A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2、加热元件;3、炉门;4、转动杆;5、限位杆;6、转动盘;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连接杆;10、安装架;11、驱动轴;12、水箱;13、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3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
[003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和加热元件2,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元件2,为常见结构,且加热元件2一侧位于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内部设置有转动盘6,并且转动盘6一侧表面位于加热元件2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5,限位杆5一侧贯穿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碳棒发热部烧结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和加热元件(2),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元件(2),且加热元件(2)一侧位于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内部设置有转动盘(6),并且转动盘(6)一侧表面位于加热元件(2)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一侧贯穿转动盘(6)设置有转动杆(4),且转动杆(4)通过轴承与转动盘(6)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杆(4)与限位杆(5)等角度布置,所述转动杆(4)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7),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内壁通过连接杆(9)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8),且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啮合,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一侧安装有安装架(10),且安装架(10)顶面固定安装有水箱(12),并且水箱(12)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轴(11),且驱动轴(11)贯穿水箱(12)并通过密封轴承与水箱(12)转动连接,并且驱动轴(11)贯穿中频感应加热炉主体(1)和第二齿轮(8)与转动盘(6)另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朝军陈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登封市金钰电热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