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67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包括负压胃管、减压进气件、胃管中腔和胃管引流孔,所述负压胃管的下端两侧等距开设有若干个胃管引流孔,负压胃管内开设有胃管中腔,负压胃管的一端与负压球固定相连,并相互连通在一起,胃管中腔内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减压进气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负压胃管通过负压将积液及抽取的过程中,减压进气件会让外部的气体适当的进入,避免负压胃管的胃管中腔因为承受不住负压而造成扁平的情况,降低后续引发的一系列堵塞和积液抽取不理想。堵塞和积液抽取不理想。堵塞和积液抽取不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


[0001]本技术属于胃管
,尤其涉及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医院临床术后,常常需要为肠胃出现异常病症的患者进行胃部减压以减轻腹胀,引出胃肠道内部积液及积气,从而起到利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的目的,现在普通医院的常规操作多是经鼻腔放置胃管(引流管和套管两个管体所组成)以插入胃部,同时另一端连接到负压引流装置(负压球)上,借由负压引流装置产生负压吸引患者胃肠积物,致使通过对胃肠积物的记录,分析患者的身体情况。目前,由于胃管需要置入到患者狭小的食道内,所以胃管整体的直径较小,而胃管又必须与负压装置相连通,从而会出现胃管因为负压而造成扁平的情况,致使提高胃管堵塞的几率,胃管承受负压能力有待提升。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包括负压胃管、减压进气件、胃管中腔和胃管引流孔,所述负压胃管的下端两侧等距开设有若干个胃管引流孔,负压胃管内开设有胃管中腔,负压胃管的一端与负压球固定相连,并相互连通在一起,胃管中腔内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减压进气件;
[0005]减压进气件包括单向胃片、防堵底片、防阻引流孔和减压气孔,单向胃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负压胃管开设的胃管中腔内部,单向胃片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防堵底片,单向胃片上等距开设有至少四个防阻引流孔,单向胃片的内侧等距开设有至少三个减压气孔,减压气孔开设在负压胃管上,减压气孔与负压胃管开设的胃管中腔相通。
[0006]优选的,所述单向胃片是采用凸轮型制成的薄片,单向胃片的内侧表面与胃管中腔的表面贴合接触,胃管中腔是采用横截面为六棱型制成的中腔。
[0007]优选的,所述防堵底片是采用



型制成的底片,防堵底片上开设有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防阻引流孔和减压气孔呈对错式开设,减压气孔自上而下倾斜开设在负压胃管上。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负压胃管内等距安装的若干个减压进气件,为一个简易的单向阀结构,负压胃管通过负压将积液及抽取的过程中,减压进气件会让外部的气体适当的进入,避免负压胃管的胃管中腔因为承受不住负压而造成扁平的情况,降低后续引发的一系列堵塞和积液抽取不理想。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图1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负压胃管1,减压进气件2,单向胃片21,防堵底片22,防阻引流孔23,减压气孔24,胃管中腔3,胃管引流孔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包括负压胃管1、减压进气件2、胃管中腔3和胃管引流孔4,所述负压胃管1的下端两侧等距开设有若干个胃管引流孔4,负压胃管1内开设有胃管中腔3,负压胃管1的一端与负压球固定相连,并相互连通在一起,胃管中腔3内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减压进气件2,减压进气件2包括单向胃片21、防堵底片22、防阻引流孔23和减压气孔24,单向胃片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负压胃管1开设的胃管中腔3内部,单向胃片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防堵底片22,单向胃片21上等距开设有至少四个防阻引流孔23,单向胃片21的内侧等距开设有至少三个减压气孔24,减压气孔24开设在负压胃管1上,减压气孔24与负压胃管1开设的胃管中腔3相通,减压进气件2会根据其内部压强,进行调整自身状态,减压进气件2具有进气状态和闭气状态,负压胃管1不通过负压抽取积液时,减压进气件2处于闭气状态,反之,抽取积液时,减压进气件2处于进气状态。
[0020]实施例一:
[0021]具体的,单向胃片21是采用凸轮型制成的薄片,单向胃片21的内侧表面与胃管中腔3的表面贴合接触,胃管中腔3是采用横截面为六棱型制成的中腔,单向胃片21为阀片,单向胃片21是采用具有弹性的医疗橡胶所制成。
[0022]具体的,防堵底片22是采用



型制成的底片,防堵底片22上开设有通孔,下落的积液会带动防堵底片22下压。
[0023]具体的,防阻引流孔23和减压气孔24呈对错式开设,减压气孔24自上而下倾斜开设在负压胃管1上,外部气体通过减压气孔24进入其内部。
[0024]实施例二:
[0025]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陷或是问题主要是由减压进气件2结构所解决:将负压胃管1与套管结合在一起(负压胃管1插入到套管内),在套管外部涂抹一层润滑剂,然后将套管和负压胃管1一同置入到患者的体内,负压胃管1的一端与负压引流装置相连通,负压引流装置通过产生负压,负压胃管1通过负压将患者体内的积液抽入到胃管中腔3内,此时,积液和负压会将减压进气件2的单向胃片21带动,单向胃片21的内侧表面不在与胃管中腔3内壁接触,积液可通过防阻引流孔23和防堵底片22开设的通孔向上流动,外部的气体通过减压气孔24进入到胃管中腔3内,避免胃管中腔3出现扁平的情况,另外,当负压引流装置的负压出现消失时(一般的负压装置均具有一定停滞时间,为下次的负压产生做准备,如:负压球和针管),此时积液会因为负压的消失而出现下滑,而在下滑的过程中,积液会带动减压进气件2的防堵底片22,防堵底片22带动单向胃片21重新与胃管中腔3内部接触,进而让胃管中腔3的内部处于气压平衡,避免积液继续流动下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负压吸引功能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胃管(1)、减压进气件(2)、胃管中腔(3)和胃管引流孔(4),所述负压胃管(1)的下端两侧等距开设有若干个胃管引流孔(4),负压胃管(1)内开设有胃管中腔(3),负压胃管(1)的一端与负压球固定相连,并相互连通在一起,胃管中腔(3)内等距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减压进气件(2);减压进气件(2)包括单向胃片(21)、防堵底片(22)、防阻引流孔(23)和减压气孔(24),单向胃片(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负压胃管(1)开设的胃管中腔(3)内部,单向胃片(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防堵底片(22),单向胃片(21)上等距开设有至少四个防阻引流孔(23),单向胃片(21)的内侧等距开设有至少三个减压气孔(24),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柳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