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弯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77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弯导管,包括控制手柄、互变段、互变开关、控弯段和拉线;互变段的近端与控制手柄连接,互变段的管壁设有第一环形腔体,第一环形腔体沿互变段的轴向贯穿互变段;互变开关设置在互变段内,互变开关沿互变段的圆周方向可转动;控弯段的近端与互变段的远端连接,控弯段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直线腔;拉线一端与控制手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互变开关、第一环形腔体和直线腔并与控弯段的远端固定连接,互变开关转动时带动拉线旋转,使拉线在第一环形腔体内在直线状态与螺旋状态之间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互变段和互变开关,互变段可实现控弯与不控弯的转换,提高控弯导管对人体复杂腔道的适应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弯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控弯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导管(如鞘管)一般用于将其他医疗器械输送至目标位置。通常导管与导管内腔中的器械一同被操纵到达目标位置之后,导管内腔中的器械可被推出,以进一步开展检查、取样和治疗等作业,在诸如心血管、气管、消化道、颅内血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中,导管的控弯效果为其核心功能。
[0003]导管一般包括直管段和控弯段,直管段为不可弯曲的管段,控弯段为可弯曲的管段。现有的导管在实际使用时直管段无法实现控弯与不控弯的转换,导管的变形形状单一,对人体的复杂腔道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弯导管,通过设置互变段和互变开关,互变段可实现控弯与不控弯的转换,提高控弯导管对人体复杂腔道的适应性。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控弯导管,包括:
[0007]控制手柄;
[0008]互变段,所述互变段的近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互变段的管壁设有第一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沿所述互变段的轴向贯穿所述互变段;
[0009]互变开关,设置在所述互变段内,所述互变开关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互变段的圆周方向可转动;
[0010]控弯段,所述控弯段的近端与所述互变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直线腔;
[0011]拉线,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并与所述控弯段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互变开关转动时带动所述拉线旋转,使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由直线状态变为螺旋状态,或由螺旋状态变为直线状态。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互变段之间,所述连接段的管壁设有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沿所述连接段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段;
[0013]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时,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螺旋方向与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的螺旋状态相同或相反。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线的数量为两条及以上;
[0016]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与拉线数量对应的直线腔;
[0017]每条所述拉线均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及一个所述直线腔。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互变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和第一管体,所述第一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侧,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具有间距形成所述第一环形腔体。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互变开关为电磁驱动件并包括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所述外环结构固定于第一保护套的内壁,所述内环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环结构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所述内环结构上设置多个通孔以供拉线穿设。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保护套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套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第二环形腔体。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互变段和所述控弯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互变段与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依次交替连接,每个所述互变段内设有一个互变开关。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拉线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并至少有一条所述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所述控弯段内。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和所述拉线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依次连接,每条所述拉线对应一个所述控弯段,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在其所经过的其它所述控弯段内为螺旋状。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直管段,所述直管段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控弯段之间;
[0025]所述拉线的数量小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所述拉线在所述直管段内为螺旋状,并至少有一条所述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所述控弯段内;或者,
[0026]所述拉线的数量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相同,且每条所述拉线对应一个所述控弯段,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内为直线状,在所述直管段和所经过的所述控弯段内分别为螺旋状。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控弯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与两个及以上的所述直管段依次交替连接。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位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的不同侧。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至少一个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003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32](1)在导管上设置互变段,互变段中的拉线可以自由转换为直线状态或螺旋状态,互变段中的拉线为直线状态时,利用偏离导管中轴线的拉线产生偏离中轴线的拉力,导致互变段的管壁因压缩变形向一侧形成弯曲,通过互变段和控弯段的联合使用则实现了复杂弯形控制,使导管对人体的复杂腔道适应性更佳;此外,当不需要互变段弯曲时,互变段中的拉线为螺旋状态时,由于螺旋分布的特点,拉线产生的偏离中轴线的分力会被分散至导管的圆周并相互抵消,不会发生偏向一侧的弯曲,因而减弱或消除互变段的非预期形变,从而提高导管的控弯精准性。
[0033](2)在导管上设置连接段和/或设置直管段,通过连接段和/或直管段与互变段以及控弯段的连接设计,结合拉线布置的设计,可以实现复杂弯形的控制,增加了导管的到位性。
[0034](3)通过改变控弯段内直线腔的位置以及拉线与控弯段的固定位置以调节导管的弯曲形态,实现平面控弯或者立体控弯。
附图说明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图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无连接段时仅控弯段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无连接段时控弯段与互变段同时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是互变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0040]图5是控弯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0041]图6是控弯导管在肺的腔道内经过控弯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7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手柄;互变段,所述互变段的近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互变段的管壁设有第一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沿所述互变段的轴向贯穿所述互变段;互变开关,设置在所述互变段内,所述互变开关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互变段的圆周方向可转动;控弯段,所述控弯段的近端与所述互变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直线腔;拉线,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并与所述控弯段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互变开关转动时带动所述拉线旋转,使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由直线状态变为螺旋状态,或由螺旋状态变为直线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互变段之间,所述连接段的管壁设有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沿所述连接段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段;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时,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螺旋方向与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的螺旋状态相同或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的数量为两条及以上;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与拉线数量对应的直线腔;每条所述拉线均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及一个所述直线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变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和第一管体,所述第一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侧,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具有间距形成所述第一环形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变开关为电磁驱动件并包括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所述外环结构固定于第一保护套的内壁,所述内环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环结构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所述内环结构上设置多个通孔以供拉线穿设。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保护套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套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彦马攀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