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烧器和锅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162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燃烧器和锅炉系统。所述锅炉燃烧器包括:进气区,其设置成引入助燃空气以及从锅炉向外排出的外部烟气和/或所述锅炉的内部烟气;燃烧区,其与所述进气区连通;以及压缩气体输送装置,其设置成向所述进气区输送压缩气体,用以提供动力迫使所述外部烟气和/或所述内部烟气从所述进气区进入至所述燃烧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锅炉的N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燃烧器和锅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
,尤其涉及锅炉燃烧器和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锅炉通常是利用燃料燃烧来释放热能,以便将诸如水等流体介质加热达到预设要求,其中燃烧器是锅炉的关键设备,它的工作性能好坏会影响锅炉的热效率、烟气排放指标等。特别是,在目前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情形下,对于低NO
X
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采用燃烧器烟气循环技术能够在NO
X
排放中起到有益作用,稳定高效的烟气循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NO
X
的排放,然而本申请经过研究后发现,现有技术在如何提高烟气循环的稳定性和效率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锅炉燃烧器和锅炉系统,从而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提供了对于现有技术的替代技术方案。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首先提供了一种锅炉燃烧器,包括:
[0005]进气区,其设置成引入助燃空气以及从锅炉向外排出的外部烟气和/或所述锅炉的内部烟气;
[0006]燃烧区,其与所述进气区连通;以及
[0007]压缩气体输送装置,其设置成向所述进气区输送压缩气体,用以提供动力迫使所述外部烟气和/或所述内部烟气从所述进气区进入至所述燃烧区。
[0008]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进气区具有腔体、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三入口、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所述第一烟道经由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用于引入所述外部烟气,所述第二烟道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用于引入所述内部烟气,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腔体连通以将助燃空气引入所述腔体用来与所述外部烟气混合,经混合的气体与经由燃料气体管路穿过所述进气区输送至所述燃烧区的燃料气体在所述燃烧区混合后燃烧。
[0009]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压缩气体输送装置包括:
[0010]第一喷枪,其用于输送第一压缩气体以向所述外部烟气提供动力,使得所述外部烟气经由所述第一烟道进入至所述燃烧区,所述第一压缩气体包括压缩空气、蒸汽;和/或
[0011]第二喷枪,其用于输送第二压缩气体以向所述内部烟气提供动力,使得所述内部烟气经由所述第二烟道进入至所述燃烧区,所述第二压缩气体包括燃料气、压缩空气、蒸汽;并且/或者
[0012]所述燃料气体管路设置成在所述燃烧区具有第一喷嘴和多个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围绕着所述第一喷嘴布置。
[0013]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烟道包括至少两个环形烟
道,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烟道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烟道的外侧的至少两个圆筒形烟道。
[0014]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环形烟道彼此同心布置,所述至少两个圆筒形烟道沿着所述至少两个环形烟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0015]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锅炉燃烧器包括烟气吸入器,其布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且所述烟气吸入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烟道的出口与所述烟气吸入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烟道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一烟道中的至少另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喷嘴的周向外侧。
[0016]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烟道相对于所述锅炉燃烧器的横向轴线倾斜布置,并且所述第二烟道的出口构造成朝向所述燃烧区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横截面。
[0017]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进气区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由金属材料和耐火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且相对更靠近于所述燃烧区,所述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内,所述第二烟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第一烟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
[0018]在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构造成圆筒形,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
[0019]其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锅炉系统,包括锅炉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燃烧器,所述锅炉燃烧器布置成用于加热锅炉内的流体。
[0020]本技术通过应用高效、稳定的烟气内外循环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锅炉的NO
x
排放,同时显著提高烟气循环设备的稳定可靠性,并且有效降低设备成本,从而能够提高锅炉燃烧器和锅炉系统的性能,增强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在知道,这些附图只是出于解释目的而设计的,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0022]图1是一个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系统实施例的构成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的锅炉燃烧器示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的锅炉燃烧器示例的一个端部正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一烟道、第二烟道以及各喷枪的喷嘴等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和锅炉系统的结构组成、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描述不应用于对本技术形成任何限制。在本文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仅是用于进行区分性表述目的而无意于表示它们的顺序和相对重要性,技术术语“连接”意味着特定部件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和/或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技术术语“部分”意在涵盖在结构构造、组成等方面的任何可能形式,例如其可以由单个或多个部件组成。
[0026]此外,对于在本文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技术仍允许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而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从而应在认为这些根据本技术的更多实施例也是在本文的记载范围之内。另外,为了简化图面和便于清楚说明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零部件和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或若干处进行标示,并且省略了锅炉系统中通常包含或者可能包含的更多零部件。
[0027]首先参考图1,在该图中仅以示范性方式展示出了一个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系统实施例的大致结构组成情况,其中配置了一个根据本技术的锅炉燃烧器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锅炉系统100包括锅炉10和锅炉燃烧器20,后者被用来对锅炉10内的流体进行加热处理,该流体包括但不限于例如水等。此外,在图1中还同时展示出了诸如风机30的设备,通过此类设备可以用来向锅炉燃烧器20提供例如空气等助燃气体,以便与进入到锅炉燃烧器20内的流体混合后达到促进燃烧等目的。
[0029]在锅炉系统100中,为锅炉燃烧器20配置了锅炉烟气的内外双循环回路,由此能有效降低NO
x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燃烧器(20),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区(20a),其设置成引入助燃空气以及从锅炉(10)向外排出的外部烟气和/或所述锅炉(10)的内部烟气;燃烧区(20b),其与所述进气区(20a)连通;以及压缩气体输送装置,其设置成向所述进气区(20a)输送压缩气体,用以提供动力迫使所述外部烟气和/或所述内部烟气从所述进气区(20a)进入至所述燃烧区(20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器(20),其中,所述进气区(20a)具有腔体(23)、第一入口(211)、第二入口(221)、第三入口(231)、第一烟道(21)和第二烟道(22),所述第一烟道(21)经由所述腔体(23)与所述第一入口(211)连通用于引入所述外部烟气,所述第二烟道(22)与所述第二入口(221)连通用于引入所述内部烟气,所述第三入口(231)与所述腔体(23)连通以将助燃空气引入所述腔体(23)用来与所述外部烟气混合,经混合的气体与经由燃料气体管路穿过所述进气区(20a)输送至所述燃烧区(20b)的燃料气体在所述燃烧区(20b)混合后燃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燃烧器(20),其中,所述压缩气体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喷枪(28),其用于输送第一压缩气体以向所述外部烟气提供动力,使得所述外部烟气经由所述第一烟道(21)进入至所述燃烧区(20b),所述第一压缩气体包括压缩空气、蒸汽;和/或第二喷枪(29),其用于输送第二压缩气体以向所述内部烟气提供动力,使得所述内部烟气经由所述第二烟道(22)进入至所述燃烧区(20b),所述第二压缩气体包括燃料气、压缩空气、蒸汽;并且/或者所述燃料气体管路设置成在所述燃烧区(20b)具有第一喷嘴(25)和多个第二喷嘴(26),所述第二喷嘴(26)围绕着所述第一喷嘴(25)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燃烧器(20),其中,所述第一烟道(21)包括至少两个环形烟道,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烟道(22)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烟道(21)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瑜张奎山王豪杰常亮杨晓远李永锋尚冬雷
申请(专利权)人:凯勒特燃烧技术与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