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41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8
本申请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及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包括两驱前横梁、四驱前横梁、增程式后横梁、纯电式后横梁、第一通用纵梁和第二通用纵梁,第一通用纵梁设有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二通用安装位,第二通用纵梁设有第三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两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或者,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增程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或者,纯电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及新能源汽车,提高了前副车架的通用化程度,并满足轻量化需求。足轻量化需求。足轻量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前副车架是汽车底盘零部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连接车身、发动机悬置和悬架等零件,在一款新的车型研发过程中,前副车架结构的研发设计需要耗费较多的研发经费和较长的研发周期。因此,前副车架平台化,能够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技术利用率,平台化常见做法是前副车架完全通用,也即,使一款副车架同时匹配多款配置车型。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不同车型的匹配安装零件需求差异较大,例如,两驱车型前副车架不装配悬置,四驱车型前副车架需要装配电机的三个悬置,增程车型的前副车架需要装配增程器的后悬置,因此,如果使前副车架完全通用,就需要一个前副车架涵盖所有功能,则会产生较大的设计冗余,增加车身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及新能源汽车,以提高前副车架的通用化程度,并满足轻量化需求。
[0004]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包括两驱前横梁、四驱前横梁、增程式后横梁、纯电式后横梁、第一通用纵梁和第二通用纵梁,第一通用纵梁设有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二通用安装位,第二通用纵梁对应第一通用安装位设有第三通用安装位,且第二通用纵梁对应第二通用安装位设有第四通用安装位。两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或者,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增程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或者,纯电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两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时,两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当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时,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当增程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时,增程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当纯电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时,纯电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两驱前横梁或者四驱前横梁与第一通用纵梁以及第二通用纵梁连接地牢固程度,并且,有利于提高增程式后横梁或者纯电式后横梁与第一通用纵梁以及第二通用纵梁连接的牢固程度。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副车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电机前悬置支架、第二电机前悬置支架和电机后悬置支架。当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
三通用安装位时,第一电机前悬置支架和第二电机前悬置支架均焊接于四驱前横梁,且第一电机前悬置支架和第二电机前悬置支架沿着四驱前横梁的轴向间隔设置。当纯电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时,电机后悬置支架焊接于纯电式后横梁。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电机前悬置支架、第二电机前悬置支架以及电机后悬置支架与纯电四驱前副车架连接的牢固程度。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副车架安装结构还包括增程器悬置支架,当增程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时,增程器悬置支架焊接于增程式后横梁,以使增程器能够通过增程器悬置支架装设于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提高了增程器悬置支架与增程前副车架连接的牢固程度。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程式后横梁设有U形安装槽,增程器悬置支架装设于U形安装槽内,且增程器悬置支架的外壁与U形安装槽的内壁焊接。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将增程器悬置支架安装在增程式后横梁上,并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增程器悬置支架与增程前副车架连接的牢固程度。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程式后横梁的中部设有排气管避让部,新能源汽车的排气管能够通过排气管避让部穿设于增程式后横梁。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增程前副车架能够满足能源汽车的排气管的安装需求。
[00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组件和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装设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组件。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副车架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通用塔台、第二通用塔台、第一专用塔台和第二专用塔台,第一通用塔台安装于第一通用安装位,第二通用塔台安装于第三通用安装位。当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时,第一专用塔台安装于第二通用安装位,第二专用塔台安装于第四通用安装位,以使前副车架安装结构能够分别通过第一通用塔台、第二通用塔台、第一专用塔台和第二专用塔台连接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组件。当增程式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二通用安装位和第四通用安装位时,第一专用塔台安装于第二通用安装位,第二专用塔台安装于第四通用安装位,以使前副车架安装结构能够分别通过第一通用塔台、第二通用塔台、第一专用塔台和第二专用塔台连接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组件。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强纯电四驱前副车架与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组件连接的牢固程度,或者有利于增强增程前副车架与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组件连接的牢固程度。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两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时,两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第一通用纵梁通过第一通用安装位卡设于第一缺口部,第二通用纵梁通过第三通用安装位卡设于第二缺口部。当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时,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缺口部和第四缺口部,第一通用纵梁通过第一通用安装位卡设于第三缺口部,第二通用纵梁通过第三通用安装位卡设于第四缺口部。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如此设置,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两驱前横梁与第一通用纵梁以及第二通用纵梁的装配难度,或者,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四驱前横梁与第一通用纵梁以及第二通用纵梁的装配难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两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时,两驱前横梁一端设有第五缺口部,另一端设有第六缺口部,第一通用塔台
的一侧侧壁卡设于第五缺口部,且第一通用塔台另一侧侧壁抵接于第一通用安装位。第二通用塔台的一侧侧壁卡设于第六缺口部,且第二通用塔台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三通用安装位。当四驱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第一通用安装位和第三通用安装位时,四驱前横梁一端设有第七缺口部,另一端设有第八缺口部,第一通用塔台的一侧侧壁卡设于第七缺口部,且第一通用塔台的另一侧侧壁抵接于第一通用安装位。第二通用塔台的一侧侧壁卡设于第八缺口部,且第二通用塔台的另一侧侧壁抵接于第三通用安装位。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第一通用塔台、第二通用塔台与两驱前横梁的装配难度,或者,降低了第一通用塔台、第二通用塔台与四驱前横梁的装配难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驱前横梁(1)、四驱前横梁(2)、增程式后横梁(3)、纯电式后横梁(4)、第一通用纵梁(5)和第二通用纵梁(6),所述第一通用纵梁(5)设有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第二通用安装位(52),所述第二通用纵梁(6)对应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设有第三通用安装位(61),且所述第二通用纵梁(6)对应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设有第四通用安装位(62);所述两驱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所述第三通用安装位(61),或者,所述四驱前横梁(2)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所述第三通用安装位(61);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或者,所述纯电式后横梁(4)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两驱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所述第三通用安装位(61)时,所述两驱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所述第三通用安装位(61),当所述四驱前横梁(2)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所述第三通用安装位(61)时,所述四驱前横梁(2)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所述第三通用安装位(61);当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时,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当所述纯电式后横梁(4)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时,所述纯电式后横梁(4)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前悬置支架(7)、第二电机前悬置支架(8)和电机后悬置支架,当所述四驱前横梁(2)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位(51)和所述第三通用安装位(61)时,所述第一电机前悬置支架(7)和所述第二电机前悬置支架(8)均焊接于所述四驱前横梁(2),且所述第一电机前悬置支架(7)和所述第二电机前悬置支架(8)沿着所述四驱前横梁(2)的轴向间隔设置,当所述纯电式后横梁(4)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时,所述电机后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纯电式后横梁(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程器悬置支架(10),当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位(52)和所述第四通用安装位(62)时,所述增程器悬置支架(10)焊接于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以使增程器能够通过所述增程器悬置支架(10)装设于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设有U形安装槽(31),所述增程器悬置支架(10)装设于所述U形安装槽(31)内,且所述增程器悬置支架(10)的外壁与所述U形安装槽(31)的内壁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车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的中部设有排气管避让部(32),新能源汽车的排气管能够通过所述排气管避让部(32)穿设于所述增程式后横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步正胡春波吴世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