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52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及方法,涉及不锈钢管冷轧领域。其包括冷轧机、储放架和刮油机构,管材经过冷轧机冷轧后堆放在储放架内,储放架内的管材依次通过刮油机构;所述刮油机构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套筒和支架,所述管材放置在支架上,所述套筒水平设置且套筒的筒口朝向管材;所述套筒内设有刮油栓,所述刮油栓的外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贴合,所述套筒的筒底设有气管,输气设备通过气管向套筒内输气并推动刮油栓朝向管材内移动。本申请具有能够快速且方便地刮除不锈钢管内壁上的冷轧油的效果。壁上的冷轧油的效果。壁上的冷轧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不锈钢管冷轧领域,尤其是涉及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管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另外,在折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所以也广泛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工程结构和家具厨具等。
[0003]目前,不锈钢管的冷轧一般均通过冷轧机完成,需要管坯以滚动的方式前行,使得管坯在芯棒的减径和定径段上产生轧制变形,从而实现不锈钢管的轧制,在通过冷轧机进行轧制前,需要在管坯的内外壁上涂设冷轧油,起到润滑作用,防止在轧制的过程中,管坯的内壁或外壁上产生过多过深的划痕,提高成品品质。
[0004]在轧制完毕后,不锈钢管内壁上的冷轧油残留相对不锈钢管外壁上的冷轧油更加难以去除,需要在不锈钢管的一端放置刮油头,并通过推杆将刮油头由不锈钢管的另一端推出,实现刮油,但是这需要推杆的长度大于不锈钢管的长度,使得设备整体的长度过大、占用的空间也较多,整体操作也更加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不锈钢管内壁上的冷轧油去除操作复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及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包括冷轧机、储放架和刮油机构,管材经过冷轧机冷轧后堆放在储放架内,储放架内的管材依次通过刮油机构;所述刮油机构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套筒和支架,所述管材放置在支架上,所述套筒水平设置且套筒的筒口朝向管材;所述套筒内设有刮油栓,所述刮油栓的外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壁贴合,所述套筒的筒底设有气管,输气设备通过气管向套筒内输气并推动刮油栓朝向管材内移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气设备在输入高压的气体后,刮油栓会以较高的速度冲出套筒并由管材的一端进入到管材内,并在惯性的作用下由管材的另一端冲出,这样,刮油栓能够将管材内壁上的冷轧油刮出至管材的外部,无需使用借助过长的推杆,占用的空间小,而且通过简单的气吹作用即可实现刮油栓的刮油操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刮油效果好。
[0008]可选的,所述套筒的筒底外部还设有绕辊和拉绳,所述绕辊通过电动机驱动,所述拉绳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绕辊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刮油栓的一侧端面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气设备输送气体前,电动机反向动作,释放拉绳,这样,在输气设备输入高压的气体后,刮油栓能带动拉绳一起产生位移、进行刮油操作,在刮油完毕后,电动机正向转动,将拉绳绕回至绕辊上,从而将刮油栓拉回至套筒内,一方面可以再次进行刮油操作,提高刮油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刮油栓的快速回收,便于对下一管
材进行刮油操作。
[0010]可选的,所述刮油机构还包括限位管,所述套筒、管材和限位管依次设置,所述套筒活动设于第一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外侧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推动套筒朝向管材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管固定设于第二支撑座上,所述限位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个等径部和两个变径部,两个所述变径部对称地设于所述等径部的两侧;所述变径部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管材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管材的外径,所述套筒的内径、管材的内径和等径部的内径依次降低。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刮油前,第一气缸动作,推动套筒朝向管材移动,进而推动套筒、管材整体朝向限位管移动,并在套筒、管材和限位管相互接触并连通后,第一气缸停止动作,这样,套筒、管材和限位管形成一个互通的整体,这样,提高了整体的气密性,输气设备输入的高压的气体能够推动刮油栓产生更大的位移,确保刮油栓能从管材的一端进入并从管材的另一端移出,完成刮油操作;刮油栓由管材进入限位管后,会依次经过一个变径部、等径部和另一个变径部,在这一过程中,刮油栓表面粘附的冷轧油会被限位管的内壁刮除,这样,在电动机绕卷拉绳、实现刮油栓复位后,刮油栓表面的冷轧油不会对管材造成二次污染。
[0012]可选的,所述刮油栓包括套管、海绵套和连接杆,所述套管和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海绵套包裹所述套管,所述海绵套的套口与所述套管的一侧端面平齐;所述连接杆位于套管的一侧端面处设有拉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环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套在进入管材内后,呈压缩状态,能够更好地清除管材内的冷轧油,连接杆与套管之间为可拆卸的螺纹连接,套管与海绵套之间为固定连接,这样,在海绵套产生破损后能够及时且快速地进行更换,而不直接起到刮油作用的拉绳及连接杆可以反复使用。
[0014]可选的,所述变径部的底部设有若干油孔,所述限位管的下方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管的长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海绵套由管材位移至变径部后,海绵套会处于自然蓬松状态,再进入到等径部和另一个变径部后,海绵套由蓬松变为紧实、再由紧实变为蓬松,然后在电动机正向转动、通过拉绳拉动海绵套复位的过程中,海绵套再次发生由蓬松至紧实状态的改变,再由蓬松状态进入管材,这样,形成多次对海绵套的挤压作用,能够将海绵套内吸附的冷轧油可靠排出,并通过油孔渗透到储油槽内,避免了刮除产生的冷轧油四处流淌造成污染或再次回流到管材内,确保海绵套对管材的内壁进行有效的刮油作用。
[0016]可选的,所述海绵套的套底与所述套管的另一侧端面之间设有第一磁铁;所述限位管远离管材的一侧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推杆上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在限位管内相互吸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力吸附作用实现对海绵套的牵引作用,防止管材过长,输气设备输入的气体无法驱动海绵套从管材内刮过并穿过限位管。
[0018]可选的,所述海绵套的两侧均设有倒角,所述倒角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管材的内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海绵套由套筒穿入管材或者由限位管穿入管材的过程中,倒角能起到引导作用,防止海绵套卡止在管材与套筒之间或管材与限位管之间。
[0020]可选的,所述等径部与所述管材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刮油栓的长度。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海绵套的套底位移至等径部时,海绵套的套口仍位于管材内,这样,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输气设备对海绵套的气吹作用能驱动海绵套产生足够的位移量来实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能够可靠吸合,也就确保了能够通过限位管将海绵套吸收的冷轧油挤出。
[0022]可选的,所述支架呈与管材相互贴合的弧形。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在能够托举管材的同时,不会限制管材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也就使得在第一气缸动作后,套筒能够推动管材发生位移并与限位管对接为一个串通的整体。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不锈钢管冷轧加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不锈钢管冷轧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经过冷轧机冷轧后的管材堆放在储放架内进行重力控油;S2、在储放架上取一根管材放置在支架上,然后第一气缸动作,推动套筒及管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轧机(1)、储放架(2)和刮油机构(3),管材(4)经过冷轧机(1)冷轧后堆放在储放架(2)内,储放架(2)内的管材(4)依次通过刮油机构(3);所述刮油机构(3)包括底座(31)和设于底座(31)上的套筒(32)和支架(40),所述管材(4)放置在支架(40)上,所述套筒(32)水平设置且套筒(32)的筒口朝向管材(4);所述套筒(32)内设有刮油栓(33),所述刮油栓(33)的外壁与所述套筒(32)的内壁贴合,所述套筒(32)的筒底设有气管(321),输气设备通过气管(321)向套筒(32)内输入气体并推动刮油栓(33)朝向管材(4)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2)的筒底外部还设有绕辊(322)和拉绳(323),所述绕辊(322)通过电动机(324)驱动,所述拉绳(323)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绕辊(322)上,所述拉绳(323)的另一端与刮油栓(33)的一侧端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机构(3)还包括限位管(34),所述套筒(32)、管材(4)和限位管(34)依次设置,所述套筒(32)活动设于第一支撑座(325)上,所述第一支撑座(325)的外侧设有第一气缸(35),所述第一气缸(35)推动套筒(32)朝向管材(4)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管(34)固定设于第二支撑座(341)上,所述限位管(34)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个等径部(342)和两个变径部(343),两个所述变径部(343)对称地设于所述等径部(342)的两侧;所述变径部(343)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管材(4)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管材(4)的外径,所述套筒(32)的内径、管材(4)的内径和等径部(342)的内径依次降低。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管冷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栓(33)包括套管(331)、海绵套(332)和连接杆(333),所述套管(331)和所述连接杆(33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海绵套(332)包裹所述套管(331),所述海绵套(332)的套口与所述套管(331)的一侧端面平齐;所述连接杆(333)位于套管(331)的一侧端面处设有拉环(3330),所述拉绳(323)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强张维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和新不锈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