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41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5
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涉及机器人设计与电磁耦合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机器人快换结构通常需要人工辅助操作、连接效率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四个电永磁铁按照磁极极性统一的方向沿环形均匀排布;且所述四个电永磁铁的磁极均穿过壳体的一个表面;且均与壳体卡接并用胶水固定;四个电永磁铁的磁极还通过弹簧触点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源总线连接;四个电永磁铁的驱动信号输入端均与控制电路板的脉冲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为电永磁铁供电,还用于根据连接或断开控制信号向四个电永磁铁的驱动信号输入端发送正向或反向脉冲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机器设计中的机械和电气连接。要用于机器设计中的机械和电气连接。要用于机器设计中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设计与电磁耦合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的标准、通用机械接口可以为机器人的快换机构的切换带来更好的灵活性、扩展性。目前可以满足最复杂需求的自重构机器人耦合机构较少,且现有连接接口设计存在状态切换效率低下、能耗较高、功能单一等问题。电永磁铁只需要电流脉冲即可切换上磁和退磁,之后状态保持无需能量。但目前的应用多局限于仅连接作用,无法满足机器人领域更加复杂的快换结构电气的需求,连接的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机器人快换结构通常需要人工辅助操作、连接效率低和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电永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包括四个电永磁铁A、控制电路板B和壳体C;
[0005]所述四个电永磁铁A按照磁极A4极性统一的方向沿环形均匀排布;且所述四个电永磁铁A的磁极A4均穿过壳体C的一个表面;且均与壳体C卡接;
[0006]四个电永磁铁A的磁极A4还通过弹簧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电永磁铁(A)、控制电路板(B)和壳体(C);所述四个电永磁铁(A)按照磁极(A4)极性统一的方向沿环形均匀排布;且所述四个电永磁铁(A)的磁极(A4)均穿过壳体(C)的一个表面;所述四个电永磁铁(A)的磁极(A4)均与壳体(C)卡接;四个电永磁铁(A)的磁极(A4)还通过弹簧触点与控制电路板(B)的电源总线连接;四个电永磁铁(A)的驱动信号输入端均与控制电路板(B)的脉冲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B)用于为电永磁铁(A)供电,还用于根据连接或断开控制信号向四个电永磁铁(A)的驱动信号输入端发送正向或反向脉冲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永磁铁(A)还包括绕组(A1)、钕铁硼磁棒(A2)和铝镍钴磁棒(A3);钕铁硼磁棒(A2)和铝镍钴磁棒(A3)等长且平行设置,所述两个磁极(A4)固定在钕铁硼磁棒(A2)和铝镍钴磁棒(A3)的两端,绕组(A1)绕设在所述钕铁硼磁棒(A2)和铝镍钴磁棒(A3)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磁极(A4)包括第一半圆柱件(A41)和第二半圆柱件(A42);所述第一半圆柱件(A41)和第二半圆柱件(A42)轴向固定连接构成一体件,所述第一半圆柱件(A41)的半圆面的半径大于第二半圆柱件(A42)的半圆面的半径所述第一半圆柱件(A41)的侧平面与钕铁硼磁棒(A2)和铝镍钴磁棒(A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板(B)包括微控制器(B2)、电压转换电路(B3)和脉冲生成电路(B4);电压转换电路(B3)用于接收外部电源,对外部电源的电压进行转换后为微控制器(B2)和脉冲生成电路(B4)供电;微控制器(B2)用于根据连接或断开控制信号向脉冲生成电路(B4)发送控制信号;脉冲生成电路(B4)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产生正向脉冲电流或负向脉冲电流;脉冲生成电路(B4)的输出端为控制电路板(B)的电流脉冲输出端,脉冲生成电路(B4)的正向脉冲电流或反向脉冲电流输出端连接绕组(A1)的两端,所述绕组(A1)两端为电永磁铁(A)的驱动信号输入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永磁铁的多功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转换电路(B3)包括第一DCDC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延河杨致远韩凯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