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29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链条:能够将润滑油充分地导入套筒和销的游隙嵌合部分,并且,能够防止外链节板变形,能够顺滑地弯曲且噪音和振动少,并且摩擦和磨损的产生也少。在交替连结多个内链节板(110)和外链节板(120)的链条(100)中,外链节板(110)在一侧表面上具有槽部(124),所述槽部呈曲线状地延伸并与前后一对销压入孔(123)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车、工业用机械等的动力传递机构或者输送机构中 使用的链条,特别地,涉及通过套筒和销交替地连结多个内链节板和外 链节板的链。
技术介绍
以往,周知有交替地连结多个内链节板和外链节板的链条,所述链条由以下部件构成分别具有前后一对套筒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内链节 板;两端部压入嵌装在套筒压入孔中的圆筒状的套筒;配置在内链节板 的两外侧且分别具有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外链节板;以及以转 动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套筒中且两端部被压入嵌装在销压入孔中的销。并且,周知有一种链条,将润滑油导入套筒和销的游隙嵌合部分以 使链条的弯曲顺滑,并且公知有一种链条,为了更加有效地导入润滑油 而在外链节板上设有槽部。如图9、图10所示,该公知的链条的外链节板521构成为在一侧 表面上,与前后一对销压入孔523相连的槽部524呈直线状地设置在连 接两个销压入孔523的中心C的线上,润滑油通过该槽部524被充分地 导入套筒和销的游隙嵌合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 - 294089号4S报(第5页,图4 )但是,对于该公知的链条的外链节板521,在施加弯曲应力的情况下, 由于槽部524的刚性最低、并且呈直线状地设置,因此容易以槽部524作 为中心产生如图ll所示的变形,并且,在采用冲压加工等对残余应力带来 影响的加工方法的情况下,会带来在加工时发生变形或使用时更容易产生 变形的问题。进而,当外链节板521变形时,如图12所示,外链节板521的外缘与 内链节板511接触,因摩擦阻力阻碍了链条的顺滑地弯曲,并且,M在以下问题因摩擦而带来噪音、或者因磨损而在链条中产生振动、或者因 由磨损产生的磨损##发套筒512和销522的间隙或套筒512和滚子514 的间隙等其他滑动部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的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在于提供如下的链条能够将润滑油充分地导入套筒和销的游隙嵌合部 分,并且,能够防止外链节板变形,能够顺滑地弯曲且噪音和振动少, 并且摩擦和磨损的产生也少。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方法解决上述课题 一种链条,其 由以下部件构成分别具有前后一对套筒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内链节板; 两端部被压入嵌装在所述套筒压入孔中的圆筒状的套筒;配置在所述内 链节板的两外侧且分别具有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外链节板;以 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套筒中且两端部被压入嵌装在所述销压入孔中的销,所述链条是通过交替地连结多个所述内链节板和所述外 链节板而成,其中,所述外链节板在一侧表面上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呈 曲线状地延伸并与所述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相连。笫二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在笫一方面所述的链条的结构的基础上,通 过下述方法进一步解决上述i果题所述槽部呈圆弧状地连结所述前后一 对销压入孔,第三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链条的结 构的基础上,通过下述方法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槽部通过冲压加 工形成.第四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 的链条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下述方法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槽部 被设有多条。第五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在笫一方面至笫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链 条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下述方法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槽部在所述 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的分别相对的半圆侧相连。对于笫一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 一种链条由以下部件构成分别具有前后一对套筒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内链节板;两端部压入嵌装在套筒压入孔中的圆筒状的套筒;配置在内链节板的两外侧且分别具有前后一对销 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外链节板;以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套筒中且两 端部被压入嵌装在销压入孔中的销,所述链条是通过交替地连结多个内 链节板和外链节板而成,其中,外链节板在一侧表面上具有槽部,所述 槽部呈曲线状地延伸并与所述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相连,由此,能够形成 如下的链条能够通过槽部将润滑油充分地导入套筒和销的游隙嵌合部 分,并且,由于施加在槽部上的弯曲方向的力沿着曲线被分散至不同方 向,因此能够防止外链节板的变形,能够顺滑地弯曲且噪音和振动少, 摩擦和磨损的产生也少。对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链条,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链条所起 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使槽部呈圆弧状地连接前后一对销压入孔,能够 更加有效地分散弯曲方向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外链节板的变形。对于第三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链条,在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涉 及的链条所起的效果的基础上,槽部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从而能够容易 地高精度地形成槽部,因此能够通过槽部将润滑油充分地导入套筒和销 的游隙嵌合部分。对于第四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链条,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 一方面所涉及的链条所起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多条槽部,能够更 充分地将润滑油导入套筒和销的游隙嵌合部分,能够将槽部形成地较 浅,能够更加有效地分散弯曲方向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外链节板 的变形。对于第五方面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链条,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 一方面所涉及的链条所起的效果的基础上,槽部在所述前后一对销压入 孔的分别相对的半圆侧相连,由此,在链条拉伸时被施加最大应力的销 压入孔的对置的外侧半圆侧不存在因槽部所引起的厚度减少部分,因此 能够防止外链节板的拉伸方向的变形或断裂。附图说明图l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链条的立体图。图2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链条的剖视图。图3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链条的外链节板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外链节板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图5是使用图3的外链节板的链条的剖视图。图6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实施例的链条的外链节板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外链节板的沿着B-B线的剖视图。图8是使用图6的外链节板的链条的剖视图。图9是以往的链条的外链节板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外链节板的剖视图。图11是图9的外链节板变形时的剖视图。图12是使用图11的外链节板的链条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00…链条;110…内链节;111、 211、 511…内链节板;112、 212、 512…套筒;113…套筒压入孔;114、 214、 514…滚子;120…外链节; 121、 221、 521…外链节板;122、 222、 522…销;123、 223、 523…销 压入孔;124、 224、 524…槽部;C…销压入孔中心。具体实施例方式对于本专利技术, 一种链条由以下部件构成分别具有前后一对套筒压 入孔的左右一对内链节板;两端部压入嵌装在套筒压入孔中的圆筒状的 套筒;配置在内链节板的两外侧且分别具有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的左右一 对外链节板;以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嵌插在套筒中且两端部被压入嵌装 在销压入孔中的销,所述链条是通过交替地连结多个内链节板和外链节板而成,其中,外链节板在一侧表面上具有呈曲线状地延伸且与前后一 对销压入孔相连的槽部,只要能够起到能够提供如下所述的链条的效果,则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任意实施方式能够将润滑油充分地导 入套筒和销的游隙嵌合部分,能够防止外链节板变形,能够顺滑地弯曲 且噪音和振动少,并且摩擦和磨损的产生也少。即,本专利技术的链条可以是驱动发动机的气门系统或油泵等辅助设备 等的从动轴的链条,也可以是在其他的动力传递机构或输送机构中使用 的链条,可以是在任何机构中使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其由以下部件构成:分别具有前后一对套筒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内链节板;两端部被压入嵌装在所述套筒压入孔中的圆筒状的套筒;配置在所述内链节板的两外侧且分别具有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的左右一对外链节板;以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嵌插在所述套筒中且两端部被压入嵌装在所述销压入孔中的销,所述链条是通过交替地连结多个所述内链节板和所述外链节板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链节板在一侧表面上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呈曲线状地延伸并与所述前后一对销压入孔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岸义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