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和具有该构造的汽车座椅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178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框架构造和具有该构造的汽车座椅靠背(16),其既能保证汽车座椅靠背的必要强度或必要刚度,又能实现汽车座椅靠背的减重。该汽车座椅靠背(16)的框架构造具有座椅靠背骨架,该座椅靠背骨架具有沿大致呈矩形平板状的板状骨架(18A)的周缘配置的呈环状的框状骨架(20A);该框状骨架(20A)上,对应于将汽车座椅(16)固定在车身上的位置,具有由冲压件焊接而成的截面呈封闭矩形构造的钢管部(30A、30B、30C、30D);该钢管部(30A、30B、30C、30D)上具有用来对汽车座椅靠背进行固定的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和具有该构造的汽车座椅 靠背。具体而言,所涉及的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和具有该构造 的汽车座椅靠背,既能确保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强度,又能实现汽车座椅的减重。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来看,汽车座椅具有下部固定在车厢地板上的座椅 座垫、和下部受座椅座垫后部支承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现主要有 如下两种类型,即,可向前折叠的类型和保持直立状态且不可向前 折叠的类型。这样的汽车座椅上具有靠背骨架,该靠背骨架包括大致呈矩形 板状的板状骨架和沿着该板状骨架周缘配置的框状骨架。此外,在 靠背骨架上设置有覆盖该靠背骨架的软垫和用作护面的装饰件等。其中,汽车座椅靠背为由两部分构成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各 部分都采用的是由管件和沖压件组合而成的构造。另外,图8表示 的是上述两部分之一的框状骨架。例如,后排座椅的座椅靠背,作 为汽车后部座椅的靠背,其框状骨架被从三处支承,如图8所示, 框状骨架下部的两侧部有两处支承点,上部的车门侧有一处支承点。 主要从保证扭曲刚性的观点出发,如图9所示,框状骨架采用截面 为封闭形状的管件A作为高强度件,然后对该管件A进行弯曲加工, 使之成为能沿着板状骨架周缘配置的形状,同时,在三处支承位置, 分别在管件A上经焊接固定有作为冲压件的托架B,以通过管件A 将汽车座椅靠背固定在车身上。此外,例如,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235672中公开有 一种后排座椅用的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上设有贯穿板状骨架的 大致中部且两端焊接固定在框状骨架上的加强用骨架,以使该后排座椅用的座椅靠背符合汽车标准ECE (欧洲经济委员会)规定,即, 后排座椅在受到后部货箱的物体移动所形成的沖击时的抗冲击能力 能在规定值以上。因为设置这样的加强用骨架,并使加强用骨架的 中部穿过板状骨架的受力部分,而其两端与高强度的框状骨架连接 在一起,所以,能利用加强用骨架的中间部分吸收由物体移动所产 生的外力,防止板状骨架上产生凹陷,提高了受力部分的应对较大 冲击的强度。但是,这样的构造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即,近来,基于防止地球变暖的观点,过高的油耗备受关注,因 此,人们在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同时推进汽车的减重。从减重的观点来看,上述构造中釆用了重复设置的部件,存在进 一步减重的余地。换言之,现有汽车座椅上是以钢管构成高强度件,并在合适的位 置设置托架,用托架将汽车座椅固定在车身的必要位置上。更为详 细而言,现有汽车座椅是将带有先行沖压加工而成的平板部的托架 焊接固定在管件外表面上,这是出于确保必要强度的观点考虑,但 这采用了额外的部件,违背了汽车减重。特别是,如上所述地在后 排座椅用的座椅靠背上采用加强用骨架时,该问题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 骨架构造和具有该构造的汽车座椅靠背,其既能保证汽车座椅靠背 的必要强度或必要刚度,又能实现汽车座椅靠背的减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 一 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 造,其具有座椅靠背骨架,该座椅靠背骨架具有沿大致呈矩形平板 状的板状骨架的周缘配置的呈环状的框状骨架;该框状骨架上,对 应于将汽车座椅固定在车身上的位置,具有由冲压件焊接而成的截面呈封闭矩形构造的钢管部;该钢管部上具有用来对汽车座椅靠背 进行固定的面。根据结构如上的汽车座椅靠背的框架构造,对应于固定座椅的位 置,采用钢管部并使钢管部具有用来对汽车座椅靠背进行固定的面 和截面呈封闭矩形构造,这样,使该钢管部本身起到保证强度和用 于骨架固定这两个功能,能够回避像现有技术那样的分别设置作为 高强度部件的管件和作为固定用部件的托架所引起的重复设置板材 的情况,因而既能保证汽车座椅靠背的必要强度或必要刚性,又能 实现汽车座椅靠背的减重。此外,优选所述钢管部是将截面呈"3"形的冲压件在彼此开口 部对接上的状态下焊接而成的。此外,优选所述框状骨架是通过在巻曲加工而成的管件上焊接固 定所述钢管部而制成的。此外,优选所述框状骨架的上部、下部、左侧部和右侧部都是由 所述管件构成的,所述钢管部设置在各管件之间且位于所述板状骨 架的角部。此外,优选所述钢管部在强度满足其所需强度的限度内具有通 孔,该通孔在将纟反材成形为所述钢管部之前纟皮形成在所述板材上。此外,优选所述汽车座椅靠背由两部分构成,在各部分形成的汽 车座椅靠背上,所述钢管部设置在所述板状骨架四角中至少三个角 上。此外,优选所述框状骨架是将截面呈"〕"形的环状冲压件在彼 此开口部对4妄上的状态下焊*接而成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具有汽车 座椅靠背和下部固定在车厢地板上的座椅座垫,其中的汽车座椅靠 背具有上述几个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框架构造。根据结构如上的汽车座椅,在汽车座椅上采用如上所述的骨架构 造,对应于固定座椅的位置,采用钢管部并使钢管部具有用来对汽 车座椅靠背进行固定的面和截面呈封闭矩形构造,这样,使该钢管部本身起到保证强度和用于骨架固定这两个功能,能够回避像现有 技术那样的分别设置作为高强度部件的管件和作为固定用部件的托 架所引起的重复设置板材的情况,因而既能保证汽车座椅靠背的必 要强度或必要刚性,也能实现汽车座椅靠背的减重。 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座椅的骨架构造和具有该构造的汽车座椅,钢 管部本身起到保证强度和用于骨架固定这两个功能,能够回避像现 有技术那样的分别设置作为高强度部件的管件和作为固定用部件的 托架所引起的重复设置板材的情况,因而既能保证汽车座椅靠背的 必要强度或必要刚性,又能实现汽车座椅靠背的减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固定于车身的状况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左半部分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左上角的钢管部30A的一侧半体的主^L图。图6是图4中左上角的钢管部30A的另一侧半体的主视图。图7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图8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主视图。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汽车座椅;12、车厢地板;14、座椅座垫;16汽车座椅靠 背;18(18A、 18B)、板状骨架;20 ( 20A、 20B )、框状骨架;22、 上部;24、下部;26、左侧部;28、右侧部;30A、 30B、 30C、 30D、 钢管部;32—侧半体;34、开口部;36、缘部;38、缘部;39、另 一侧半体;40、 42、端部;44、通孔;50、车厢地板;52、中铰链6部;56、螺栓;58、车轮罩;60、侧铰链部;62、托架;64、螺栓; 66、锁止部件;68、螺栓;70、锁舌。具体实施例方式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如下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主视图。图 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侧视图。图3是表 示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固定于车身的状况的局部立体 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的左半部分 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左上角的钢管部30A的一侧半体的主视图。 图6是图4中左上角的钢管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座椅靠背骨架,该座椅靠背骨架具有沿大致呈矩形平板状的板状骨架的周缘配置的呈环状的框状骨架;该框状骨架上,对应于将汽车座椅固定在车身上的位置,具有由冲压件焊接而成的截面呈封闭矩形构造的钢管部;该钢管部上具有用来对汽车座椅靠背进行固定的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垣宜久常盘裕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